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
B.利用综合指标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答案】A
【解析】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
故其划分的指标是单
一性的,A项正确。
【2】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答案】C
【解析】甲位于黄河源头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以高寒为主,生态环境脆弱,由于人们放牧,该地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易恢复;乙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因过度放牧和开垦,土地
荒漠化问题严重;丙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考点】区域的含义;环境问题。
2.(11分)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北甘肃省玉门市,在一轮轮人口大迁徙后,老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3万锐减到不足3万人。
房价不断下跌。
老市区一套80平米的房子只能卖几千元。
材料二玉门油田及相关企业每年排放出近300万立方米的污染物和工业废水,给老城区及下游乡镇水源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而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材料三甘肃省玉门市位置示意图。
(1)在自然带中,玉门地区的自然带名称是。
试说出其形成原因。
(3分)
(2)说出玉门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4分)
(3)面对玉门油田资源的枯竭和现状,请你为该地区经济发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4分)【答案】(1)温带荒漠带。
(1分)①该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降水很少,(1分)②温
差大。
风化作用强。
(1分)
(2)土地荒漠化。
(1分)①严禁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②合理利用水资源;③合
理进行工程建设;④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⑤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
⑥调整农业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等。
(任答3点得3分)
(3)①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1分)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1分)③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大力开发风能等新能源;(1分)④延长产业链等。
(1分)
【解析】
(1)读图,玉门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降水很少。
气候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关、年较差大。
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强。
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判断,该地自然带属于温带荒漠带。
(2)该地位于温带荒漠带,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在这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主要治理措施包括严禁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进行工程建设。
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调整农业林牧用
地之间的关系等。
(3)传统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可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改进
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大力开发风能等新能源。
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
产业链等。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传统工业区的改造措施。
3.随着罗布泊的干涸,历史上曾居住在罗布泊岸边以渔猎为生的罗布人,目前已迁移至新疆尉犁
县的绿洲地区生活。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
【答案】C
【解析】该地区主要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周围的绿洲地区,因为此处有
高山冰雪融水,水源相对较丰富。
【2】目前,罗布人最有可能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
【答案】A
【解析】现在罗布人主要生活在绿洲地区,由于绿洲地区水源相对充足,所以最可能从事的农业
生产活动是种植业。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4.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
A.由于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必须大力开展灭鼠工作
C.由于气候变化,草场的载畜量下降D.草场退化,只能发展种植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限制。
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
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
现象。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限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内蒙古草原土地退化的原因,另外学生还需明确针对草场退化我们
应该采取的措施。
5.实现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什么为单元统一规划()
A.流域为单元B.部门为单元
C.行政区域为单元D.自然村为单元
【答案】A
【解析】绿洲的的区域单位是流域为单元。
选择A项。
6.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问题: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答案】D
【解析】我国的沙尘暴源地是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植被减少,沙尘暴发生频
率增加。
选择D项。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从产业结构调整,保护植被,减轻环境压力等方面入手。
选择C项。
【3】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
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答案】D
【解析】我国沙尘暴在冬春季节频繁发生。
该季节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
选择D项。
7.“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
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它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当
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
请回答问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石漠化”现象最严重的是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
【答案】C
【解析】西南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大,土壤发育程度低,且喀斯特地貌广布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
致植被破坏严重,故流水侵蚀严重,而形成石漠化严重。
【2】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相比较,两者相同的是
A.降水稀少B.风力强大C.植被破坏严重D.强烈的流水侵蚀
【答案】C
【解析】石漠化和新疆的荒漠化均为土地退化,但石漠化是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而新疆的土地
荒漠化是由于风力侵蚀而形成,但其人为原因均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7分)
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
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
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
下列是贵州清镇
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
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
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
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________方向的山坡上.
【答案】(1)云南、贵州、广西(2)35° 10°10°~30°(3)南坡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
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
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
第(2)题,读材料1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
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
第(3)题,读材料2可知,石漠化
在南坡最为严重。
9.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D.改善荒漠局部小气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生物措施是防治荒漠化最有
效的措施。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
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
(3) 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和,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而
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波浪作用
(6)近年来,我国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北部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主要是为了()
A.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B.防治荒漠化
C.提高森林覆盖率 D.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1)深居内陆
(2)过度放牧、垦殖;三北防护林
(3)干旱荒漠
(4)荒漠草原荒漠递减
(5)B
(6)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注意自然原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破坏植被角度分析;我国实施的覆盖西北地区的主要防护林工程
为三北防护林。
(3)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故气候干旱是当地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干旱环境下的只有自
然景观为草原、荒漠。
(4)由于内部水分条件从东向西递减,故形成了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
(5)材料反映了西北地区恢复植被的措施,保护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11.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公里,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
其中在中卫和干塘
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
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
等奖。
完成问题:
【1】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答案】B
【解析】草方格沙障固沙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上覆地面覆盖物,增大摩擦力,降低风速。
【2】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答案】D
【解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既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又能获得经济效益。
12.图是“我国某省地理简图”,图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河流中下游地区是历史悠久的绿洲农业区,决定绿洲的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是()A.土壤的肥力B.地势的高低C.水源的多少D.科技的发展
【答案】C
【解析】绿洲是指干旱地区,水源较充足的地区形成绿洲。
【2】图中①点表示当前该省农业产值比重。
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②B.③C.④D.⑤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知,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中,畜牧业和林木业比重太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提高畜牧业和林木业的比重。
13.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我国可能发生荒漠化的总面积为331.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4.6%。
据此回答13~14题。
【1】我国土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地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B.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冬季风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多发
【答案】B
【解析】我国沙漠化扩大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影响。
【2】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外迁人口,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育草固沙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答案】D
【解析】防治沙漠化要设法解决西部地区农村薪柴不足的问题,但是水能不足;生物与工程措施
并举;合理农林牧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等。
14.读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的分布。
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地表植被稀少,但是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的防治: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
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
沼气池、推广省柴灶)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恢
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5.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2)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荒漠化防治措施有,。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4)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问题的产
生是由于我国面临庞大的和所造成的,这些都是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的重要原因。
【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人口压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合
理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增长(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整农林牧用地关系、采取综合
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3)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侵蚀作用强烈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4)环境危机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可持续发展
【解析】略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宣传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旨在强调这一人类面临的日益突出
的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我国部分沙漠和荒漠化较快地区示意图。
(1)图中①、②、③、④处沙漠,位于季风区、纬度最低的是,试简述图示地区荒漠化较快的自
然原因。
(2)据报道,沙漠①与沙漠②已出现多处“握手”现象,试分析该现象产生的人为原因。
(3)为遏止两大沙漠进一步“握手”,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③(2分)离海较远,降水稀少;沙漠广布(2分)
(2)过度樵采、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等(4分)
(3)半干旱农垦区和牧区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林草覆被率;发展节水农业;
营造防风林;解决当地农牧民的生活能源问题等(4分)
【解析】略
17.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荒漠化类型主要是()
A.水蚀荒漠化B.风蚀荒漠化C.冰蚀荒漠化D.盐渍荒漠化
【答案】A
【解析】略
18.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②蒸发加强③围湖造田④降水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洞庭湖湖区泥沙淤积和人类大量围垦湖泊,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考点】该题考查洞庭湖面积缩小原因。
19.下图中a图阴影部分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主产区,b图为该
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因为()
A.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
B.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
C.沿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
D.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
【答案】C
【解析】从图中看出农业主产区位于山前绿洲区,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为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C正确。
【2】.b图中各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组合正确的是()
A.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B.绿洲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C.过渡带植树种草──土地荒漠化
D.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B
【解析】山前绿洲区适宜发展绿洲农业,过度灌溉可能会引起土地的盐渍化,B正确。
【3】.制约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
【答案】C
【解析】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生产主要靠的是灌溉,因此主导因素为水源。
【考点】该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20.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聚落三面临河,选择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主要是考虑该地高于洪水位,河流进入汛期,可以起到防御洪水的目的,ABC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本题选D。
【2】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答案】D
【解析】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虽然短期内能获得一些利益,但势必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也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同样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只有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才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故本题选D。
【考点】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区域开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