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传统数学文化浸润小学数学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中国传统数学文化浸润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国,书如瀚海。
中国是一个对“数”这种概
念异常重视的国度,对于数的重视,促使中国古代数学在世界上曾长期处于领先
地位。
相传在夏商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创造和使用十进制。
在《尚书》中,常
常可以看到“亿兆”、“兆民”等词。
甲骨文中也记载过十进制。
可见在很久以
前数学就已经出现并发展起来。
在数学文化发展的今天,让中国传统数学文化浸
润数学课堂,深入到数学教学中,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本篇文章我们将探讨数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就如何让传统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
融会贯通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传统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方法策略;
引言:浩瀚的宇宙,微小的粒子,奔速向前的火箭,精巧的化工产品,变化
的地球,神秘的生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在向我们述说着数学的无处不在。
数学作为中国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一种难得的文化现象。
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对数学进行深入研究,最终获得成就而名垂千古。
作为四大
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它的数学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丰富并推动了世界
数学文化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回归传统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一、传统文化与数学的关系
(一)了解名人名著,培养人文精神
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与数学的碰撞教学中,我们可以借用一些名人名著的
实例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借助名人故事让学生了解先人在研究数学时的锲而不
舍的精神,借此,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人文精神。
例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以数学家刘徽的故事为例:刘徽一生刚正不阿,在探讨数学的过程中大胆联系实际,能够正视并指正前人的错误,使得我国的《九章算术》一书得到补充和完善,并让其流传至今让我们在现在仍然可以学习使用。
在教学中我们以刘徽的故事为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始终保持质疑精神,只有在
不断质疑中学习,才能更为扎实的掌握知识,才能在数学学习的这条道路上走得
更加深远。
通过对古代名人名著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不仅有辉煌的古代文明,而且还有智慧的古代人民。
(二)欣赏传统物件,感受文化魅力
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传统图案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
社会进步的象征,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而这变化无穷的传统图案也运用
到了中国传统数学文化。
是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传
统物件,让学生感受传统数学文化的魅力。
例如我们在学习《圆》这一课时,借
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古代的铜钱、玉璧客家土楼等图案,让学生在观察学
习中发现“圆”这个物体的特点,进而再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老物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之后再引出课堂教学重点,加
深学生对本堂课的印象。
又如,我们在学习《平移与对称》一课时,在正式进入
课堂教学前,我们向学生讲解并展示了剪纸艺术,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同时,再一次的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让学生发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揭开了数学的神秘面纱。
二、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当今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诗词歌赋”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数学无处不在。
如,在小学一年级中我们学到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古诗中,就是借用一到十这几个数学数字,描绘出一幅乡村景象,既
有生活的气息,又有文学涵养,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像这样形象具体的讲解抽象的数字,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数学文化。
艺
术与数学相辅相成,教师应利用这一点,在进行课后训练的时候,多加强相关问题,让学生多加练习,主动去了解这类问题模式[2]。
私以为,借助这种学习方式,数学于学生而言将不再只是单纯而死板的数字,将极大的帮助学生改善对数学原
有的印象。
(二)名著问题法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经典问题。
如在开始教学时,我
们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问雉兔各几何?”这样,教师先从《孙子算经》中引出该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
解问题、分析问题,最后用假设法和画图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数学
智慧。
又如,《史记》中有个经典故事:田忌赛马。
教师借助讲故事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田忌要怎样安排三匹马比赛才能赢齐王,进而列举出田忌所有可以
采取的策略,最后找到田忌赢齐王的唯一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策略”的重要性。
从名著中提出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学生走进中国传统
文化,领略古人的数学智慧,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束语: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和平年代背景下其独
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约束着学生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认知,而在数学教学中渗
透“数学文化”恰好可以修复这样的短板。
当数学传统文化真正渗入教材,到达
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付天贵,宋乃庆.数学文化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教育研究与
实践.2018年,185(6):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