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06T07:10:50.04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9期5月作者:沙美妤王洪新刘建树程颖李占妮荣莉[导读] 本文紧紧围绕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深入挖掘“工程热力学”课程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
沙美妤
皖西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安徽六安 237000
摘要:本文紧紧围绕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深入挖掘“工程热力学”课程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强化学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体魄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A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工业的很多关键领域面临着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严峻挑战,能源是现代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工程热力学”作为研究能量转换规律和能量合理有效利用的基础学科课程,它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1]。
从该课程自身的特点而言,它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
该课程在内容上具有概念多且抽象,公式多且多变,内容多且交叉的特点,但其本质上是对客观世界细致观察和正确概括,是结合人类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本文以机械专业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经验为例,提出几个提升该课程课程思政效果的主要措施,并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的具体融入点及方法。
二、提升“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效果的措施
首先,在课程师资配备上,采取“青年党员教师主导、老党员教师指导”的模式,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深厚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2]。
老教师从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指导。
而新教师在思维方式上更接近学生,更能用学生听得懂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开辟新的“课程思政”教育思路。
然后,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将“工程热力学”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设于大三上学期开课。
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并开始考虑是考研还是工作,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进入企业、工厂实习,是一个容易对专业方向、个人职业发展等充满疑问和思考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进行授课,将时事政治、道德品质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建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民族使命感[3]。
最后,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本文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四个比较好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循循善诱式、翻转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充分创造自我展示的舞台;2)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授课教师通过手机APP、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等方式,将与课程相关的专业视频、热点新闻、优秀文献等上传到网络学习中心,展开讨论交流。
3)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4)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课程考核可以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网络平台学习参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的融入点
(1)以工程热力学的发展背景为依托,加强民族自信心、弘扬科技强国助力中国梦思政融入点1:引入我国资源配置、能源分布、使用效率等,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能源现状以及能源危机,同时通过对当前我国和全球能源形势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能源危机感,激发民族使命感。
思政融入点2:引入我国上海外高桥第三热电厂的煤耗为全世界最低、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等成果,树立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弘扬科技强国助力中国梦。
(2)以工程热力学的研究目的为契机,形成生态文明、节能绿色、和谐发展的意识思政融入点3:研究工程热力学的目的是为节能提供理论基础[4]。
紧紧围绕这一目的,引入传统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温室效应、酸雨等,指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培养学生节约利用能源的意识,建立绿色发展理念。
(3)以工程热力学的课程特点为契机,培育敢于创新、勇于质疑的“工匠精神”
思政融入点4: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也就是说能量不可能无中生有。
让学生明白在生活、工作中,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形成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不付出一定没有收获的思想。
思政融入点5:由恩格斯恩格斯评价卡诺定理头重脚轻的这个典故,让学生看到人们质疑和抛弃错误理论“热质说”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去伪存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道理。
(4)以工程热力学的课程本质为基础,形成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思政融入点6:通过对工程热力学宏观和微观两种研究方法的区分理解,以及热力学系统选择的人为性,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科学问题以及身边的人和事[5]。
思政融入点7:通过讲解活塞式压气机的压气过程,以气体压缩为引子,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有压力才有动力的道理,另一方面让学生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虽然没有不劳而获的捷径,但是却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四、总结
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7]。
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做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代乾,王泽生,杨俊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热工系列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5:P74-P75.
[2]陶平,高全杰,王兴东.高校师资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9,2:P53-P55.
[3]李三平,张琳,王福生.“传热学与热工学基础”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9,11:P39-P40.
[4]刘清欣.节能意识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P187-P188.
[5]徐辉.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策略[J].大观,2017,7:P173.
[6]陈锡喜.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的两维解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P77-P80.
[7]唐春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索[J].长江丛刊,2018,31:P176-P177.[基金项目:(1)安徽省,六安市,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编号:2020szsfkc0938
(2)安徽省,六安市,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编号:2020szsfkc0952
作者简介:
沙美妤(1990.10-),女,汉族,安徽六安,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王洪新,刘建树,程颖,李占妮,荣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