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古诗词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 人 故 事
古代 诗词
四 诗人故事
名字由来
关于陆游的名字,在《山阴陆氏族谱》中有载:“游字务观,小字延憎, 号放翁,晚号龟堂老人。”至于此名的渊源,宋人叶绍翁在《四朝闻见录》 中曾提出两种说法,一说为陆游之母唐氏于临产前曾梦见诗人秦观(字少 游),因此以秦观之名为其子之字,以秦观之字为其子之名;另一说称或 许是陆游本人因倾慕秦少游而所取之名。清人查慎行则认为陆游之名较为 可能出自《列子·仲尼》的“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因为古人取名,往 往注重名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观、游二字在古文中也常为连文。不过 上述说法何种较为可信还有待考证。
四 诗人故事
婚变之谜
陆游与唐琬婚变的根源在于父母。陈鹄的《西塘集耆旧续闻》中有记载, 陆游与唐琬二人成婚后生活美满,但由于陆母不喜欢儿媳,陆游后来只能 忍痛与唐琬离婚。陈鹄曾与陆游长兄陆淞关系甚厚,又多有来往,其说法 相对可信。至于陆母为何不喜欢儿媳,陈鹄的《西塘集耆旧续闻》未曾言 明。不过刘克庄在《诗话(续集)》中指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陆游与唐 琬在结婚之初,夫妻恩爱,形影不离,但是陆游从小却接受严厉的家庭教 育。父母显然不能看着他沉溺于闺房之乐而耽误学业。刘克庄的说法来自 曾几的孙子曾温伯,曾几又是陆游的恩师,这一说法可信度较高。
三 诗词赏析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 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 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 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 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 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 也难以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 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 “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 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诗 词 内 容
古代 诗词
二 诗词内容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代】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 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洲。
二 诗词内容
注释
诉衷情:词牌名。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戍(shù):守边。 梁州:治所在南郑。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 用以上地名。 关河:关塞、河流。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 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三 诗词赏析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 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 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 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 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 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 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 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 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 “沧洲”。
一 作者生平
初入仕途
与唐琬离异之后,陆游开始埋首读书,借以减少内心的苦闷,并再次尝试 考取功名以实现人生理想。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赶赴京城临安 (今浙江杭州)参加锁厅试,被推为第一。 秦桧之孙秦埙恰好排在陆游后面,秦桧因此而发怒,将主考官全部治罪。 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主司又将他排在前列。秦桧愤而将其贬黜, 而陆游也因此遭到秦桧的嫉恨。 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桧死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 陆游才开始赴福州任宁德簿。
二 诗词内容
翻 译Βιβλιοθήκη 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单枪匹 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 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 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 尘变得又暗又旧。 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 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 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 死在沧洲!
四 诗人故事
无钱买房
陆游始终没有在杭州买房,包括他在杭州 做官的时候,也是在砖街巷南头一个大杂 院里跟七个儿子租房住。 陆游不是不想在杭州买房,只是买不起。 杭州的地价和房价要比绍兴城郊贵出几百 倍,他虽然断断续续做了二十多年官,凭 收入在杭州买房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 诗人故事
猫奴诗人
宋诗中对猫充盈的爱意,也是唐诗中不曾有过的。而宋诗界以猫奴闻名的 第一人,还得说是南宋的陆游。 陆游爱花,有《天彭牡丹谱》一卷传世,又有“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 花一放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名句。猫奴,对于陆游来 说就是另一个身份了。 最为人所爱的句子“我与狸奴不出门”出自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爱族陆 国,游 诗南, 人宋字 。文务
学观 家, 、号 史放 学翁 家, 、汉
完结
——宋·陆游
古代 诗词
一 作者生平
南郑从戎
陆游被罢免后,在镜湖赋闲长达四年,期 间曾作《游山西村》等田园诗。乾道五年 (1169年),陆游重新受到启用,出任夔 州通判。次年,他沿长江西上,于上任途 中一路饱览祖国河山,写下了记游文字 《入蜀记》。乾道八年(1172年),枢密 使王炎宣抚四川、陕西,驻南郑(今陕西 汉中),陆游又被征辟为干办公事兼检法 官,并于三月抵达汉中,途中作《山南 行》。
三 诗词赏析
“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 “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 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 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 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 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 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爱族陆 国,游 诗南, 人宋字 。文务
学观 家, 、号 史放 学翁 家, 、汉
诉衷情·当年万 里觅封侯
——宋·陆游
古代 诗词

一、诗人生平

二、诗词内容
三、诗词赏析
四、诗人故事
古代 诗词
作 者 生 平
古代 诗词
一 作者生平
少年失意
绍兴十三年(1143年)秋天,陆游曾再次前往临安准备参加礼部的考试, 但却因为“喜论恢复”而遭排斥,再次落第。 此后不久,陆游与表妹唐琬结为夫妻。唐琬才貌双全,陆游与之情投意合。 婚后,夫妇俩伉俪情深,陆游曾为唐琬写下不少闺房吟唱的佳作,为人传 颂。 然而,陆游的父母却担忧儿子沉溺闺房之乐而惰于学业,影响前程,于是 强迫陆游休妻,陆游只能忍痛与唐琬分手,而后又奉父母之命娶了继室王 氏为妻。
诗 词 赏 析
古代 诗词
三 诗词赏析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 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 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 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 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 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 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 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 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
一 作者生平
临终示儿
开禧二年(1206年),南宋朝廷下令伐金,陆游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作 下《老马行》。然而由于韩侂胄用人不察,北伐受挫,他自己也在次年十 一月被史弥远等人发动政变杀害。身在家乡的陆游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惋 惜不已。由于陆游一心支持北伐,因此韩侂胄死后,他也不断受到攻击和 污蔑。 嘉定二年(1209年)初秋,陆游已是忧愤成疾,入冬后卧床不起。同年十 二月,陆游在病中与世长辞,终年八十五岁。弥留之际,他对身边的儿孙 们口占七绝《示儿》一首,作为临终遗言,其诗曰:“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 诗词内容
创作背景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 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 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 是其中的一篇,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这首词追忆词人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峥嵘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 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其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不平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