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古今中外名人刻苦学习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古今中外名人刻苦学习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刻苦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
不觉打起盹来。
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
被扯痛。
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
每当瞌睡时,就拿锥
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
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
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
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
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
为一位伟大诗人。
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
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他勤奋
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
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
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陆游书巢勤学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
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
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
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
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
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借阅典籍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
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
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
著《聊斋志异》。
陶弘景菜园求学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
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
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
他
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
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
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
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
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孟柯改过勤学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
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
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
导他。
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
因为家庭极为寒,
他只读过两年小学。
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
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
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
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
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
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
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
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
干到半认。
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
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
的毒打。
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
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
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
《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
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