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老年社会保障(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老年社会保障(下)
一、概念题
1.社会统筹[人大2007年研]
答:社会统筹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内,政府收取资金并作统一调配,按统一标准发放。

实行社会统筹体现出社会保险的共济性,便于统一管理和运作,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做到统一发放标准,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度社会化,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和风险共担的功能,将“大数法则”利用到极致。

但该模式通常只考虑短期内基金的平衡,一般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结余,因此,采用该模式地养老保险制度要在人口结构稳定的情况下才得以维持,当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如出现人口老龄化危机时,就难以为继。

在具体制度安排中,这种模式总是与现收现付的模式连在一起。

2.“空账”问题[南开大学2004年研]
答:“空账”问题是指从债务关系来说,养老金的空账运转是现在向未来透支,是老一代向年轻一代的透支。

改革要解决的养老金危机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长此下去必然隐含巨大的资金风险,也会降低改革后的新制度的信誉,动摇新制度的根基。

做实个人账户的应对措施主要是政府财政补贴。

我国财政补贴仍有一定潜力,因为我国过去的补贴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相比并不高。

其他措施包括通过增加新的税收来源、发行国债、变现部分国有资产。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统筹”?能否把社会统筹视为一种转移支付机制?为什么?[人大2006
年研]
答:(1)社会统筹的含义
①基本定义
社会统筹模式,是通过养老保险筹资渠道筹集到的养老保险基金全部进入社会统筹,由相关部门根据当年或一个周期内的社会需要统筹规划,考虑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问题。

②特点
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度社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和风险共担的功能,将“大数法则”利用到极致。

但该模式通常只考虑短期内基金的平衡,一般没有或只要很少的节余,在具体制度安排中,这种模式总是和现收现付的财务模式联系在一起。

(2)社会统筹的转移支付机制
①转移支付的含义
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②可以把社会统筹视为一种转移支付机制的原因
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是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国家信用保证的基础上,对养老保险基金采取的社会统一筹集、统一管理和统一支付。

它体现了转移支付机制的特征。

它体现了不同群体之间(包括代际)的合同契约关系,团结互助,分散老年风险。

实行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基金就其性质而言属于社会公共基金,归投保人共同所有,一般采取“以支定收”、“现收现付”方式进行筹集和使用,其结存和积累严格限制在一定比例之内。

实行社会统筹的养老金的支付一般采取待遇限定方式,其中,工资低、工龄短或寿命较长的投保人能够获得较多的资助。

2.简述我国在养老金制度转制过程中出现的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

[华中农大2008年研]
答:养老保险隐性债务一般是指在“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下对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承诺,是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统筹制”向“个人账户积累制”转轨过程中所要支付的过渡性费用。

具体来说,它是指在现收现付制度下,参保人员积累下来的未来领取养老金的权利。

我国在养老金制度转制过程中出现的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主要表现为:(1)在养老金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或半基金积累制转变过程中,由于已经工作和退休的人员没有过去的积累,而他们又必须按新制度领取养老金,那么他们应得的,实际又没有的“积累”部分就被称作养老金隐性债务,或隐性养老金债务。

当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变时,现收现付制下以隐性方式存在的积累起来的养老金债务也转向积累制。

所以,转制是主要原因。

(2)养老金的隐性债务是现收现付制度固有的。

如果不进行制度转变,隐性债务要永远存在下去。

现收现付制度下的债务与制度转变后的债务在偿还方式上不同。

制度转变实际上终断了现收现付制度债务的延续,使债务显性化了。

因此,隐性养老金债务变为显性债务。

但是,当现收现付制向部分基金积累制转变时,隐性债务只有一部分显性化了,成为转制的成本。

因为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并不是转到完全的个人账户基金积累制,债务并没有完全显性化。

在新制度中,“老人”的养老金、“中人”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养老金、“新人”的基础养老金并没有成为显性债务,还仍然是按隐性债务的方式运行着。

(3)要终结债务必须真正承担和偿还一次债务。

但是,如此巨大的资金债务问题,凭着国家和社会的实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解决。

因此,在新制度执行过程中,隐性债务的巨大负面效应也就必然显现出来。

3.什么是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其危害性何在?[华中农大2009年研]
答: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般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信用保证的基础上,采取“个人预缴专款储蓄”的养老保险形式。

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的含义及其危害性表现为:(1)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的含义
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是指由于在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下职工没有建立个人账户,当从现收现付制向完全积累制或部分积累制转变时,这些人从参加工作到建立新制度这段时间内的个人账户“有名无实”的现象。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典型的“旧城改革”工程。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初衷是确立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但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在由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制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过程中出现了基金缺口,以及为弥补缺口导致的个人账户“空转”,其原因在于“老人”(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的人员)没有缴费,中人(新制度实施前已工作过若干年的在岗人员)的既往工作期间也没有缴费,这样不可避免地产生养老金历史债务,进而形成了隐性养老金债务。

(2)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的危害性
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可能造成企业养老保险当期日益严重的收不抵支,并酝酿着长期的支付危机。

①从短期看,即使是“统账”资金混用,收支缺口也越来越大,短期的收支平衡确保发放,是在财政适当补助的条件下实现的;
②从长期看,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如果继续现收现付,最终会将养老保险的沉重负担全部压在下一代在职职工身上,养老金制度实质是一种准信用制度,企业的缴费率总会存在一个其无力攀升的临界值,那时现行制度将存在因财务危机引发崩溃的可能。

鉴于此,应该尽快做实个人账户,使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有较好的实施载体。

4.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

[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如下:
(1)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进行探索试点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和待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农村采取积极引导的方针,逐步建立不同形式的老年保障制度。

”国务院1990年第111次总理办公会议和国务院发【1991】第33号文件确定农村的养老保险由民政部负责。

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立足于现有国情。

经过多年探索和充分论证,确定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做法是:采取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办法,建立自助为主、互济为辅、储备积累的机制。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运作方式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为农民设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保险费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给予适当的补贴,个人缴费和集体补贴全部记在个人名下;以县级为基本核算平衡单位,逐步分级负责保险基金的运营和保值增值;参加保险者达到规定的领取年龄时,根据其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总数确定领取标准,由社会保险机构定期计发养老金。

这种养老保险制度有如下特点:
①以农民自我保障为基础,不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制度具有更大的活力。

②实行完全个人账户的管理模式,资金的所有权关系明确,使农民懂得参加养老保险是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避免思想顾虑。

③在缴费标准和时间上,根据个人的情况自由选择,适应了农民收入不稳定的特点,使
制度具有灵活性。

④实行务工、务农、经商等各类人员养老保险一体化,实行统一制度,统一保险编号,统一管理,有利于农业劳动者在不同劳动岗位之间进行自由流动。

(2)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

计划生育养老保险是由计划生育部门组织,一般是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或通过银行开办保险业务,其保险对象是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家庭。

我国农村各级组织为了进一步解除农民计划生育户的后顾之忧,1985年开始在辽宁省、福建省的部分地区率先创办了计划生育养老保险。

目前,全国各省区的农村都开展了一些计划生育养老保险。

据不完全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累计投保人数已超过4500万人份,投保金额在40亿元左右。

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的实施形式主要有三种:
①是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合作,由该公司主管,委托各地计划生育协会代办;
②是由地方政府决定或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条例,成立计划生育养老基金会,将所筹集的资金存入银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以备日后保证养老金的支付;
③是开展合作养老保险的“绿色养老保险”,即由集体和群众个人集资,由计划生育部门和计划生育协会统一组织和协调,开展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种植业、养殖业等能使资金增值的产业,将增值部分作为计划生育群众的养老保险之用。

(3)农村集体退休金制度。

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达的地区,也仿照城镇企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给具备条件的老年人发放退休金。

②由集体经济实行的对老年农民保障的一种地方性的制度,多是在集体经济发达的地区,其标准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而定。

在具体规定上,领取退休金的年龄一般为60岁,或者男65岁,女60岁;资金来源一般由集体包下来,或由集体“出大头”,个人和国家(通过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