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6高一下·南宁期中)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 . 小农经济盛行
B . 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 . 商品流通不畅
D . 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2. (2分)(2017·德州模拟)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
A . 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同有认识
B . 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 . 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 . 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3. (2分) (2020高三上·锦州月考) 美国经济学家珀金斯认为,14世纪到19世纪的中国,人口和粮食产量增加近5倍,所增加的产量中,只有近一半是由于扩大耕地面积得到的,一半则主要是因为粮食单产翻了一番。

这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
A . 生产经验丰富
B . 经营方式粗放
C . 注重精耕细作
D . 人地矛盾突出
4. (2分) (2016高一下·株洲期末)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该诗句不能反映()
A .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B . 农民自由迁徙择业
C . 小农经济的保守性
D . 农民生活的自给自足
5. (2分)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表反映了()
A .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 . 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 . 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 . 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6. (2分) (2017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一商业现象有可能出现在()
A . 汉朝
B . 南北朝
C . 唐朝
D . 宋朝
7. (2分)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鲁迅在评论一部小说时说道:“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

终于是奴才。

”下列对这部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描述正确的是()
A . 洪秀全掀起天平天国运动
B . 火药开始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C . 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限制
D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8. (2分) (2016高一下·株洲期末)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 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 . 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 . 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 . “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9. (2分)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 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 . 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C . 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 . 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10. (2分) (2019高一上·海口期中)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其中两晋时期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 . 由内地流向边疆
B . 由边疆流向内地
C . 由北方流向南方
D . 由南方流向北方
11. (2分) (2016高一下·娄底期末)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中心是()
A . 西欧
B . 北美
C . 非洲
D . 亚洲
12. (2分)“不论是谁,如果你们希望了解人类各种族的不同,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差异,请读一读或听人念这本书吧!在这本书中,正如马可·波罗所叙述的那样,我们条理分明地记下了东方各大地区……的所有伟大而又奇特的事物。

”这一宣传()
A . 使东方很快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
B . 使“西学东渐”逐渐成为潮流
C . 成为西、葡开辟新航路的极大动力
D .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3. (2分) (2017高一下·安阳期中) 1492年10月12日,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久盼陆地而不见,船员中怨声四起,几乎要发生叛乱的时候,船头上的一名水手突然一声惊叫:“啊!陆地!”______立即上岸,面对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材料中“_____”应填()
A . 迪亚士
B . 达·伽马
C . 哥伦布
D . 麦哲伦
14. (2分)观察右图。

下列对作者在书名中所用“海上囚徒”的解释,合理的是()
A . 这种贸易中的奴隶都是各国的犯人
B . 海上航行时不服从者被囚禁在船舱
C . 奴隶贸易是解决非洲犯罪的主要措施
D . 贸易中被贩卖的黑人缺乏基本人权
15. (2分) (2017高一下·吉林期中)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从长远来看,在这一变化中受益最多的是()
A . 西班牙
B . 葡萄牙
C . 美国
D . 英国
16. (2分) 17世纪初,拥有众多商船,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国家是()
A . 荷兰
B . 西班牙
C . 法国
D . 葡萄牙
17. (2分) (2019高二上·惠阳月考) 19世纪中期的英国被称为“法制时代”,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这说明政府()
A . 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 . 深受重商主义政策影响
C . 在法律方面取得的成就
D . 力图维护资本主义发展
18. (2分) (2019高一下·应县期中)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B .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 .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
D . 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
19. (2分)(2018·湖州模拟) 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客机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都成功。

下列有关近代以来飞机发展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莱特兄弟在19世纪初期发明
B . 带动石油化学工业部门的发展
C . 对世界一体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D . 深刻影响改变人类的战争形态
20. (2分)今天人们常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演进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A . 改变了当时工人的经济地位
B .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 . 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
D . 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1. (2分) (2019高一下·晋江期中)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

3年后它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

材料说明洋务企业()
A . 实现了“求富”的追求目标
B .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C . 使外商企业在中国陷入绝境
D . 主导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22. (2分) (2018高三上·广东模拟) “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

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

由此可见该局的兴办()
A . 推动民间兴起办厂高潮
B . 带动中国股份制公司的普及
C . 冲击了传统企业经营模式
D . 迅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23. (2分) (2019高一下·邵阳期中) 据《浙江百年大事记》记载:“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已丑)二月十日,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宁波道台批准立案并通知海关。

此为浙江民营火柴厂之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 . 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
B .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 . 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D . 外国资本控制了国内民族资本
24. (2分) (2017高一下·盐城月考) 某中学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

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张謇荣宗敬荣德生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5. (2分) (2017高三·南通月考) 邮票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右图邮票纪念的是 1958 年11月27日,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

该邮票折射出()
A .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B . 列强对中国的水运垄断被打破
C . 建国初期工业建设带来较大成果
D . 中共八大路线体现急躁冒进倾向
26. (2分) (2017高一下·崇仁月考)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②④①
D . ②③①④
27. (2分) (2016高三·海口期中) 美国学者威廉.奥夫霍尔特指出,邓小平最初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的收入翻了一番,赢得8亿农民的支持,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刺激了轻工业起飞从而又赢得了几千万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支持。

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A . 以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
B . 主要集中于农业和轻工业
C . 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D . 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
28. (2分)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 .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 . 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C . 开发上海浦东
D . 开放内陆城市
29. (2分)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 . 开放沿海14座港口城市
B . 加入世界经贸组织
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30. (2分)(2019·临翔模拟) 阅读下表可知()
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
A . 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B . 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
C . 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
D . “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
二、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
31. (10分) (2019高二下·平遥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

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

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

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

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

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

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三、材料题 (共2题;共30分)
32. (20分) (2020高一下·吉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

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

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读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33. (10分)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设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保障体系。

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和1960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农业合作社对于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要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制度,后来又扩展到保住和保医,另外还有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和救灾救济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家庭生产保障阶段。

传统的家庭和土地再次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的承载主体,农村社会保障系统与社会生产系统重合了,社会保障融入到了社会生产体系之中了。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某些集体制度的“再更新”:一是农村的“五保”制度又再度强化了。

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确定了“五保”供养赡养的具体规定和内容,从此“五保”制度走向规范化和社会化的道路。

二是新型合作医疗。

20世纪9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开始恢复。

筹资机制由个人交费为主转化为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不再以村为单位而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筹资。

——摘编自陆月娟《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社会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二、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
31-1、
31-2、
三、材料题 (共2题;共30分)
32-1、
32-2、
32-3、
32-4、
33-1、
3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