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 年 11 月 16日
教案序号 27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课 题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对代表动物蚯蚓、蝗虫的分析,归纳出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学会观察蝗虫的技能
难点:蚯蚓和蝗虫的呼吸;蝗虫气门的观察及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代表动物蚯蚓、蝗虫的分析,归纳出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
2、学会观察蝗虫的技能(重点)
3、初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和保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
准备
蝗虫、课件
教
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二、课内探究
播放一段动物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现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就有150万种。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我们常见的动物类群。
探究一:环节动物(以蚯蚓为代表)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0页第2段至81页第4段,在书中标出以下问题。
1、 蚯蚓是依靠什么来完成运动的?
2、 蚯蚓的身体是分节的,身体分节有何意义?
3、蚯蚓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吗?它依靠什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
4、蚯蚓的体壁能分泌黏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这有何意义?
5、除蚯蚓外,常见的环节动物还有哪些?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环节动物与人类有何关系? 提出你的疑问
学以致用:
1、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2、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可是在大雨过后的白天地面上会有很多蚯蚓﹐为什么?
探究二:节肢动物(以蝗虫为代表)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蝗虫
1、轻轻捏一下蝗虫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蝗虫身体表面的一层“皮”生物学上叫什么?它有何作用?
2、蝗虫的足、翅、触角分别长在哪个部位?有几对?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
三、总结收获
四.巩固练习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
3、观察蝗虫气门的位置和数量,推测气门的作用。
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比较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①共同点②谁更适应陆地生活?为什么?
你的收获:
你的疑惑:
★课外拓展
查阅书籍资料或上网查询,无脊椎动物还有哪些类群?每一类群有何特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达标检测
1、在蚯蚓翻耕土壤的实验中,必须保持土壤是潮湿的,否则蚯蚓会死亡而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
A.体壁干燥,无法呼吸
B.体内缺水,无法进行呼吸
C.土壤干燥使蚯蚓无法活动
D.土壤干燥,磨损蚯蚓身体
2、蝗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①蝗虫靠气管完成呼吸作用②外骨骼可以防止水分蒸发③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陆地生活的范围
A.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①③
3、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及其所在部位。
实验方案:①取两只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近的蝗虫和两只盛满水的试管。
②把一只蝗虫的浸没在水里,把另一只蝗虫的和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预测结果:把浸没在水中的蝗虫先死亡。
实验结论: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它们位于蝗虫身体的。
板书设计
一、环节动物
1、代表动物:蚯蚓
2、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二、节肢动物
1、代表动物:蝗虫
2、主要特征: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课
堂
拾
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