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文学常识知识点考点附练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文学常识知识点考点附练习题
答案
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之一,作者是
清代作家___。
小说的中心思想是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
要描写对象,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
2.___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
书中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3.___是一位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
国士人的精神。
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
4.___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
感动,但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5.在《儒林外史》中,唯一被___下诏表彰的女子是___。
6.___曾在___会事件中骗取钱财。
此后,他以___的身份
出入。
7.___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___做主把自
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填空题:
1.___是《儒林外史》的作者,清代小说家,___,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师说》等。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小说,全书共56回。
3.整书开首以___“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___”,把历史
上___追求功名的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4.《儒林外史》塑造了___、___等一批醉心于功名的八股
学士。
5.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
是___。
6.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___,年年科举,屡试不中,
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
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婆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7.在《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
___,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8.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___媲美,被科举制度弄得
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___。
10、成老爹是五河乡人,曾经是一个秀才,但后来成为了兴贩行的行头。
因为说假话,在___家饿了一顿肚子。
11、在《儒林外史》中,___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小人的形象出现。
围绕这一点,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12、___曾在___会事件中骗取了___兄弟的钱财。
之后,他假扮成___的身份,进入天长杜府,但后来被___看破了。
13、___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来隔壁开米店的___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给他做妻子。
但后来,___做主___将仇报,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竟然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二、选择题:
1.《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C)___。
2.书中曾提到有一个“书呆子”(因为推崇“举业”而麻木的人)游西湖,指的是谁:(C)___先生。
3.请问帮___家看守祖坟的是谁?(C)___。
4.请问___家和___家是什么样的关系?(B)姻亲。
5.___先生告诉___作文应以何种气为主?(C)理法气。
6.请问科举时代,选各府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入太学者,
称为什么?(A)贡生。
7.___临死前对匡超人的遗嘱是以什么为重?(D)德行。
8.哪一位将军建立的军功,却被连降三级?(D)汤镇台。
9.请问___要延揽何人拜在他门下,朋比结党(B)___。
10.请问___到了南昌府之后,衙门里出现了哪三种声音?(A)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___是一个六十多岁的童生,他在村里私塾中教书为生,
后来跟随姐夫经商记账。
在贡院参观时,他看到号板后情绪失控,放声大哭,甚至哭到口中吐血。
商人___和同行主人架着
他的脖子,但他依然不肯停止哭泣。
后来商人们答应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他才停止哭泣,表示要变驴变___报答他们。
___是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他在生活中受尽
凌辱。
他要去考试,但岳父___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
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但随后欢喜得发了疯。
直到挨了___的耳光之后才清醒过来。
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从
此可以升官发财,但他因此神经错乱。
这两个人物身上展现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
它深深地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
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
___和___是贪官污吏的典型代表。
书中描绘了汤知县的残忍行径,他将偷鸡贼的脸上写上“偷鸡贼”三个字,枷枷了出去。
另一次,他将老师父箍上枷,重责三十板,还将五十斤牛肉堆
在枷上示众,最终牛肉生蛆,死亡。
这些行径充分展现了他的残忍和无情。
这些例子表明,一旦读书人成为官员,很容易变成贪官污吏。
这些官员的行径对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他们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___是一个八股迷,认为只要八股文章写得好,无论是诗还是赋都可以做到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但如果八股文章写得不好,就会变成邪魔歪道。
___曾经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
但是,作者在描述他时从他返乡的经历开始,写出了他的贫困和无子女的处境。
这表明,尽管他获得了翰林编修的地位,但这种荣誉并没有给他带来实际的好处。
在《儒林外史》中,作者不仅揭露和讽刺了儒林中的丑恶现象,还对一些正面人物进行了肯定和歌颂。
其中,___和___是作者最为肯定的知识分子代表。
在第一回中,作者通过塑造元末诗人___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对人物的评价。
___出身贫寒,但博学多才,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交往。
作者通
过他的形象,批判了科举制度,认为只有像___那样注重学问和品德,才能避免功名富贵的诱惑。
另一个正面人物___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创作的。
他不追求功名利禄,反对科举制度,不愿意做官,被视为“奇人”。
他的思想特别反对科举制度,认为学问不一定就是官僚的唯一标准。
他的言论是对封建社会选拔官吏制度的嘲讽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