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浅议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论文之浅议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管理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
现如今,学校教学管理活动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继而走向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因此,我们应当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有效地实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对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效推动教学管理的发展,就一定要让科学与人文得到有效的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
一、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学校教学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机械管理会造成该学校难以维持教学的高效运转,而教学的管理者也只是按部就班地开展管理工作,因此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定向的思维模式,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教学突破。
因此,就会导致在教学管理中出现严重的形式化主义,容易让教师对教学管理存在片面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狭隘性。
所以,教学的管理工作者只有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让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处在教学的最前沿,真正把握教学的大方向。
多年来,我校在抓教学常规管理上,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过程管理与考核结果相结合,坚持以转变观念、注重实效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制定的“促学生健康成
长助教师幸福成功”的办学宗旨,认真履行学校教学工作管理职责,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与改革,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办学质量逐年提升。
二、以榜样的作用带动学校的教学发展
1、深入课堂,指导教学
管理者如果不深入课堂,不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的讨论,就无法产生真正的教育思想。
管理者日常工作中最中心的任务就是到课堂听课,要取得教学上的发言权,舍此别无他途。
只有在课堂中深入地钻研教育教学过程的微妙细节,和教师一道不断开辟塑造人类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这才是干正事,务正业。
因此,管理者要树立聚焦课堂,立足教学质量提高的主导思想,坚持教师第一的观念,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走进课堂,关注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直接的引领、指导与对话,才能凸显教学管理者的专业地位,才能走进教师的心中。
而听课、评课是管理者指导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一堂课,一堂有活力、智慧和情趣的课,需要管理者用心地“品”才能品出味道,才能和教师一道真正走进课堂,完全进入上课的角色,才能达到听课、评课的目的。
2、带头教研,带动教风
校本教研自90年代末提出到现在,经过艰难的历程,逐步为更多的人所认同。
校本教研对学校教学管理及提高教学质量中所发挥的
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学校所重视。
为此,一所学校的校本教研的水平,是检阅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
教学管理者带好头,亲自动手搞教研,就会带动学校整体教风的好转!当教师们还在为教研如何才能入门大伤脑筋时,作为教学管理者已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和指导教师们如何就一个教学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和行动研究。
教师们自然会茅塞顿开!从而便会尝试,从而静下心来搞自己喜欢的小课题研究。
学校的教学管理就会达到一个新的境地。
三、以科学的管理措施激励教师积极性
1、制度管理到位,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我校近年来制定出了一整套符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日趋科学合理。
对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目标、工作措施、注意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并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以制度规范教职工的言行,建立起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励教职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形成一种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良好氛围。
2、考核管理到位,提高办学质量
科学化的考核方式是检验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我校在狠抓制度落实的前提下,严格考核管理:一是认真研究制定考核细则。
依据制度要求制定各项工作考核办法,经过自上
而下的研究讨论,修改完善,达成共识,形成考核细则;二是在严格落实考核上下功夫。
在考核方法上,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工作成绩考核与基本技能考核相结合,突出教学工作全程考核这一重点。
三是执行考核公示制度,提高考核透明度。
凡学校组织考核的结果都必须向全体教师公布或公示,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中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激发教师改进工作的主动性和认真做好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考核结果与评优选先挂钩。
做到评优选先不举手,严格按照考核走。
形成激励竞争机制,人人力争上游,积极主动做好工作,提高工作质量的良好局面。
四、以细致的日常管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常规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校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同时也会影响教学的落实情况。
教学的常规管理是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并实现教学行为的规范化,贯彻执行教学的制度,从而使教学管理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
从而有效促进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效依据,这样教师就可以依照教学的大纲及内容,并充分结合课堂的授课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总结,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目标,对教学难点和重点有正确的把握。
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制定有
效的教学方法。
最后,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精心行设计,写好每节课堂教学的教案。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投入放到课堂教学中来,此外,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因材施教,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作业环节
作业在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作业提出了一定的指标,主要是在作业的数量上做了硬性规定。
但从教学实际来看,在作业的布置上不仅要要求数量,更要难易适度,注重作业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作业以适当的评价,加强作业的信息反馈工作。
4.检测环节
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考试或者考查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在学校教学中,都会有期中的检测和期末的考试,但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组织严密,保证考纪。
第二,保证考试课评卷的真实性。
第三,做好试卷的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四,不断完善学生个人的档案,关注学生的成绩。
新课程的改革及其实施,呼唤新的教学管理,对教师是一个挑
战,对管理者同样是一个挑战。
如何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