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生有幸,再次品到太宰治先生的《斜阳》;早年无意间略读过此书,因为涉世未深对此并无任何心得体会,现在读完醍醐灌顶,才知道那是改革时期政策对旧贵族势力的一种打击书名《斜阳》是指贵族的斜阳在生命的最后一抹余晖中以贵族的身份死去生命似乎才完整。
觉得太宰治先生的《斜阳》人心被解析的非常细致,对人世的失望和无奈......这是本值得多次品味的书!
其中有一段话我格外喜欢:我伪装早熟,人们就传说我早熟。
我伪装懒汉,人们就传说我是懒汉。
我伪装写不出小说,人们就传说我不会写小说。
我伪装说谎,人们就传说我说谎。
我伪装有钱,人们就传说我有钱。
我伪装冷淡,人们就传说我冷淡。
然而当我当真痛苦得禁不住发出呻吟时,人们却传说我是伪装成痛苦的。
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有和我的母亲讨论过这段话,母亲当时说:谁叫他要伪装的呢?”只记得当时我弱弱的接了一句:“有时候不这样活不下去......”
太宰的女性视角常常让我觉得惊奇,拿捏的非常好。
《斜阳》这样的故事,母亲,蛇,花,死亡,爱,茫然。
不可说不可说。
如果把《人间失格》当成自传,那么其他两个故事,无疑都是他生命片段的提取。
太宰这样的作家,大概毕生所书写的,只有自己的世界。
那句,喜欢什么季节的花,便会在什么季节死去,算是对这本书的微薄记忆吧。
现在再次细品到此书,觉得,它就是一部积郁式的小说,越读越压抑,以前因为听说太宰治是典型忧郁作家,所以才接触这本小说,可是当看完并不觉得,直到多年后今天再次看完《斜阳》确实如此。
而且他与当代名家偏爱的讽刺风格不一样,他非常写实--纯粹而又直白的消极。
为了消极而消极。
文章有说背景是日本战败投降前后的社会状况。
其中主人公和子从反抗生活,追求自己的爱情观可以看出她代表战后的“新潮”人物,类似于现在的我们——“90后”。
而母亲的去世则代表旧时代终结,弟弟直治是一个没落丑角,是太宰治最不愿意看到的“扶不起的阿斗”,而上原则是日本大众的缩影,麻木跟随只为不落伍,体现了众生在长期的铁腕军阀主义下突然被迫追求民主制度的迷茫不适。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读懂曾经的彷徨与绝望,看到我们内心那个懦弱而又渴望实现的自我。
这本书蕴藏了其短暂一生的种种遭遇和内心的迷茫挣扎。
即使时移世易,最深的绝望依旧源自内心的迷茫,而这种迷茫和彷徨几乎贯穿了太宰治以及我们每个人的青春。
无法融入人群,无法融入潮流......最终还是选择成为自己。
这本书读下来给人感觉很灰暗,不是内种死气沉沉的让人感觉抑郁的不得了的,而是有一些活气但整体依然是灰色调,我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描述我的心情,但是这种感觉我似曾相识。
也许多年后再次读到这本书时我会有一番别有风味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