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指导小学生写作文“三招”人教版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论文-指导小学生写作文“三招”人教版新课标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

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达到心到,口到手到,做到我手书我口、我口抒我心。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

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

”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

儿童天性好玩好动。

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唱歌、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时常都会发生一些事情,但每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经过一段时间,都会淡忘,教师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注意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不但要在生活中积累语言、还要适当积累一些科学知识,这样逐渐就会形成一个大而全的写作素材库,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了。

作文源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在学习了描写植物或动物的课文之后,我有时带着学生去观察校园花坛里的花草,提醒学生注意看叶子的形状、花的颜色、大小、姿态;有时布置观察家里或邻居家养的小动物,并写成观察日记。

经过观察,学生的发现真不少:有的记下了叶子的不同形状,有的记下了自己看到的蜗牛爬过后留下的湿湿的痕迹,还有的记下了娃娃鱼可爱的样子……在观察中学生不仅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二、读写结合,勤于实践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

阅读这些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并组织他们仿写,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把作文内容写具体。

1、写人作文。

教师引导学生懂得如何通过人物具体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如:《黄继光》一课中:“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

他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作者通过对黄继光在身负七处重伤,战斗形势危急的关键时刻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位爱憎强烈,所向无敌的英雄形象。

2、记事作文。

教师要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是怎徉把事情发展的过程一步一步具体地写出来的,如:教学《第一次跳伞》时,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掌握作者是按“到机场—飞机起飞—跳伞—着陆”的顺序把跳伞的过程一层一层地写出来的,而且每一层还写出不同的景象。

“飞机起飞”着重写了作者看到的云彩和大地的变化;“跳伞”着重写了跳前和跳时的心理活动的变化。

这样写不仅条理清楚,而且具体生动,真实可信。

3、写景作文。

教师让学生掌握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具体来写的,即从大小、形状、色彩、静态与动态等方面,怎样进行细致描写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可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是按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写出它的美丽的。

4、状物作文。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把事物的特征反映出来的。

如:《松鼠》一课中,作者对松鼠外形的描写:“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

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由于作者抓住松鼠面孔的大小,眼睛的神情,毛的颜色,尾巴的样子描写,因而具体写出了松鼠的美丽可爱。

语文教材很多地方留有空白,教师要利用文章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进行补写,加强作文的训练。

如学习了《燕子专列》之后,善良的瑞士小姑娘贝蒂救护燕子的事感染了学生,但课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她怎样救护的,我让学
生展开想象,写一写她是怎样救护其中一只燕子的,彭帅青写到:贝蒂走着走着,她看见一棵树上有一只冻僵的小燕子,贝蒂小心地爬上去,把燕子取下来,抱在怀里,给小燕子温暖,小燕子醒来后,唧唧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贝蒂致谢。

刘月这样写到:贝蒂在冰天雪地里走着,找着,忽然她发现大树底下有一只冻僵的小燕子,贝蒂赶快跑过去,把它抱起来,把围巾盖在小燕子的身上,自言自语地说:小燕子,你快醒过来吧!我把你送到温暖的地方去。

“贝蒂把小燕子送到火车站,小燕子醒过来,挥挥翅膀,好像在跟贝蒂说:再见了,我的救命恩人。

很多学生想象出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这是想象帮了他们的忙,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创设空间,放飞思维,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作文的蓝天里自由翱翔,让他们不断带给我们惊喜,让他们经常写出独特的精彩作品。

三、大胆想象,妙用修辞
鼓励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如果作文中用上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句子就会显得生动。

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作为老师,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要鼓励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学生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最强的。

我在教学课文、古诗时,经常会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想象课文和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感受那种意境。

作文教学时,就更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了,不要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直白地表达,如学生写动物,可以把动物当作人来写,赋予这些小动物人的品性,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会让人感受到学生和小动物之间感情深,感受孩子对小动物的关爱。

学生写垂柳,就不要直白地写“小河边有一排弯弯的柳树”,可以想象这棵柳树是一个小姑娘,长长的柳枝是她的长发,柳枝在风中摇摆,可以想象成是小姑娘在梳理自己的一头秀发,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生动多了。

文章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小白兔有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小雪球。

嘴唇有三瓣,嘴巴尖尖的。

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就会微微眯起来。

耳朵长长的,有时贴在颈后,还会微微颤动。

它前腿短,后退长,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短小的尾巴也跟着上下抖动,可爱极了。

”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白兔的外形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