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中学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2.关于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和土地私有的出现是其产生的前提
B.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D.一直是一种进步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3.“刺绣文不如倚市门”这句话表明西汉
A.丝织业衰退 B.商业繁荣
C.商人社会地位降低 D.工商业发达
4.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
9.洋务运动被称之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体现在
A.最早使用机器生产B.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C.主X政治体制改革 D.主X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0.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B.美国是头号经济强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资本主义矛盾的普遍存在
11.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
的危机发生。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X最为贴近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12.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新经济政策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D.以“某某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14.以下标志不属于国际经济组织的是:
A B
C D
15.欧洲共同体出现的因素包括
①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②战后国际形势及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④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的实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16.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新变化表明
A.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也就是进入到了垂死的阶段
B.资本主义国家已经通过自我调节彻底解决了自身固有的矛盾
C.由于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界线已经变得模糊
D.资本主义国家也需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7.当代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B.各国经济发展联系加强
C.两极格局结束D.联合国职能的发挥
18.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A.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B.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
C.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D.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的问世
19.促使欧洲人民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是
A.欧盟建立B.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
C.统一大市场建立D.欧元启用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④布雷顿森林体系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1.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C.第三世界D.世界贸易组织22.当今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
①欧洲联盟②北美自由贸易区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世界贸易组织⑤欧共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⑤
23.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对此,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空前增强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C.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
D.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往往是获利者
24.1992年春,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历史为的结
论提供了依据,如
A.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C.俄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D.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高一历史第3页(共6页)
25.从图某某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 B.把大跃进战鼓敲得更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最早的哲学家老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都曾思想和探究过“天”的道理。
荀子说“制天命而用之”;王充在《论衡》中说“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非自然也。
”
材料二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
”“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
材料三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生,杀生时,则草木植”“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
材料四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林及雍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思想家是怎样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哪些史实体现了这些认识?(4分)
(2)管仲和荀子在上述材料中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X?(2分)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4分)
(4)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某某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人均产量年份
国家类别
1970年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108美元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3129美元22185美元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1的观点。
(4分)
②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4分)
③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4分)
高一历史第5页(共6页)
33、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
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
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
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
本/万元
1869—1894 50多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材料三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某某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
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某某、某某、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四某某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X,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
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材料五在新时代,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
撼世人。
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位。
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荣氏家族百年神话》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2分)
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2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分)
(3)阅读材料三,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某某、某某、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3分)
(4)据材料四回答荣氏企业复苏的原因有哪些?(2分)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
(2
分)
(6)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影响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33、(16分)
(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分)
(2)1895——1900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2分)
(3)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分)
(4)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
(2分)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分)(6)地理交通条件;资本、资源等市场条件;政府政策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