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2. 动物游戏之谜学案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动物游戏之谜
年段:高一 学科:语文 主备: 审核:
课时:三课时 课型:新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科学小品的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2.体察文中传达的人文内涵
【自学梳理】
1.字音
嬉.()闹 聒.()噪 尾鳍.() 马驹.
() 默契.() 汲.()取 反馈.() 亚羱.
(yu án )羊 2.字形
⎪⎪⎪⎩⎪⎪⎪⎨⎧∙∙∙∙
灭澌毁撕
哑嘶打
厮 ⎪⎪⎪⎩⎪⎪⎪⎨⎧∙∙∙∙愦昏逃溃馈反聩振聋发 ⎪⎪⎩⎪⎪⎨⎧∙∙∙闹嬉嘻哈哈嘻微熹 ⎪⎩⎪⎨⎧∙∙不知耻恬噪聒 ⎪⎩⎪⎨⎧∙
∙岌可危岌取汲 3.词义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各执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主张。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
得意洋洋:称心如意(多指骄傲自满)的样子。
4.文本解读
①归纳课文中列举的动物游戏的种类、特征以及事例,并补充有关资料或自己观察发现的事例。
②对动物游戏现象,研究者提出了那些假说?
【精彩展示】
本文体现了哪些人文内涵?
【测评反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聒噪..(gu ō z ào ) 调剂..(ti áo j ì) 嚼.
(ju é)舌 B.陡峭..(d ǒu qi ào ) 汲.(x ī)取 天赋.
(f ù) C.捉摸..(zu ō m ō) 消融.(r óng ) 尾鳍.
(q í) D.坠.(zhu ì)地 嬉.(x ī)闹 默契.
(q ì)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撕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
B.动物常常兴高彩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C.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
D.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截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能力很有效。
解析:A.撕—厮;B.彩—采;D.截—接。
答案:C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__________能量。
(2)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__________树洞中的水解渴的。
(3)这种__________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A.节省获取学说
B.节约汲取假说
C.节约获取学说
D.节省汲取假说
4.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特点的一项是()
A.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
B.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
C.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
D.它们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
5.对文中关于动物游戏的四种假说,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珍妮·古多尔的“演习说”认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能熟悉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熟悉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B.“自娱说”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
C.汉斯·特贝等认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游戏对动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D.保尔·赖特等认为动物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学家对此作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
B.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C.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
D.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
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
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
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
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
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
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7.下列哪一项不是“自娱说”否定“演习说”的论据()
A.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B.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
C.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
D.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8.“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这句话是否是一个比喻句?它对文中的语意表达有何作用?
走近高考
一、阅读理解
(2006湖南高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
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
在果蝇群体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晚生育的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寿命长的品系,这些果蝇的代谢能力明显提高。
此外,有的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对饥饿、干燥、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
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逆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
也就是说,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
同时,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
因此衰老有多种机制,延长寿命的途径决不止一种。
果蝇研究的结果表明,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
线虫是在完成发育以后,主要是在生殖以后开始出现衰老的。
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以及基因间相互作用的途径已比较清楚,至少有6个基因参与此作用,一些基因突变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
这表明生物体存在着与寿命长短相关的单个基因。
在果蝇中也发现了与寿限有关的基因。
人类有一种早衰综合征,患者儿童期情况很正常,在青春期间生长延缓,以后很快就出现衰老。
引起这种疾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基因编码的1 432个氨基酸的序列,同DNA螺旋酶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
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又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也许有相似的功能。
DNA螺旋酶参与DNA的代谢,因此,推测DNA代谢发生缺陷可能是病人出现早衰的一个因素。
这个例子说明,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
总之,衰老和寿限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
环境因子的作用是随机的,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则是遗传的。
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或是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损伤修复,或是参与对老年性疾病的易感性。
因此,可从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种研究策略来探究衰老和寿限的遗传机制,揭示相关基因的功能,尽可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
最近有人说,把人的基因组图谱弄清楚了,人可以活上500岁甚至1 200岁。
依据无非是上面提到的果蝇和线虫的实验结果,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
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如果人能活到1 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
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
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
9.不能说明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
A.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B.果蝇寿命的延长是以相关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为前提的。
C.除遗传外,环境因子对生物体的生命也产生影响。
D.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是由其基因组图谱所决定的。
10.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在逆境条件下成功地在果蝇中选出了寿命长的品系。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C.线虫的与寿命有关的基因的突变都可使其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
D.目前还不能断定DNA代谢发生缺陷是导致早衰综合征的因素。
11.“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句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所指的一项是()
A.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
B.果蝇的幼虫密度很高。
C.果蝇的食物受到极大限制。
D.果蝇的寿命受多基因控制。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之所以不能确定单基因突变与人类衰老的关系,是因为只采取单基因遗传研究的策略,而没有把单基因遗传研究与多基因遗传研究结合起来。
B.尽管引起人类早衰综合征的基因已被研究者克隆,但并不表明人们已经找到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基因研究要造福人类,依然任重而道远。
C.既然线虫的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使其寿命延长,那么人类也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以达到延长自己寿命的目的。
D.从某些生物体到人类,研究者在基因方面作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索,科学的日新月异使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二、语言运用
13.(2006四川高考,19)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
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12. 动物游戏之谜导航参考
【自学梳理】
1./ xī/ guō/ qí/ jū/ qì/ jí/ kuì/ yuán /
4.①提示:单独游戏: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
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黑猩猩掌中戏水;河马玩浮叶……
战斗游戏: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
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挤;北极熊摔跤……
操纵事物游戏:表现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
北极熊玩棍或石头;野象“踢”草球……(各种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有交叉的。
比如此项中的动物游戏行为也可以看作“单独游戏”。
)②
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
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
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
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测评反馈】
1.解析:A项中“嚼”读“jiáo”;B项中“汲”读“jí”;C项中“捉”读“zhuō”。
答案:D
2.解析:A.撕—厮;B.彩—采;D.截—接。
答案:C
3. 解析:“节省”重在“省”,意思是尽量少用或不用;“节约”重在不铺张,不奢侈。
“获取”适用范围较广,是指对物品的取得;“汲取”是吸取的意思,多用于对“水分”“营养”“热量”的吸收。
“学说”是指一种被广泛认可接受的学术观点;“假说”是一种假设,还没有被认可的看法。
答案:D
4.解析:B项是一个比喻句,“像”是比喻词,比喻的运用是为了使语言形象、生动。
答案:B
5.解析:珍妮·古多尔的“演习说”认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从一些关键词如“未来”“从小”可以判断,珍妮·古多尔的“演习说”更多的是针对幼小动物而言的,而A项表述中对“未来”“从小”等关键词的省略导致了语意的改变。
答案:A
6.解析:B项括号多余,因为括号中的内容正是三种类型的表现,属句子的正式内容,应去括号;在“类型”后用冒号;C项“踢”应加引号,这是特殊含义。
D项“是为了……还是为了”是一个选择问句,前三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A
7.解析:这段文字语意可分为二层:前5句是第一层,主要是反驳“演习说”的观点;后6句是对“自娱说”的具体阐述,属于第二层语意。
虽然四个选项都是语段原话,但D项这句话出自第二层语意,是对“自娱说”的论述,所以不能作为“自娱说”否定“演习说”的论据。
答案:D
8.解析: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其语言风格是平实、通俗。
这句话运用的是“类比”的论述方法。
“类比”论述,是指通过比较,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这句话中虽然有“正像”一词,但它并不是一个比喻句。
参考答案: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天性,作者为了证明游戏也是动物的一种天性,故把动物游戏行为和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这些动物的天性作类比,以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目的。
9.解析:A项从文中第一段“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可以证明正确;B项从文中第一段“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可以证明正确;C项从文中第一段“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可以证明正确。
答案:D
10.解析:A项原文强调的是“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的基因,不是“在果蝇中选出了寿命长的品系”中的品系;B项因果颠倒;C 项原文“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突变以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而“线虫
的与寿命有关的基因”与其表述不一致。
答案:D
11.解析:根据上句“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的“此”可以推断A正确。
答案:A
12.解析:A项错在“而没有把单基因遗传研究与多基因研究结合起来”;C项错在“只需”;D项错在“在不远的将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答案:B
二、语言运用
13.解析:例句是比喻句,应先找出本体、喻体,并应注意每个句子的后一分句谈的作用与喻体之间的关系。
答案示例: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
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