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一流学科建设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世界史学科
建设目标:国内知名学科。

学位点:1984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方向在全国较早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我校获批历史学一级博士授予权,当时作为二级学科的世界史学科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历史学一分为二,世界史获批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2年,世界史继承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改设为世界史博士后流动站,开始接收优秀世界史博士人员进站研究。

近年发展态势:目前,本学科发展潜力巨大,势头强劲。

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中东中亚史、欧洲史
三大方向凝炼研究特色,在美国史、冷战史、西方文化史、欧洲史以及中东史等5大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在美国史、欧洲史、苏联东欧史、中东史、西方社会文化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等6大方向招收学术硕士。

人才培养都走在省内和西部的前列。

队伍建设:以学位点为依托,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将人才引进和
培养相结合,世界史学科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中东中亚史与欧洲史三大方向凝炼科研团队,造就了一支精
干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目前有专业教师16人,其中有白建才、曹维安、何志龙、李化成、胡舶、马瑞映
和王成军7位教授,李秉忠、宋永成、梁红光、郭响宏、霍文勇、詹晋洁、赵旭黎7位副教授,杨盛翔、
张艳玲1位讲师。

专业教师中14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一年以上的国外研修经历。

未出国进修的教
师正在为出国进修积极准备。

学科评估:在2012年全国高校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世界史学科整体得分72分,与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并列第19名,在西部高校中,也仅落后于西北大学,整体呈现科研相对较强,而师
资队伍相对较弱的特点。

作为学科的强项——“科学研究水平”总体得分73.9,排名第12位,其中“学
位论文质量”并列第5,“科研获奖”位居第6、科研项目情况位居第10,“师资队伍与资源”位列第41位。

显而易见,过小的师资队伍规模与占有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平台建设:多年来,世界史学科一方面在本学科内部深挖潜力,组建了陕西师大欧美研究所等校内
研究机构,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各种形式的外部联系,组建成立多层次的学科发展平台。

2009年,我院
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合作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
院学术合作基地”。

2012年,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发展战略,我校成立了跨学科、跨部门的
国际长安学研究院,为包括世界史学科在内的各学科建设搭建了一方高层次的交流平台。

2012年,在北
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支持下,我校成立中西史学比较研究中心。

2013年,历史文化学院和西
部边疆研究院中亚研究所合作设立了校级交叉学科“民族历史学”,拓宽了中东中亚历史研究。

2014年,本学科李化成副教授联合中国史学科成立“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通过中西比较,建立世界史与中国史
交流的学术平台。

作为中国苏联东欧史学会的诞生地,该会定期在我校召开学术讨论会,使我校成为国内
最主要的苏联东欧史学术交流平台。

科研成果:依托学科优势平台,本学科各位学人不懈努力,保持了旺盛的科研产出力。

近5年来,
本学科共出版重要学术专著5部,发表权威论文27篇,核心论文33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3项,
省部级项目5项,获省部级以上各项奖励13项。

科研产量和质量的同步发展为世界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