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1.请画出下左图两条光线经过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蜡烛,A′B′为蜡烛所成的像,请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及一个焦点F的位置,并将它们画出.
【答案】
【解析】(1)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以物点、像点、光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由此确定凸透镜光心的位置.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以物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点、像点、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由此确定凸透镜焦点的位置.
解:(1)连接A'A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光心O,过光心O做一个凸透镜.(2)由A点向凸透镜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C,连接A'C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F,F是凸透
镜的焦点.如图.
点评:(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上;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凹透镜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指向焦点的平行射出.
3.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A
【解析】解: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f=20cm.
U=3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4.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源,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操作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目的是,但是调节完毕后,移动光屏依旧始终找不到像,可能是因为,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把蜡烛移动到B处,移动光屏可得到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4)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A.完整的像 B.一半的像 C.无法成像
【答案】(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同一高度;物距可能小于焦距或等于焦距;左;(3)放大;(4)A.
【解析】解:(1)实验前应该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方便描述物距与像距,因此这个操作的目的是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测得该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是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在调试实验装置时,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在光屏上找不到像,可能是因为成虚像或不能成像,物距可能小于焦距或等于焦距;
要在光屏上成像,应将蜡烛移动到1倍焦距之外,所以应将蜡烛向左移动;
(3)当把蜡烛移动到B处时,即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
弱,但还能成完整的像.
故选A.
故答案为:(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同一高度;物距可能小于焦距或等于焦距;左;(3)放大;(4)A.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探究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实验前要观察并记录凸透镜的焦距,便于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总结成像规律.(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当焦距等于焦距时,不能成像;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才能成实像;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4)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成因.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
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点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掌握此实验的器材,及实验过程中的实验要求.主要考查了实
验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因此上课时,要一边做实验,一边强调应该注意的问题.
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
8cm时,所成的像()
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答案】C
【解析】解:物体离凸透镜12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所以,2f>12cm>f,12cm>f>6cm,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2f>8cm>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得出,所成的像也是倒立放大的
实像.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f=8cm时,不成像.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f>8cm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综上所述,此题有3种情况:①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②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③可能不成像.只有选项C符合.
故选C.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的物距和像的性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此题要注意当U=f时不成像的分析与解答.
6.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投影仪的原理:当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v。
蜡烛放在
距凸透镜15cm处,此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C
【考点】凸透镜成像
7.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列表述正
确的是()
A.像始终变大B.像始终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D.像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D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30cm v﹥2f。
凸透镜成像时,一焦内外分虚实、二焦内外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相对于焦点来说)像近像变小,反之,物近(相对于焦点
来说)像远像变大。
所以,先是实像逐渐变大,后是虚像逐渐变小。
故选D
【考点】凸透镜成像
8.如图所示,一块矩形玻璃砖切割成图中形状后拉开一段距离,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左边射入,则从最右边射出的光线()
A.一定是平行光线
B.一定是发散光线
C.一定是会聚光线
D.可能是会聚光线,或发散光线,或平行光线
【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看出矩形玻璃砖被切割以后,左边一块可视为凸透镜,右边一块可视为凹透镜.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凹透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当二者之间的距离等于0时,虚实焦点重合,平行光进,平行光线出;拉开的距离越短越会聚,拉开的距离越长越发散,因此发散、平行、汇聚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透镜光路图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由于表面弯曲程度相同,所
以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距相同,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此题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
于难题.
9.盛有清水的封闭试管水平放置,内有一较大的空气泡,如图所示,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在空气
泡下方的白纸上.出现一椭圆形的“阴影”,“阴影”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光透过试管的其它部分.会在白纸上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气泡和水组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一条亮线
【解析】凹透镜是指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表
面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所以,阳光透过试管的其它部分.会在白纸上形成一条亮线。
【考点】透镜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
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
_______cm,像的大小比物体 .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
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答案】(1)焦距(2) 15 、大(3) C
【解析】(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
个亮斑就是所有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的汇聚点,因此叫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焦距;(2)
根据图示的蜡烛与凸透镜所在的刻度值,即可确定此时的物距为15cm,由于此时的像距为3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此时所成的像也是放大的;(3)当物距小于
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这种像只能用肉眼看到,而不能成在光屏上,故要撤去光屏直接用肉眼观察,应选C。
【考点】凸透镜成像
11.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右图所示。
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
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
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答案】D
【解析】只有在焦点处得到的光斑最小、最亮,在焦点之前和焦点之后光斑都不是最小;当测量
距离为L时,焦距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故选D。
【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2.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实验过
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外,再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选填“倒立”
或“正立”)的实像
(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6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左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正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像。
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镜。
【答案】(1)凸透镜的光心;(2)缩小;(3)倒立;(4)放大镜
【解析】(1)为了使所成的像在屏的中央,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
度上;
(2)当蜡烛位于20cm刻度处时,此时物距为30cm,远大于二倍焦距20cm,所成的像是倒立
缩小的实像;
(3)当蜡烛与光屏调换后,此时物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而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则
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4)当蜡烛位于56cm刻度处时,物距为6cm,小于焦距,在焦点之内,则所成像是正立放大
的虚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
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举一例)
(3)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调(填“左”或“右”)到 cm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填“大”、“小”或“不变”).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一侧(填“蜡烛”或“光屏”),观察蜡烛的像.
【答案】(1)下;(2)放大;投影仪;(3)能(4)左; 70 ;小;(5)光屏
【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应该让烛焰的光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光心在同
一高度上,当如图所示,随着蜡烛的燃烧,烛焰的光心降低,要想仍在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
的像,也应该降低凸透镜的光心,即向下调节凸透镜;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蜡烛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此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像
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3)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仅遮住了凸透镜的一小部分,凸透镜大部分仍能成像,即屏上能成完整的蜡烛的像;
(4)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知道,物体在二倍焦距点时,像也在二倍焦距点,成像特点是倒立、
等大的实像,从图看出,光屏在50cm处,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则光屏应向左调到70 cm 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小;
(5)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特点,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像在物体的同侧。
小强应站在光屏一侧,
观察蜡烛的像。
【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14.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下
面的()
A.平面镜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答案】C
【解析】解: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光线可以透过;可以取火是因为这个光学透镜可以
会聚光线,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的认识及其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的材料可以是
玻璃、水、冰或其他透明物质,材料不同,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相同的.
1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答案】B
【解析】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16.如图,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
15cm.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移动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为了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
向(选填“右”或“左”)移动,其所成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同一高度;(2)倒立;缩小;照相机;(3)左;变小.
【解析】(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答题,凸透镜成像规律: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照相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幻灯机;
(3)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1)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由题意知,物距为35厘米,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制成的.
(3)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即物距变大,则像距必然减小,因此光屏应该向左移动,并且像变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倒立;缩小;照相机;(3)左;变小.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17.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
(2)小莉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的实像,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答案】(1)10;(2)上;(3)缩小;照相机
【解析】(1)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太阳光通过凸透镜会会聚于一点,即焦点.也就是屏上出现的最小最亮光斑,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
(2)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上调.
(3)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解:(1)光屏上出现的最小最亮光斑即焦点,所以焦距为10cm;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高度在同一高度处,由图知,光
屏位置偏低,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光屏向上调.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10;(2)上;(3)缩小;照相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属基础题目.
18.作图:(1)如图甲所示,S为蜡烛,S′为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请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画图确定并标出凸透镜光心O点的位置及两侧焦点F的位置.
(2)用力的示意图在图乙中作出质量为10Kg的物体A所受的重
力.
【答案】(1)
(2)
【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过光心的方向不变;从焦点发出
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还要知道由物体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像点.
(2)已知物体的质量,根据G=mg求出重力的大小,再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过重心表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1)连接SS′,SS′连线与主光轴的交叉点是光心,也就确定出凸透镜的位置.
过S点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然后根据折射点和S′即可确定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主光轴
的交点即为焦点F;
过S′作平行于主光轴的折射光线,然后根据S和折射点确定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
即为焦点F;
如下图所示:
(2)G=mg=10kg×9.8N/kg=98N.
过重心作竖直向下、大小为98N的重力.如图所示:
【点评】(1)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考查了对三条特殊光线的应用,要理解成像的
原理,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确定凸透镜的位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考查不仅考查重力示意图的画法,还考查重力计算公式的应用,本题示意图画法的关键是
牢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9.如图所示,已知一条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O,另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
平行,请分别画出它们对应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答案】如下图所示
【解析】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
光轴平行,如上图所示。
【考点】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0.小芳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现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在透镜后30cm
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若将物体移至透镜前10cm处时,则通过透镜所成的像
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C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距离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30cm=2f,则f=15cm;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10cm处时,此时物距u=10cm,则物距应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成像特点与物
距之间的关系.
21.如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A.近视凸透镜B.近视凹透镜
C.远视凸透镜D.远视凹透镜
【答案】B
【解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
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由图可知,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