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C——最低抑菌浓度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BC——最低杀菌浓度 (minimal bacteriocidal concentration) KCs——杀菌曲线 (killing curves)
体外抗菌试验必须严格控制试验条件,使 其尽可能标准化 。
抗菌效力的测定 药品卫生质量的检查
药物含量测定

第一节 体外抑菌试验
检查药物的抗菌效能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广泛应用
一、常用的体外抗菌试验(antimicrobial test in vitro)
主要用于筛选抗菌药物或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所以 也称药敏试验,常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是指药 物完全抑制某种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 试验大多在玻璃器皿中进行,优点是方法简便、需时短、 用药量少,不需要动物。 但是没有体内复杂的因素参与,故体内和体外抗菌试验结 果有时会不一致。
药物稀释成系列浓度
与琼脂培养基混合(1:9)铺平板 平板上接种多种试验菌(多点接种仪) 培养,观察试验菌的生长与否,判断MIC。
杀菌曲线(KCs) 不同抗菌药物的杀菌速度
(三)联合抗菌试验 检查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联合使用时的相互作用以及抗菌药物 与不同pH或不同离子溶液的相互影响。
4.挖沟法
滤纸片法
打孔法
管碟法
挖沟法
液体~
(二)系列稀释法(serial dilution test)
固体~
微量稀释 法用微孔 稀释板代 替试管。
MIC
MBC
液体培养基稀释法
固体培养基稀释法
(1)平板法:同时测定多个试验菌的MIC (2)斜面法:适用于需长时间培养的试验菌或避免 孢子飞扬污染环境的霉菌。 平板法步骤:
(一)琼脂扩散法(agar difussion test) 利用药物可以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的原理,基本方法是将 试验菌加入琼脂培养基,混合倾注平板(或用L棒使试验 菌均匀分布),然后加药于含菌平板上,培养18~24小时后, 根据抑菌圈或抑菌范围大小初步判断抑菌作用的强弱。
1.滤纸片法
2.打孔法
3.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液体棋盘稀释法的药物浓度编排
联合抗菌试验
纸片法联合药敏试验
1.试验菌
影响因素
常选用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必要时也选用其他类群的微 生物。一般应包括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 标准菌株 来自专门机构,我国是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 定所菌种保藏中心供应。 临床分离菌株 临床分离株须经形态、生化及血清学等方 面鉴定。
第十九章药物的抗菌试验抗菌效力的测定药品卫生质量的检查药物含量测定药物的微生物学测定第一节体外抑菌试验体内试验体外试验检查药物的抗菌效能广泛应用主要用于筛选抗菌药物或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所以也称药敏试验常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是指药物完全抑制某种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
第十九章 药物的抗菌试验
药物的微生物学测定
2.培养基
根据试验菌的营养需要进行选择,应能使试验菌生长良 好。培养基的质量须加控制。
3.供试药物 药物的浓度和总量直接影响抗菌试验的结果,需精确配制。
4.对照试验
为准确判断结果,试验中必须有各种对照试验与抗菌试 验同时进行。 试验菌对照:在无药情况下,应能在培养基内正常生长。 已知药物对照:已知抗菌药对标准的敏感菌株应出现预期 的抗菌效应,对已知的抗药菌应不出现抗菌效应。
溶剂及稀释剂对照:抗菌药物配制时所用的溶剂及稀释 剂应无抗菌作用。
第二节 体内抗菌试验 (antimicrobial test in vivo)
1、试验动物
2、试验菌
3、感染过程 4、评价 感染动物(MLD) 模型:全身感染、局部感染 给药(治疗) 评价(ED50、95%可信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