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X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成都二诊考试时间:3月28、29日两天
成都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页至4页,第II卷5
至12页。
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
注意事项: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第II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14 Cl —35.5 Mg —24 Fe—56
本卷有两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以后,可获取大量的人胰岛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获取“人胰岛素基因”的最长用方法是“鸟枪法”
B •人工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编码区中有内含子
C.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后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D •获取大量胰岛素的时期应为大肠杆菌生长的稳定期
2 •科学家利用小金色链霉菌产生的“春日霉素”防治稻瘟病时,发现有些稻瘟病均能够抵抗“春日霉素”的作用而存活。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稻瘟病均浸染水稻时只有DNA能进入宿主细胞
B •“春日霉素”是小金色链霉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
C “春日霉素”的作用会改变稻瘟病菌的进化方向
D .“春日霉素”使用后稻瘟病菌的抗性基因才表达
3 •下图表示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的一个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H] ATP[H] ATP
co.
细胞总还持续伴随着“光能T……T热能”的转换小麦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可以进行①~④的全部过程
过程②和④分别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过程③中[H ]被氧化后的产物会继续为叶绿素 a 提供电子
4.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
“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
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生丽屈營庆气中的ca i 耳I 化石燃料
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这
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
C
°2
C.
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
D •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5•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下 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人大量摄取高糖食物容易发胖与胰岛素的作用有关
B .糖尿病人易出现高血脂是因为糖类大量转化为脂肪
C .人长期偏食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D •运动可以减肥是因为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供能会增加 6.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B .国务院要求坚决控制钢铁、水泥、焦炭等行业产能总量是落实“低碳经济”的具体 举措
C .苯酚稀溶液常用于外科消毒,所以自来水也可以用苯酚进行消毒处理
D •“神州七号”的防护层中含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属于不饱和烃
7•试验室需配置一种复合下列条件的溶液:①物色且仅含四种离子(不包括水电离出的离 子);②混合溶液中四种离
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1mol/L 。
下列符合该条件的是
C . Ca 2、K 、SO 2; CH s COO-
D . K 、 &有研究发现,奥司他韦可以有效治疗
H1N1
流感,奥司他韦分子式为CI H B N O L HF 。
4,分子 结构如图。
下列有关奥司他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只含极性键,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丁达尔反应 分子中含有酯基、氨基、苯环等官能团
1mol 该物质最多能与3mol NaOH 反应
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
NH ;、Na 、N°「、er
2 + + —
B .
Fe 、K 、HS 、Cl°
CCOtl.lHiPO|
9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 .制硫酸和氨氧化钠:可用右上图所示装置 2 1 2_
B.
出去粗盐中的Ca 2 :Mg 〔SO 4 一; 一次加入的物质是出0、Ba(OH )2、Na z CO s 、
HCl
C.
检验F e(N °3
)2试样是否变质:取少量试样加水溶解,稀H 2CO 4算化,滴加KSCN
溶液
D •乙醛的氧化:在试管里加入
10%的Na °H 溶液2mL ,滴入2%的CuS °4
溶液4~6
滴,震荡后加入乙醛溶液 0.5mL ,加热至沸腾
10. 下列关于金属铯和氯化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融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 .氯离子和色离子的 L 层的电子能量一定相同
C .氯化铯是离子化合物,一定不会有单个的 CsCI 分子存在
D
.金属铯和氯化
铯
晶
体
中
均
含
有
铯
离
子
11.
某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
A 、
B 、
C 、
D 四种物质混合于一恒溶液密闭容器
中,发生如 下反应:
aA(g)
bB (魂丄c C(g ) dD (s )「H "。
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
n ’ 3n
mol
减少了 n mol , B 减少了 2
, C 增加了 2 mol , D 增加
A .达到化学平衡时 A 的消耗速率与C 的消耗速率相等
n
B .保持温 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n mo1 A 和2
moI
B ,平衡不移动
C .右图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t1
时刻可能是减下了 A 的浓度,
增加了 C 的浓度
D .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 n mo1 A 和n mo1 B , A 、B 的转化率均不变 12.标准状况下,将V L H 2S
气体通入a L b moI /L 的Na °H 溶液中,下列对所得溶液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当V/44.8 = ab 时,随着H 2S 气体的通入,溶液中由
水电离出的c(H )有如右图变化关系
了 n E 。
1 ,此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耐)
B .当V/22.4=ab时,所得溶液中存在:
c(OH J c(S2-)二c(H )C(H2S)
当V/11.2=ab时,所得溶液中存在:
亠 2 —亠
c(Na ) c(S J c(OH ~)c(HSJ ■ c(H )
当V/22.4wab£V/11.2 时,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S一)+c(HS—)+c(H 2S)
13•已知在溶液中2Fe3 ' Cu二2Fe2 ' C U2〔现有Fe、Cu、Fe?。
3三者组成的混合物
共m g,恰好溶解在100mL 1.00mol/L的盐酸中。
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 Fe2O3的质量范围不能确定B . m的值不能确定
C.反应中可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 D .向反应后德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的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压强将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
5
B .用活塞压缩气缸里的空气,对空气做功3.5 10 J,同时空气的内能增加了
5 5
2.5 10J,则空气从外界吸收热量1- 10 J
o
C.物体的温度为0C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
D .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是不可能的
1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卢瑟福发现了,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B .光线通信若采用的光导纤维是由内芯和包层介质组成,则内芯和包层折射率不同,且包层折射率较大
C.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只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屏上的条纹间隔将变宽
D .麦克斯韦语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在电磁波中,可能光射向任何金属表面,只要时间足够长,均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飞出
16. 据媒体报道:四川将建造核电站,这对四川地区
GDP的提升起到巨大作用。
关于当今已建的核电站,其获取核能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可能是下列的
C .
2H 3 H >4 He 0 n
22
5
U 0 n > Ba :6 Kr 3;n
93
8
u > 234 90
Th 4 He
7
4
N 4 He > 87 O 1 H
17. 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波的图像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的传播方向上 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
由图像信息可知
这列波是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 这列波的波速是2.5m/s
从该时刻算起,再经过 厶t =0.4s ,A 质点通过的路程是 4m 从该时刻算起,质点 Q 将比质点P 线经过平衡位置
18•如图所示,一面积为 S 的单匝正方形线圈,线圈电阻为 R ,以角 速度•■绕MN
轴匀速转动,MN 右边存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 左边卫真空区域。
贝熾圈转动一周,外力所需做的功为
2- B 2S 2 R
二 B 2S 2
B . 2R
n B 2S 2
C .
R
7: B 2S 2
4R
19. 如图所示,在绝缘粗糙水面上放有一金属平板A,
B B
球以Vo的水平速度匀速地从A的左上方运动到其右上方。
若此过程中,A仍处于静止状态,
忽略电荷运动产生的磁场的影响,则
A . A所受地面的支持力要发生变化
B. 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右后水平向左
C. B球的电势能不变
D . B球的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
20. 如今,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综合利用全球卫星定位
(GPS)、无线通信(GSM )、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多学科的前沿技术,
实现了对车辆的监控管理及行车历史的记录。
均匀
分布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空的三颗同步通信卫星能够实现除地球南、北极等少数地
区外的“全球通信”。
已知地球半径R,地球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 --下面列出的是关于三颗卫星任意两颗
间距离L的表达式,其中正确的是
L =2 .3R
21. 质量为0.3kg的物体在
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的
V-t图线,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水平拉力可能是0.3N
水平拉力一定是0.1N
物体所受摩擦力可能是0.2N
物体所受摩擦力- -定是0.2N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题,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本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
22. (17分)(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率”的试验中:
①下面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字母)
A. 选用的重物的体积应当小一些
B. 操作时应先通电再释放纸带
C. 应该选用点迹清晰,且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的纸带进行分析
D. 电磁打点计时器都应接在电压为20V的交流电源上
②实验室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包括复写纸),纸带,停表,低
压交流电源(带开关),导线,天平,刻度尺。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缺少的器材是。
(2)某同学想测某个电阻的电阻值Rx(约为130。
),为此他找来下列器材:
A. 电流E :电动势约为1.5V,内阻可忽略不计| ------------ -- 〜---------------
I
B. 电流表A :量程为0〜10mA,内电阻r1 =10'J'
r2[
C. 电流表A2:量程为0〜20mA电阻约为5,1
D.定值电阻R°:阻值Ro= 90 1
E. 滑动变阻器Rl:最大阻值为20.1
F. 滑动变阻器甩:最大阻值为1000 1
G単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①该同学的设计思路是:先将其中一只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然后利用伏安法测出Rx。
为
了尽量准确的测出R x的阻值,请你根据找到的器材和该同学的设计思路,在虚线框内画出
实验电路图,并标出器材符号。
②你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填器材序号字母或器材符号)。
③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11,电流表A2的示数为丨2,则Rx的表达式为:
R x =
—O
23. (16分)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cd和ef水平放置,在其左端固定一个倾角为二的
光滑金属导轨,导轨相距均为L,在水平导轨和倾斜导轨上,各有一根与导轨垂直的金属杆,两金属杆与水平导轨、倾斜导轨形成一闭合回路。
两金属杆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其余
电阻不计,杆b被销钉固定在倾斜导轨某处。
整个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上。
当用水平向右、大小F =・3mg的恒力拉杆a,使其达到最大速度时,立
即撤销销钉,发现杆b恰好能在原处仍然保持静止。
(重力加速度为g)
(1)求杆a运动中的最大速度v。
(2)求倾斜导轨的倾角二。
(3)若杆a加速过程中发生的位移为s,则杆a加速过程中,求杆b上产生的热量Qb。
24. (19分)一新型赛车在水平专用测试道上进行测试,该车总质量为m二1 10 kg,由静
止开始沿水平测试道运动。
传感设备记录其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v—t图像)如图所示。
该车运动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含空气阻力)恒定,且摩擦力与车队路面压力的比值为=0.2。
赛车在0〜5sd的V —t图线为直线,5s末起达到该车发动机的额定牵引功率并保持该功率行
使,在5s〜50s之间,赛车的V —t图线先是
2
段曲线,后为直线。
g取10m/s,求:
(1)该车发动机牵引力的额定功率。
(2 )该车行使中的最大速度Vmax。
(3)该车出发后,前50s内的位移。
25. (20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车上固定一个竖直光滑绝缘管,管的底部
5
有一质量m^0-2g、电荷量q =8 10C的带正电小球,小球的直径比管的内径略小。
在
管口所在水平面MN的下方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 =15T的匀强磁场,MN
面的上方还存在着竖直向上、场强 E =25V/m 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B2=5T的匀强磁场,现让小车始终保持V x=2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以带电小球刚经过
2
磁场的边界PQ为计时的起点,测得小球在管内运动的这段时间为t = 1s, g取10/s ,不
计空气阻力。
(1 )求小球进入磁场B1时的加速度a的大小。
(2)求小球离开管口时的速度v的大小。
(3)若小球离开管口后,在运动中的最高点,与静止在绝缘支架的微小光滑水平台上的、
质量为m2=o.2g、不带电的小球(图中未画出)碰撞后成为一个整体,且碰撞导致该整体
不带电。
求该整体穿过MN平面的位置到小球刚离开管口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s的大小。
26. (16 分)HN。
2是一种弱
酸,有氧化物,也有还原性。
其钠盐NaNO2易溶于水,有咸
味,大量用于燃料等工业中。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两个实验。
实验一:可供选择的试剂:蒸馏水、酚酞试液、碘化钾淀粉溶液、稀盐酸、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
甲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实验: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其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二:乙同学用加热NaN°2与饱和NH4Cl溶液的反应制取少量氮气,并用氮气与金属
镁制备氮化镁。
下面装置中小瓷舟里盛装有'g镁粉,并用管式加热。
(已知:氮化镁为黄
绿色粉末状物质,遇水发生分解)
7
(4)
待充分反应后,经
反复测定,发现反应前后小瓷舟的质量增加总是小于
18 g (假设
生成的M g3N 2不损失)。
乙同学通过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找到了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可解 释为
27. (13分)A 、Y 为常见单质,X 为常见非金属单质。
常温下 X 、G 、H 、丨为气体,C 为 液体。
B 是由三种元素
组成的盐,加热时发生分解生成两种气体,冷却后又可化合得到
B 。
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略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
B 的电子式为 ;
(2) 现用A 与石墨作电极,B 的浓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
其正极反应式为
;
(3)
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
应④在冶金工业上属 于
(填金属的冶炼方法);
(4) 从D 的结晶水合物制备 D 的无水晶体的操作为 (5)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
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28. (16分)已知:
(1 )安装好仪器后应进行的操作是
(填装置编号)加热,目的是
(2) 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装置B 中盛装水的作用是
;实验开始时,应先给。
;装置C 、F 中盛有相同
的试剂,应是
;其中装置F 的作用是
O
-:1 K--H如-门■'兰YE
(CH3L C —CH -CH3 聶。
>(CH3)2CO CH3CHO
11.
iii •有机物中,一个碳原子上若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
如:
OH 0
I ?
__I"—0H —* m C—
I
从有机物X(C11H12O3)出发可发生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方框中字母各代表一种有机物)。
(1)F分子中碳、氢、氧的质量之比为6:1:8,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小于120。
则
F的结构简式为;
(2)反应③的产物除G之外,还有一些副产物,请写出其中2种类型不同的产物的结
构简式、;
(3)M酸化后的产物Y是生产高分子光阻剂的主要原料。
Y具有如下特点:①能跟
FeCI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加聚反应;③苯环上的一氯取代产物只有两种。
则M的
结构简式为;
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上述①〜④变化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填反应编号);
B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X、E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6)物质A也可以用甲烷和必要的无机原料分两步制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 ( 15分)A、B、
C、X、Y五种短同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①A元素组成
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②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③X原
3 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1 :④Y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A、B、X、Y四种元素,每一种均能与C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B、C两种元素中,只由一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常见离子的符号:(至
少两个);
(2)写出常温下Y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
转移情况
(3)向含1 mol Na2SiO3的溶液中缓慢通入过量BC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反应快慢是化工生产考虑的重要因素。
请选用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写出一个
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的工业生产实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BA4是一种重要能源物质,右图是 1.01氷05Pa
下,1 mol BA4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
图,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6)甲、乙依次是X、Y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
化物。
常温,将一定浓度甲溶液逐滴加入到20.00mL
0.1mol/L的乙溶液中。
I.若反应后混合溶液的pH 如下表(设溶液混合后体积不变,且lg2=0.3),请填写空白:
实验编号甲溶液的体积(mL)乙溶液的体积(mL )混合溶液的pH
11020
225207.0
II •若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较长,为了准确测定原甲溶液的浓度,可选试剂
A •酚酞B.甲基橙C.石蕊
30. (22分)I. (12分)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h感受器
2,传人神螳
丄神蛭中框
4. 伟出神经
5. 赋总器(月比闵)
(1)若用电刺激A处,在B、D两处能检测到电信号的是处,神经兴奋传到该
处时,该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2)人在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结构 1 )产生的兴奋传入中的体温调节中
枢后,通过调节会使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此时的结构5是指。
(3)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
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
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
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
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实验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于是
教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①刺激蛙左腿,若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神经。
②刺激左腿,若,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
但不知
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用刺激观察的方法
加以验证。
II. (10分)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有人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
乙、丙二组,
做下图所示的处理。
口空占琼購块露含生糙敢的球船块囱舍脱薄醴的璋励块
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丙组对照是否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2)有人认为乙、丙组不足以验证假设。
若要验证假设,必须对丙组进行修改,请将修改后的实验方案绘在右侧的框图内。
(3)将乙组与修改后的丙组进行比较,若一定时间后,两组叶片脱落数量相比,
,则证明假设成立。
(4)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组落叶数量基本相等,则甲、乙对照可以说明。
31. (20分)小鼠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下面是关于小鼠某些
性状的遗传实验:
(1)在一隔离饲养了多代的有毛小鼠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鼠产下的一窝鼠仔中
有几只无毛小鼠。
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
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小鼠的无毛性状,继续让这对有毛鼠杂交多次,每窝都有无毛雄鼠和无毛雌鼠出生。
①科研人员初步判断:小鼠的无毛性状源于基因突变,不是营养不良或环境条件造成。
他们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
②若已证明该变异源于基因突变,根据这对有毛鼠的多次杂交后代,还可判定无毛基因
不是细胞质基因,其依据是。
③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对亲本有毛鼠已携带无毛突变基因,可用无毛基因作探针直接进行
检测,该方法利用的原理是。
(2)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R、r 和T、t控制。
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
从鼠群中选
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
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①控制毛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②父本的基因型是,母本的基因型是。
③若只考虑小鼠毛色的遗传,让F1代的全部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在得到的F2代群体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④让F1代的全部黄毛尾正常雄鼠与黄毛尾弯曲雌鼠杂交,F2代中灰毛鼠弯曲雌鼠占的
比例为。
⑤若F1代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欲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这只雌鼠是否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写出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杂交亲本,并作出相应的实验结果预期。
亲本组合:。
预期实验结果:
i.若是由基因突变导致,则杂交后代的表现为
;
ii •若是由环境因素导致,则杂交后代的表现为
2010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 卷(共126分)
一、选择题(共78分)
1D
2.C
3. A
4.B
5.B
6. B
7. A &D 9.C 10. D ll.C 12. D 13. B 二■选择■(共48分)
14. A 15. C 16. C 17. D B 19. AB 20. D 21. BC
第11卷(共174分〉
22. (17分)(2)①BC (4分)②停表•天平 负物(3分) (2〉①如图(4分)电路正确得2分•器材正确再得2分.
②&《2分)③&=皆兰¥ (4分》 23. (16 分)
解:(】〉对杆S 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安堵力平術 则 F=BlLYmg (2
分)
杆Q 产生的电动势E-BLv 回路电流1=晶 ' ■ 解得■=麴舉 寸: (2) 平衡时•对杆6有BlL=mgT 得 H60"
(3) 对杆“和杆6组成的系统•由能童守恒规律 有
Q+Q=F$-*M
Q=Q
解得Q =匣严一驾普
24. (19 分)
解:(】〉由图可知•赛车在0-5 s 内5=5 s )做匀加速直垃
运动,5 s 末的速度是v=20 m/s
由 u=a “=4 m/s'
根据牛领第二定律F.-F.fu
解得 F. ■ F.+ ma=^m^+ma sai 6X 103 N
理综“二诊■检#1务案第1页(共4页)
(2
分)
(2
分)
(2
分)
(2
分)
)))\/
分分分分
(1
分)
〈1分)
(1
分)
P. = F*u=1.2X105 W
(2) 当赛车匀速运动时•速度呆大,此时F.= FIU-2X103 N 而P ・ 解得 乂60 m/s
(3) 赛车在0〜5 s 内发生的位移为却=0. 5m =50 m 设赛车在5 s 〜50 s 之间(“ = 45 s )发生的位移为*
由动能定理P ・“一“加&
解得 * = 1900 m
所以•前50需内的位移s=山+ $2 = 1950 m 25. (20 分)
解:(1〉小球住管中参与两个方向的运动■即:水平方向•以s 向右匀速运动『竖直方向. 因水平速度而受到竖直向上的洛伦兹力■向上匀加速运动.所以小球进入磁场b 时的加 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B>gv r —
代入数据得a = §如_g=2m/£
(2)小球在r=l s 时•竖直分速度 m/s
而水平分速度s=2 m/s
则小球离开管口的速度m/» (2分)
(3)小球离开管子后•进入MN 上方的复合场中,因EG ・2X107N=mg
(1
分)
所以小球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设p 与MN 成0角
则“皿=乞=1・所以0=45, 其运动的轨迹如图 由 Bzqv —mi — 得「嚨F m
(1
分〉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水平,与小球2碰掖,水平方向动廿守恒•且合成的轅体不 带电,此后做平抛运动•设共同速度为5 冇 m\ v=(mj +m 2)vi (2
分〉 S =寺 V s3 72m/s
a 分)
设垠高点距MN 的距离为A
则 h =
f rsin45°=(72 —l)m a 分)
设平抛用时",则
(】分)
5 -所求距离 $ —“os45 +v> ti
(2
分〉
(3
分〉 (】分〉
(2
分)
)))))
分分分分
分
(1
分)
解得$■ 1 m~l・ 4 m.(2 分〉理综•二诠"检髓答案第2页《共4页)
26. (16 分)
实验一:
方案I :(利用盐溶液酸緘性检骏)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酚酿试液,溶液变 红色的是亚硝鞍伯,无变化的是氯化紡o NaNQ + H :O —NaQH+HNQ
方案II :(利用亚硝酸的氧化性检购)取适啟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和碘化 钾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色,证明该物质是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该物质是氯化钠.
方案山:(利用亚硝酸的还原性检验)取样品溶于水,加入酸性高错酸钾洛液,溶液颇色 变浅或褪色,则它足亚硝酸钠.5NOf 4-2MnOr+6H* +5NQT+3巴0 (3分•步骤、现象、结论各1分.其它合理方案也给分)
实脸二: (1) 检杳装宜的气密性(1分)A (1分)保证整个装置中的空气全部被赶尽(2分)
(2) NKCHNaNO 2 -^-NaCl+N, f +2H&O (2 分) ;
(3) 通过观察气泡的多少调节氮气的流速(2分)浓H 2SO 4(或浓硫酸)(】分)避免 空气中的H 2O 和Q 进人E 分别与MgaN,和Mg 发生反应(2分,答出其中一种即町给分) (4) 2Mg+ SiQ —2MgO-l-Si (2 分) 27. (13 分)
H -|+- y
H :N :H :Cl : •• ••
(1) H J
(2〉2NH 〔+2e ・一2NH 3 f 4-H :f (2 分)
⑶3Fc+4H,O(Q 輕Feq+4H*(2分)热还原法或铝热还原法(1分) (4) 将D 的结晶水合物在HC1气流中加热(2分)
(5) 4NH,+5O l —=-4NO+6H :O(2 分)Al” +3NH )• H*0—A1(OH)3 | +
3NH 】(或 AP++3NHJ+3RO —AKOHh | +3NH ; )(2 分)
2& (16 分〉
(DHOCH/CHgCOOH (2 分)
(ajHOOCCHxCH^OCHtCH^COOHd 分
)HOCH,CH,COOCH2CH*COOH (1 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2分〉 (4)0 (1 分)
O +2Cu(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