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就业中的羊群行为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大学生就业中的羊群行为及其对策
作者:向大众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2年第01期
【摘要】大学生就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着求职过程中的羊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表现出就业成本高、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的特点。

优化大学专业设置,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与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校企合作就业质量与水平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重点。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羊群行为;职业指导;就业质量
一、运用羊群行为理论分析研究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必要性
所谓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是指人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做出决策时,往往倾向于认为他人的决策更合理,而采取模仿他人的行为和策略[1]。

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别人的决策是可观察的,否则无法模仿;第二,各个决策有先后顺序,而不是同时做出决策[2]。

羊群行为理论主要用于研究金融投资者行为,这一理论现已被广泛运用于对人的其它行为研究。

其目的在于运用羊群行为理论分析揭示出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从众心理,由于人的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使人陷入骗局或走向失败。

对羊群行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Keynes在其《通论》中对选美中出现的跟随模仿行为做出的描述[3]。

Banerjee,Bikhchandani和Chamley等人进一步对人的羊群行为进行过深入研究,指出人们在做决策时,如果其他人的决策能够提供有用的价值信息,人们往往倾向于忽略自己的私人信息[4-6];Acemoglu通过构建投资决策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表明,人们相互学习过程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性[7]。

人们的大量研究表明,羊群行为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羊群行为现象,运用羊群行为理论分析研究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中的羊群行为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就业难成为政府、社会、高校关心的重点、热点与难点,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直接影响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其结构性矛盾的出现与人们的羊群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某一行业出现用人需求旺盛,诸多大学将纷纷开办相关专业,同时这些专业也就成为众多学子的首选专业对象,对于该专业是否适合自身实际往往考虑不够或者根本没有考虑,正是一些高校不切实际的专业开办与学生对专业的非理性选择,盲目从众的羊群行为心理,从而进一步增加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专业对口的困难;二是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不全,加之招聘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导致毕业生对用人单
位的了解不足、忽视对工作地域、生活环境、行业背景、发展通道等信息的把握,就业中的羊群现象不可避免;三是学校缺乏对学生专业认知教育,招生及专业宣传信息失真,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羊群行为直接创造了条件;四是学校个性化教育与职业指导资源严重不足,批量化教学组织模式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就业中的羊群行为。

正是由于大学教育及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羊群行为,出现毕业生抛弃自己的私人信息追随别人,直接影响就业市场信息的传递,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流动性,不利于学生就业的稳定,也增加了大学生的求职成本,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突出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

对于防止大学生就业的羊群行为,提高就业质量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防止大学生就业出现羊群行为的主要措施
1、优化大学专业设置
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学教育现存一定难度,一是社会体制市场化但教育体制行政化,二者之间缺乏匹配性,大学专业设置现仍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控制范畴,高校难以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进行专业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自主权明显不够;二是高校自身的资源配备很难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师资队伍弹性不足,实验实训条件保障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隙对接存在困难。

加大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自主权,高校强化专业论证,实现专业设置市场导向是防止大学生就业羊群行为,提高其就业质量的基本前提。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对个人的未来发展考虑不周,职业选择与未来发展易受家庭、学校及周边人群的影响,出现专业选择从众,忽视对自身的社会资源与个人条件的理性判断,对进入高校的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必要,这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也有利于大学生明确方向,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3、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与教师队伍建设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制度,使大学生就业的自主选择权增大,但因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够,社会经验不足,高校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有指导学生就业职责,但因宏观政策缺乏对教师开展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动力,出现“两不挂”,即从事职业指导教师不与技术职称评定挂钩、也不与责任挂钩,导致高校职业指导师资匮乏[7],已有队伍缺乏稳定性,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研究明显不足,建立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标准,加大相关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成为必要。

4、提升校企合作就业质量与水平
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降低求职成本,实施校企合作就业是现阶段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已被许多高校接受与推行,但是校企合作就业运行效果与人们的期望存在一定反差,导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树立“以生为本”理念有待加强,必须突出学生的利益至上,所选择的合作就业单位及岗位应需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做到学生的意愿与学校及企业的利益相统一。

“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应成为校企合作就业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李云鹤,李湛.创业资本市场投资商羊群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2009.5.104.
[2]皮天雷,赵天荣.羊群行为理论:一个研究综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2.19.
[2] Keynes J M.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37,51(2):209-223.
[3] Banerjee A V.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3):797-817.
[4] Bikhchandani S,Hirshleifer D,Welch I.A Theory of Fads,Fashion,Custom,and Culyural Change as Informational Cascades[J].Joum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5):992-1026.
[5] Christophe P Chamley.Rational Herds:Economic Models of Social Learn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6] Acemoglu Daron.Learning about Others,Actions and the Investment Accelerator
[J].The Economic Journal,1993,103(417):786-800.
[7]刘景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3.49.
【作者简介】
向大众(1963-)男,湖北巴东人,管理学硕士,湖北省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高职教育、民营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