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初三初中化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初三初中化学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食物变质
C.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D.用富含淀粉的甘薯酿酒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铁B.液氧C.果汁D.空气
3.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B.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C.性质:能燃烧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二氧化碳通常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6.关于一氧化碳燃烧(2CO+O
22CO
2
)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l
C.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为ν (CO):ν (O2) =2:1
D.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保持不变
7.“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五种金属中,只有两种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B.五种金属中,金属银的导电性最强
C.“金银铜铁锡”是按照金属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
D.焊锡(锡铅合金)比锡的熔点低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口可乐汽水和白蒲黄酒都属于溶液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9.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B.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C.去除油污时洗涤剂起到的是乳化作用
D .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10.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A .表中a 的值为2.6
B .X 一定含有氧元素
C .X 可能含有氢元素
D .X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
1.(7分)学习化学使我们思维更严谨。

下图a 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 是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 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①-⑤代表五种不同种元素。

(1)图a 中183.8表示钨元素的 ,W 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图b 方框内的数字是 ;
(3)有关图C 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序号);
A .原子序数:③>②
B .核外电子数:①=⑤
C .④与⑤处在同一周期 (4)用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A 2和B 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
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图所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写图示编号);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③已知A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B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若要使3g A 2完全反应,则需要B 2的质量是 。

2.(8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有 (填编号); a .面粉 b .食盐 c .白糖 d .牛奶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 2℃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t 1℃时,将50克的甲加入到100克的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③将t 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 2℃(假设水分没有蒸发),则与原溶液相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将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 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物质。

(3)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①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

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 2的溶解度越 。

为增大CO 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②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t 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 2对应的温度 (填编号)。

a .大于40℃ b .小于40℃ c .无法确定
3.(10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 (填化学式) ;
(2)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

防止铁制栏杆锈蚀的一种方法是 ; (3)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 .Fe 和CuSO 4溶液
B .Mg 和MnSO 4溶液
C .Mn 和FeSO 4溶液 ①写出Fe 和CuS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Mn 、Fe 、Mg 、Cu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4)工业生产中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实验室若要配制该盐酸200g ,则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 g(计算结果请保留至0.1g);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5)某化学小组在实验结束后,进行了如下废液处理:
①Ⅰ中的操作名称是 ;
②写出Ⅱ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4.(11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名称为 ;
(2)写出实验室用装置B 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收集氧气时,使用 (选填装置序号〕所示的方法收集到的气体比较纯净;
(3)某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下图。

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的药品是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与装置B 相比,该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
(4)某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完成O 2、 CO 或CO 2的有关实验,实验过程中,他们从a 处通入一种气体,在b 处放入
一种固体。

C处放入一种溶液。

①若从a处通入O
,观察到b 处发出白光,c处的无色溶液变浑浊,则b处放置的黑色固体为,c处发生反应的
2
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b处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且反应后的固体可被磁铁吸引,c处紫色溶液变红。

则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三、计算题
(4分)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7g,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
量为106.8g。

试计算:
(1)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是多少?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江苏初三初中化学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食物变质
C.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D.用富含淀粉的甘薯酿酒
【答案】A
【解析】汽油挥发属于物质的三态的变化,实际是汽油从液态变为气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铁B.液氧C.果汁D.空气
【答案】B
【解析】A.生铁属于混合物,B.液氧就是液态的氧气所以是纯净物 C.果汁含有水,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
合物D.空气属于一种混合物。

故选B.
【考点】物质的分类
3.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B.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C.性质:能燃烧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A
【解析】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中组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是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所以A错误,性质:能燃烧所以用途:可以作为燃料,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具有毒性。

故选A.
【考点】CO的组成性质及其用途
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可使火焰更旺。

故选D.
【考点】燃烧的条件
5.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二氧化碳通常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C
【解析】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保护,防止进一步反应,二氧化碳通常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故选C.
【考点】物质性质和用途
6.关于一氧化碳燃烧(2CO+O
22CO
2
)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l
C.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为ν (CO):ν (O2) =2:1
D.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不是吸热,所以A错误,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7:4,所以
B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反应前是3,反应后是2,所以D错误。

故选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7.“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五种金属中,只有两种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B.五种金属中,金属银的导电性最强
C.“金银铜铁锡”是按照金属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
D.焊锡(锡铅合金)比锡的熔点低
【答案】C
【解析】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中,铁和锡能和酸能发生反应,所以A正确,金属银的导电性最强,所以B正确,这五种金属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是:金银铜锡铁,所以C错误,合金的一些性能都优于纯金属,焊锡更容
易熔化,常用来焊接金属。

故选C.
【考点】金属的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口可乐汽水和白蒲黄酒都属于溶液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答案】D
【解析】溶解度的四要素是: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谈溶解度时四个条件要同时具
备才有意义,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符合溶解度的概念,D选项中温度不确定,所以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9.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B.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C.去除油污时洗涤剂起到的是乳化作用
D.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搅拌能加快溶解,溶解度是一种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的属性,所以A错误,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去除油污时洗涤剂起到的是乳化作用,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所以BCD正确,故选A.
【考点】燃烧的条件溶解度及其溶液的知识
10.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含有氧元素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甲烷和氧气是反应物,且分别有3.2克 11.2克参加反应,水和二氧化碳是生成物且分别生成7.2克4.4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X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3.2+11.2-7.2-4.4=2.8克,反应物中氢元素在甲烷中且质量=3.2×4/16×100%=0.8克,生成物中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7.2×2/18×100%=0.8克。

所以C错误。

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二、填空题
1.(7分)学习化学使我们思维更严谨。

下图a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①-⑤代表五种不同种元素。

(1)图a中183.8表示钨元素的,W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2)图b方框内的数字是;
(3)有关图C的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
A.原子序数:③>② B.核外电子数:①=⑤ C.④与⑤处在同一周期
(4)用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A
2和B
2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
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图所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写图示编号);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③已知A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B
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若要使3g A
2
完全反应,则需要B
2
的质量是。

【答案】(1)相对原子质量;74(2)6(3)AC(4)①图3②化合反应③14克
【解析】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是要清楚的认识每一项的含义,原子的核外电子和核内的质子数相等,清楚的认识物质
的微观构成的含义。

【考点】元素周期律 反应的类型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8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有 (填编号); a .面粉 b .食盐 c .白糖 d .牛奶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 2℃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t 1℃时,将50克的甲加入到100克的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③将t 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 2℃(假设水分没有蒸发),则与原溶液相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将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 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物质。

(3)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①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

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 2的溶解度越 。

为增大CO 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②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t 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 2对应的温度 (填编号)。

a .大于40℃ b .小于40℃ c .无法确定
【答案】(1)bc (2)①> ②140克 ③不变 ④甲(3)①小;降低温度或增加压强 ②a
【解析】能够形成溶液首先必须能溶解在对应的溶剂内,t 1℃时甲的溶解度为40克,所以100克水在该温度只能溶解40克甲,所以溶液的质量为140克,将t 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 2℃,水分没有蒸发,溶解度变大,不会有溶质洗出,所以溶液没有变化,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改变温度甲洗出的晶体会多,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和温度的影响,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大。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的认识 溶液的形成
3.(10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 (填化学式) ;
(2)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

防止铁制栏杆锈蚀的一种方法是 ; (3)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 .Fe 和CuSO 4溶液
B .Mg 和MnSO 4溶液
C .Mn 和FeSO 4溶液 ①写出Fe 和CuS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Mn 、Fe 、Mg 、Cu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4)工业生产中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实验室若要配制该盐酸200g ,则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 g(计算结果请保留至0.1g);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5)某化学小组在实验结束后,进行了如下废液处理:
①Ⅰ中的操作名称是 ;
②写出Ⅱ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答案】(1)Fe (2)氧气和水蒸气 刷油漆(或镀其他金属 或保持干燥)(3)Fe+CuSO4==FeSO4+Cu ;Mg 、Mn 、Fe 、Cu (4)52.6克;玻璃棒(5)①过滤②Fe+H 2SO 4 FeSO 4+H 2↑③硫酸锌
【解析】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和水分 氧气接触,防锈的措施就是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由于提供的三种反应都能发生,Mn 和FeSO 4溶液能反应说明Mn 的活动性大于Fe ,配置溶液的时候还需要玻璃棒,用来搅拌加快溶解,由于是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没有强调量的多少,所以可能的情况有三种:过量;不足 恰好。

当过量时锌粉就能把铜和铁都置换出来,所以溶液中只有硫酸锌。

【考点】金属的性质 铁生锈的条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4.(11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名称为 ;
(2)写出实验室用装置B 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收集氧气时,使用 (选填装置序号〕所示的方法收集到的气体比较纯净;
(3)某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下图。

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的药品是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与装置B 相比,该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
(4)某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完成O 2、 CO 或CO 2的有关实验,实验过程中,他们从a 处通入一种气体,在b 处放入
一种固体。

C 处放入一种溶液。

①若从a 处通入O 2,观察到b 处发出白光,c 处的无色溶液变浑浊,则b 处放置的黑色固体为 ,c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b 处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且反应后的固体可被磁铁吸引,c 处紫色溶液变红。

则b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

【答案】(1)长颈漏斗(2)2H 2O 2 2H 2O +O 2↑;检查置换的气密性;D (3)大理石;得到的气体不纯;便
于控制反应,(4)①碳粉;Ca (OH )2+CO 2===H 2O+CaCO 3↓②Fe 2O 3 + 3CO 高温
2Fe + 3CO 2;处理尾气防止CO 污染空气。

【解析】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用到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所以铜网上放的应该是大理石,该装置能随时开关,便于控制反应,若从a 处通入O 2,观察到b 处发出白光,c 处的无色溶液变浑浊,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的是氧气,说明是碳和氧气反应;若b 处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且反应后的固体可被磁铁吸引,c 处紫色溶液变红,能够被磁铁吸引说明产生铁,结合提供的反应现象,说明反应物是CO 和氧化铁,CO 是一种有害气体所以应该避免它进入空气。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炼铁的反应原理
三、计算题
(4分)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7g ,加入到盛有100g 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106.8g 。

试计算:
(1)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是多少?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5.6克(2)7.3%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产生氢气的质量=100+7-106.8=0.2克,只有铁能和酸反应生产氢气,所以设铁的质量为X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

Fe+2HCl FeCl 2+H 2↑
56 73 2
X Y 0.2克
列比例式得:56:X==2:0.2克解得:X=5.6克
73:Y==2:0.2克解得:Y=7.3克
所以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100×100%=7.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