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广元市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动物学习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的行为
B.动物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的行为
D.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答案】B
【解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所以B错误。
2.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夜蛾。
当二者距离较近时夜蛾作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
B.夜蛾的逃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C.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与蝙蝠捕食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可根据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动物的行为和自然选择的相关内容解答。
【详解】
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然后作出逃离反应。
A正确;夜蛾的逃生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正确;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是夜蛾和蝙蝠长期的生存斗争的结果,即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是蝙蝠对夜蛾的选择。
D错误。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对先天性行为和自然选择的掌握,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3.如图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其中遗传物质和决定生物性状的是()
A.DNA、基因B.细胞核、基因C.染色体、DNA D.细胞核、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详解】
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即基因有规律地排列在DNA分子上,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染色体在细胞核里。
因此遗传物质和决定生物性状的分别是DNA、基因。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4.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常用的工具。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对光时,显微镜的视野太暗,可以把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B.由低倍换高倍观察时,直接调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观察
C.下降显微镜的镜简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D.若要将视野右下方的图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左上方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详解】
A.对光时,显微镜的视野太暗,可以把反光镜的平面镜换成凹面镜,或把遮光器的小光圈换成大光圈,A 错误。
B. 由低倍换高倍观察时,调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后,还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视
野暗的话还要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使视野变亮,B错误。
C. 下降显微镜的镜简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碎玻片,C正确。
D. 显微镜呈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因此若要将视野右下方的图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右下方移,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5.下列关于人体血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动脉的管壁薄,弹性小
B.静脉将血液送回心脏
C.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动脉的血流速度最快
【答案】A
【解析】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A错误,D正确;静脉将血液送回心脏,B正确;毛细血管官腔极细,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正确。
点睛: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6.下列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是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B.②是组织培养过程,能够快速形成新植株
C.①属于无性生殖,②属于有性生殖
D.①②都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
【答案】C
【解析】
解:A、①是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A正确.
B、②是组织培养,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B正确;
C、①嫁接、②组织培养,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C不正确;
D、①②属于无性生殖,都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D正确.
故选C
【考点】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分析】(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主要有:嫁接、扦插、压条等.
(4)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利用这种技术,只需要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5)图中①嫁接、②组织培养.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7.对图所示食物网的分析,错误的是()
A.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还需加入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在“农作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若大量捕捉蛇,鼠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
D.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
【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图中还缺少非生物环境和分解者,A正确;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鼠→蛇,B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农作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如大量捕食蛇,则鼠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维持动态平衡,C正确;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D正确。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名师点睛】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8.下列不属于青春期特点的是( )
A.心脏和肺的功能明显增强B.身高突增C.生殖器官迅速发育D.体重迅速增加
【答案】D
【解析】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大脑的兴奋性比较强。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现喉结、阴毛、腋毛、胡须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并首次出现遗精;女孩出现腋毛,乳房增大,出现月经等。
体重迅速增加不属于青春期特点。
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生物圈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圈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生态系统,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圈的组成。
10.营养繁殖是植物最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与有性生殖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A.繁殖速度快,新个体与母体相似
B.能够保持母体优良性状
C.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D.产生后代的过程中不产生生殖细胞
【答案】C
【解析】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所以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
11.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出如图三个类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2
B.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C.类群1中的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话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D.1.2.3类群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看出:类群1没有细胞结构,应是病毒,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应该是细菌,类群3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动物。
【详解】
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类群2,故A正确;类群3是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细胞生物,如霉菌,故B正确;类群1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故C正确;类群1是病毒,类群2是细菌,类群3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动物,只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D错误。
故选
D。
【点睛】
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12.以下关于人体生殖和遗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是降低人类遗传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B.女性体细胞中只含有X一种染色体,男性体细胞中含有X、Y两种染色体
C.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
D.人的胎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禁止近亲结婚是降低人类遗传病发生的重要措施,A正确;
B、女性体细胞中只含有X一种性染色体,男性体细胞中含有X、Y两种性染色体,还有22对常染色体,B错误;
C、青春期正常生理现象是: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C正确;
D、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的,D正确.
故选B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人的性别遗传.
13.下图为“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行实验前可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做出相应的假设
B.滴加碘液后①号、②号和⑤号试管溶液变蓝,③号试管溶液不变蓝
C.该实验中,④号试管是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D.本实验结论是唾液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答案】C
【解析】
“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进行实验前可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做出相应的假设,如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A正确;
③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①或⑤号试管温度过低和过高,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
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B正确;
该实验中,④号试管中加入的唾液是1ml,不是重复实验,不能减少实验误差,C错误;
本实验通过②③对照可以得出唾液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通过①③或⑤③可以得出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正确。
14.桃与苹果同科,与桔同纲,与李同属,与香蕉同门。
在这些植物中,与桃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苹果B.李C.香蕉D.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详解】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由题意可知,桃与苹果同科,与桔同纲,与李同属,与香蕉同门。
因为门>纲>科>属,所以桃与李亲缘关系最近。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15.食物放在冰箱中可减慢食品腐败的速度,主要是因为在冰箱的低温环境中()
A.细菌休眠不繁殖B.细菌繁殖速度减慢
C.细菌不分解有机物D.细菌繁殖速度过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分析作答.
解: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冰箱中温度不适宜,低温抑制了细菌的生长速度和繁殖速度,使得细菌的数量少,不足以使食品腐败掉.
故选B
考点:食品的腐败原因.
16.梨、苹果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对此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B.土壤C.水分D.温度
【答案】D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梨、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梨、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宜生长在温暖的北方,南方温带高不适宜苹果的生长,故梨、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
种。
17.下列各项与激素调节有关的是()
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咳嗽
B.看到酸杏流唾液
C.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
D.强光射来时,迅速眨眼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食物误人气管引起剧烈咳嗽是由于食物刺激气管而诱发的非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而不属于激素调节,B.看到酸杏流唾液是吃过酸杏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C.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是由睾丸所分泌的男性性激素的调节作用,出现的男性第二性征,属于激素调节,D.强光射来时,迅速闭眼,属于非条件反射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18.我们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制作的玻片标本属于()
A.切片B.涂片C.装片D.都不是
【答案】C
【解析】
玻片标本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切片、涂片和装片,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玻片标本时,所取的材料,是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挑取的,所制成的玻片标本应该属于装片,C正确。
19.下列有关植物根尖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④处细胞与①处细胞虽然功能不同但是遗传物质相同
B.②处细胞生长速度很快,根的生长只与该区有关
C.①处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这一特点是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的
D.③处细胞分裂时,细胞膜和细胞质先一分为二,最后细胞核分裂
【答案】A
【解析】
④根冠处和①成熟区处细胞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遗传物质相同,A正确;
植物的根能不断地在土壤中延伸的原因是③分生区使细胞数目增多和②伸长区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的缘故,B错误;
①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使成熟区成为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C错误;
③分生区细胞分裂时,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D错误。
20.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大约在15亿年前,真核生物在地球上出现之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生殖方式出现了.决定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更进步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
A.能够快速大量产生后代B.后代具有更多的优良性状
C.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信息D.后代具有更广的分布范围
【答案】C
【解析】
由于有性生殖的后代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携带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物质,所以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无性生殖的后代是由母体直接产生,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
21.进入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交往正确的应当是()
A.互相回避B.互相歧视C.相处有理有节D.谈情说爱
【答案】C
【解析】
【分析】
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平地应该注意心理卫生,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详解】
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这时候,更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上,在男女同学相处时,要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际中,要做到自尊、自爱。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青春期的有关知识。
22.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处血液暗红,乙处血液鲜红
B.甲处的血液来自右心室
C.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
D.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
【答案】D
【解析】
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甲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血液暗红,乙处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血液鲜红,A正确;甲处的血液从肺动脉流入,因此肺动脉的血液来自右心室,B正确;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C正确;乙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D错误。
23.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主要原因是()
A.细胞分裂
B.细胞数目增多
C.细胞体积增大
D.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因此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
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由器官进一步构成植物体.
因此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主要原因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的共同结果.24.“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下列关于诗中两种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具有相同的结构层次
C.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D.花与鸟分别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杜鹃花与杜鹃鸟两种生物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A正确;鸟属于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杜鹃花是植物,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没有系统,B错误;杜鹃花与鸟都是生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属于生物的特征,C正确;杜鹃花是绿色开花植物,属于生产者;鸟是动物,属于消费者,D正确;。
考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25.关于人体和植物体呼吸作用比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需要吸入氧气B.人吸入氧气,植物吸入二氧化碳
C.都需要吸入二氧化碳D.人吸入二氧化碳,植物吸入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所以人和绿色植物的呼吸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选项C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要求考生熟记。
26.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小麦和大豆的胚乳都具有贮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B.木本植物茎的长高、长粗都与形成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