初中音乐_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西风的话》
课型:唱歌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萨克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3.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音区中保持声音
位置的统一,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音乐力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抒情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且能用正确的声音表达出来;一字多音的连贯及大跳的音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营造秋日情境,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二.激趣导入
教师设问:假如老师让大家创作一幅描绘秋天的图画,你只能用一种颜色,你会选择使用什么颜色呢?
听乐赏图,感受秋景,从而导入本课的课题《西风的话》。
三.呼唤秋风——发声训练
1、了解呼吸的方法及发声的口型,感受秋风。
2、用模仿秋风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感受秋的意境。
四.感受秋景——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速度。
2、再听歌曲,为旋律划分乐句并分析节奏特点。
3、学生用“呜”完整哼唱旋律,注意气息和口型。
4、师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与力度之间的关系。
5、学生跟琴加入歌词试着完整演唱,攻克难点部分。
6、词曲作者的简介,进一步加强对曲子的理解。
7、小组讨论:西风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8、巩固歌曲,随琴完整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五.情感升华——活动创编
学生为歌曲进行打击乐(三角铁、沙锤、碰铃)伴奏。
六.拓展延伸
教师吹奏萨克斯演绎心目中的美丽的秋天。
(器乐演奏的形式)
七.课堂小结
秋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是个收获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同学们,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真正记住西风的话——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待到人生的金秋时节,你们一定会硕果累累,多姿多彩!下课!(在优美的旋律中离开教室)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展现自我,求知欲浓,已经具有参与意识和交流愿望,获得新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表达感情的方式较之小学阶段有明显变化,因此,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巩固和提高音乐表现力,拓宽视野,增强多元化教育。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认识到生活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效果分析
《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简练而生动的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歌曲是一段体,节奏平稳对称,旋律流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聆听,学生能够说出歌曲的情绪、速度、歌曲分几个乐句等基础知识。
其次,通过学唱歌曲学生们懂得了西风的话:“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难点解决较好。
最后,让学生来演绎自己心中的秋天,学生比较积极踊跃。
教材分析
《西风的话》是黄自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歌曲。
歌曲以儿歌的形式出现,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同时作者明快地描绘了乡村儿童简单、纯洁的美好心灵,并以此鼓励青少年珍惜时光,憧憬未来!歌曲的曲式为四乐句组成的方正性单乐
段,节奏平稳对称,结构自由、前两乐句为句首相同平行乐句,节奏前紧后松,给人宽广之感;旋律流畅,跌宕起伏,变化有致,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西风的话》这首儿童抒情歌曲是黄自创作于20 世纪30 年代,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
G 大调、四四拍;音域为d1——e2。
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规整的乐句构成。
该曲歌词含蓄、深邃,情景交融;曲调婉转、典雅,抒情柔美,词曲结合完善,富有诗意。
评测练习
1、西风告诉我们了什么(时间流逝,珍惜时间);
情绪:欢快活泼、柔和抒情;
2、西风用怎样的语气演唱的?(亲切地,抒情地);
3、歌曲分为(4个)乐句。
4、仔细观察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四句相同)
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西风的话:“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6、学唱环节课堂效果不错,学生能够掌握。
教学反思
《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简练而生动的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歌曲是一段体,节奏平稳对称,旋律流畅。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以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想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
教唱歌曲时,先用“lu”唱旋律,然后带入歌词。
在处理歌曲时,一方面,注重难点的解决,单独教唱,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在力度上,根据歌曲需要加入渐强、渐弱记号,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加深印象。
在练唱时,以游戏(歌词接龙、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也有助于学生记住歌曲主旋律。
在这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以“秋”为主线,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秋天,描绘秋天,唱响秋天,表现秋天。
在学唱歌曲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
英国教育家海伦说:“音乐能教育我们孩子。
”针对这一特点,我不忘引导学生从感悟自然的秋天到领悟人生的秋天,鼓励学生珍惜时间,为多姿多彩人生的秋天而奋斗。
在学唱旋律时,要求试着用手指画出旋律的起伏,也就是画出歌曲的旋律线。
在反复的练唱中发挥了音乐的弥漫性作用,在歌唱教学中就能基本把握好音高了。
在完成了基本的歌曲教唱后,再加入了力度变化的歌曲处理及相关“秋”的拓展。
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通过“唱”来教学,通过不同的形式要求来“唱”,让学生真正能把握好歌唱的音准,获得美妙的童声。
不足之处:本课在学生个体发展教育方面关注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西风的话》这首歌曲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没有歌唱技巧,学起来容易失去信心,那么在教唱这首歌曲时,在难点的突破上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唱这首歌曲,并提高学习兴趣。
课标分析
《西风的话》力图以充满喜庆的秋季为题材向学生展示一幅热闹而有诗意的秋景图卷。
曲目的选择不仅突出了秋天的季节性色彩,而且还有意识地突出了秋季特定的丰收场景。
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学科综合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本课充分运用情景教学,听赏讨论,创作体验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抒情意境。
以音乐为主线,增进音乐与文学、美术等学科的艺术联系,多途
径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感悟。
鼓励音乐探索,积极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的变化入手进行歌曲情感处理,展开想象,抒发对大自然秋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