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礼仪修养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个人礼仪修养计划
篇一:加强个人礼仪修养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提升人格品质
【摘要】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个人礼仪修养的结果在于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使交往活动中对于礼仪原则和规范
的遵从变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形成一种持之以恒的风格。

它要求人们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自觉培养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努
力调控行为与情绪,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

【关键词】礼仪修养人格品质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从表象上来看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个体的行为
的礼仪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所涉及到礼仪的具体规定,从深层来看则是个人精神面貌和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其核心是律己敬人,表里如一。

修养即修身养性,“修身”就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不断改变自身,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

“养性”就是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教育、发展和提高。

个人礼仪修养的结果在于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使交往活
动中对于礼仪原则和规范的遵从变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形
成一种持之以恒的风格。

这种教育和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它要求人们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努力加强道德修
养和文化修养,自觉培养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努力调控行
为与情绪,最终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质。

1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个人礼仪在个人整体形
象塑造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传达出最直接最生动的第一
信息,反映着个人的精神面貌。

个人形象的美可以用六个字
概括:“形于外,慧于中”。

“形于外”是指一个人音容笑貌等外观气质特征。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出席各种场合,扮演各种角色。

当一个人以某种特定角色出现时,在仪容仪表
方面就要符合社会对这个角色所规定的要求。

“慧于中”指
的是一个人的容貌美,不仅仅是指标致的五官,而更重要的
是指一个人的神情、气质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

一个人的外表包装是简单的,而提高和改善人的修养和内心世界却是
复杂、深刻和全面的。

外在美只有与内在美达到和谐统一,
神情才会超凡脱俗,“慧于中”才能“秀于外”,一个人如果没
有道德、情操、智慧、理想等内在美作为基础,那么再
好的先天条件,再精心的打扮也只能是一种肤浅的美。

所以
一个人在注重个人仪容、仪表修饰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自

内在素质的培养。

首先,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个人礼仪不是
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
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


缺乏内在的修养,对于个人礼仪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
觉遵守、自愿执行。

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
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其次,个人礼仪必须以尊敬他人为原则。

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各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
尊敬他人的原则。

“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他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个人礼
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再次,个人礼仪必须以长远为方针。

个人礼仪的确会给
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
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
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在人际交往频繁
的社会活动中,必须时时处处注
意自己的整体形象,无论是仪容、服饰,还是言谈、举止,都应该在礼规的指导下,一以贯之地形成自己的风格。

2努力调控行为与情绪人必须要在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并得到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评价和认可,以满足于个人的精神需要。

一般来说,当个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时,他就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在社会发展竞争中,如果个人智力水平相当,那么个人成功起决定性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其中,个人品行修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可以说,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塑造自身形象是个人成才、发展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而个人礼仪是以培养个人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为目标的,它要求人们遵循社会和谐的原则、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标准行动,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

社会规范作为联结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媒介因素之一,像棱镜一样折射着社会对个人的一切影响,直接引导和限制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因为,规范来源于人们的行为实践,是对人们行为一种指导,社会规范在社会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通过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而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社会规范主要表现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

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监督和人们内心的
信念而产生的自觉行为规范。

礼仪属于非法律规范,是一种道德规范,如违反礼仪规范,只构成失礼,不构成犯罪,而失礼本身一般不会引起责任,只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所以,遵循礼仪规范,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自我约束的过程,它需要努
力调控自己的行为与情绪,将礼仪规范化转化形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遵循个人礼仪规范,也少不了自我克制和自我约束。

这种克制和约束自体现为严格按照一定的个人礼仪标准规范
自己的言行举止。

我国古人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概而言之就是要“立于礼”。

洛克指出:“礼仪的目的与作用使得本来的玩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

”(转自李鸿军《交际礼仪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8次印刷)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繁,往往在一举手、一投足间若失了分寸,就会引起别人的不快乐和不舒服。

因此,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要坚持“宁可让人待己不公,也不可自己非礼他人”的美德(美国作家爱默生语)。

在人的一生中,会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处理多种多样
的矛盾。

要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使人生更为成功,就应遵循一定的个人礼仪规范。

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生活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一门较强的艺术。

要做到对
所有的人都采取礼遇的态度,对于别人的失误或习惯、个性上的弱点应宽容对待,做到体谅、宽宏、尊重。

应该避免以为已之所好人亦爱之,以为已所恶人亦厌之,有意无意强迫
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与人交往应遵循以诚相待的准则,应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即不离、信守诺言、待人以诚、宽容大度。

要善于与人沟通,不能只从自己单方面的动机出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应遵从一定的礼仪规范,达到双方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效果。

要牢记人际感情能否沟通,关键取决于人的言谈举止。

适度的言谈举止,得体的礼貌和风度能使交往双方感到轻松愉快,否则只会令人尴尬和反感。

在培养一个有教养的人的过程中,训练行为与情绪的控制能力,保持优美高雅的言谈举止,养
成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是非常重要。

3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良好的礼仪体现的是一种修养。

日本学者松平靖
彦说过:“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持社会正常秩序所需要的一种生活规范??礼仪本身包含了人们在社会生
活中应予遵守的道德和公德,人们只有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真正使自己具备这种应有的道德观[1]念,正确的礼仪才得
以确立”。

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具有良好的修养时,往往会从他的礼仪行为上去加以检验。

个人礼仪要求人们待人文明,举止有礼,与人为善,这些都是个人修养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加强个人礼仪修养,让良好的修养为
品质增
色。

首先,要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

所谓“安分守己”,就是在公共场所依照公共生活要求而行事,把自己只当作普通的一员,守住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从而使每个人得以顺利进
行公共活动。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他的“分”,只要社会有分工就存在每个人的“分”。

从社会公德的意义上说,“安分守己”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与他人共同遵守公共规则,必须洁身自好、不特立人群、不妨碍他人,保证公共生活持续、平稳地继续。

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是社会公德对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要求。

个人礼仪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要言谈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等等都是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的行为体现。

其次,要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

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指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个人行为和活动必须自觉维护
公共道德要求。

凡是有公共生活的地方,必有相应的公共秩序与规则。

公共场所是人们相互交往、沟通、存续的载体,每个人都要借助公共活动完成他的各种社会需求。

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保持相对稳定与和谐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遵守共同规则,公共秩序才能井然有序。

所以,社会公德要求人们的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行为举止要有较高的律己自控能力,
以维护正常的井然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

个人礼仪规范是“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的具体行为体现,是社会公德的具体践行遵循个人礼仪规范,也就是遵循于社会公德。

再次,要友善待人,促进相互沟通。

友善待人是一种待人的态度。

待人要与人为善,与人交往要有情谊,极力促成互助、互谅的社会氛围。

个人礼仪要求个人出现在公共场所时,必
须衣着整齐、仪态大方、举止庄重、行为检点,待人谦和、
谈吐文雅。

我国传统礼仪特别强调儒家的“谦敬”之德,谦
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谦敬是个人自身修
养的美德,也是待人处世的道德要求。

礼仪是为了使得社会
生活有序、和谐,为了协调人际关系。

如果破坏了这种有序、和谐,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或破裂,就是违反了礼仪规范,也是不道德的。

“谦敬”是礼仪的原则,是礼仪的精神内
涵和心理基础。

个人礼仪与“谦敬”之道要求是一致的,它
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

所以说,良好的个
人礼仪修养可以为品质增色。

篇二:礼仪教学计划
20XX年上期礼仪教学计划
一、总目标
礼仪修养是礼仪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现代礼仪不可忽视的一个下分重要的问题。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礼仪不是自发形成的,主要是靠后天的交往实践中自觉修养得来的;
不是一跟而就,而是在交往实践中逐渐学业习,积累而成的,因此,在具体阐述一系礼仪规范之前首先探究礼仪修养问题,揭示礼仪规范和自觉地进行礼仪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生一学期的学习之后,能够做到行为有规范,举止有礼貌,访谈有修养,在个人礼仪,商务礼仪以及习俗礼仪中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礼仪课程,提高个人修养。

三、教学安排
本学期每周3课时,共十六周,48课时。

四、教学重点
了解礼仪的本质内容、仪表礼仪、社交礼仪以及商务礼仪。

五、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理解社交的礼仪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之中六、教学方法
边讲解重点和难点,然后结合实训。

七、教学进度计划表:
篇三:个人文明礼仪成长计划
个人文明礼仪成长计划个人文明,一直都是一个无法忽视的话题。

只有人人都能做到个人文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才会有文明的风气。

所以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首先做到人人文明。

在这里,我对于文明礼仪成长做出以下计划:
1.在行为上首先要对自己有要求,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性子,而应该多顾及别人的感受,也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凡事都是有规定的,要遵守规定。

这也是一种文明。

比如,
过马路就必须,走斑马线。

2.在说话时要拿捏用语的尺寸,讲得体的话。

不讲脏话,粗话,怪话。

3.与人交往时应该友好,只有对别人好了,别人才会对你好。

同学犯错了,要指出,最好采用比较委婉的方式让人容易接受。

4.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卫生,讲卫生不仅仅是指自己讲卫生,还有在外面也要讲卫生,不乱丢垃圾,乱吐痰。

相信吧,有了这个文明礼仪成长计划,我一定可以做得比以前做得好。

以后的文明礼仪,也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