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普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5九上·垣曲期中)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香水挥发
B . 蜡烛燃烧
C . 食品变质
D . 铁钉生锈
2. (2分) (2018九上·根河月考)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雾
D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3. (2分)专家提醒:虾类忌与维生素C同食。
下列食品中最好不要与海虾同食的是()
A . 鸡蛋
B . 瘦肉
C . 米饭
D . 西红柿
4. (2分) (2017九上·无锡月考) 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 . ③④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①②④
5. (2分) (2015九上·临澧期末)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有关高铁酸钠(Na2Fe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属于氧化物
B . 钠、铁、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4
C . 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
D . 高铁酸钠是由2个钠元素、1个铁元素、4个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6. (2分) (2013·河南)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A .
B .
C .
D .
7. (2分)(2020·平邑模拟) 摄入适当剂量的柠檬酸(C6H8O7)对人体无害,可促进体内的正常代谢。
在食品中加入柠檬酸后口感好,并可促进食欲。
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柠檬酸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
B . 一个柠檬酸分子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7个氧元素组成
C . 柠檬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 . 柠檬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7
8. (2分)(2020·番禺模拟)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 . 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 . 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9. (2分)化学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需求量很小,不需要从外界摄取
B . 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但不能和硫酸铵混合使用
C . 纤维素无法被人体吸收,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
D . 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由它的着火点决定,而与氧气的浓度无关
10. (2分) (2019九上·台安期中) 2019年3月13日,“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第三个月昼工作,进入体眠状态,启用钚同位素电池,钚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 . 原子序数为94
B . 相对原子质量是244g
C . 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
D . 属于金属元素
11. (2分)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农业上一种常用的化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磷酸二氢铵属于氮肥
B . 磷酸二氢铵中,氮、氢、磷、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1:4
C . 磷酸二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15
D . 磷酸二氢铵是一种氧化物
12. (2分)在CuO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液里加入一枚铁钉,若铁钉无变化,则正确的叙述是()
A . 不溶物中可能有铜
B . 不溶物可能全部是铁
C . 滤液是硫酸亚铁溶液
D . 滤液是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
13. (2分)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分别与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
B . 反应结束后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等
C . 反应结束时,一定完全反应的是稀硫酸
D . 三种金属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一定是A>B>C
14. (2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B . 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应使用砂纸或钢丝球用力打磨
C . 购物时使用无纺布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D . 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
15. (2分)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少量CO,可采用的方法是()
A . 把混合气体点燃
B . 把混合气体通过水中
C .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 .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二、填空题 (共4题;共27分)
16. (6分) (2018九上·安图期中) 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意义。
(1) 2个氧原子________;
(2) 2个亚铁离子________;
(3) 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
(4)氩气________;
(5) 5S2-________;
(6) 3NH4+________。
17. (9分) (2019九上·祥云期中)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1)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若a中收集到10mL 气体,则此时b中应该大约收集到了________mL气体。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2)请列举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________。
(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 . 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B . 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 .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
D . 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5)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实现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
18. (5分)(2013·盘锦)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 时,甲物质与丙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
(2)若乙物质中含有少量甲物质,则提纯乙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 .
(3)t1℃ 时,各取30g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都盛有l00g水的三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
(4)若将上述溶液由t1℃升高到t3℃时(不考虑水分蒸发),甲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此时三个烧杯中三种物质的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 .
19. (7分) (2018九上·龙岩期末) 人类对材料的发现和使用经历了从石器、青铜器、铁器到铝的大规模使用等漫长的征程。
请回答:
(1)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
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下列金属矿物中,可以用来炼铁的是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 赤铜矿(Cu2O)
B . 赤铁矿(Fe2O3)
C . 软锰矿(MnO2)
(3)生活中人们喜欢用铝制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难生锈,铝制品难生锈原因是:________。
(4)为比较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将大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你认为该方案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5)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钢轨采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实现无缝焊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4题;共20分)
20. (5分)(2017·庆云模拟)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日常中的问题
(1)老年人定期补钙可以预防________(填一种常见病症);
(2)油锅着火,迅速向锅内放入蔬菜灭火的理由是________.
(3)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污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农田中的作物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可建议施用下列肥料的(填序号).
A . NH4HCO3
B . Ca3(PO4)2
C . K2SO4
D . KNO3 .
21. (7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据图实验探究分析,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
②炒菜时油锅起火,应采取灭火的措施是________ .
A.向油锅泼水;B.赶快跑开;C.用扇子向油锅扇风;D.用锅盖盖紧油锅.
(2)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__ .
②图2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
________ .
③图3所示,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色,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 ,根据现象说明浓氨水呈
________ (填“酸性”或“碱性”).
22. (5分)(2016·金坛模拟) 小强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并对过滤
后得到的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
(1)由推理可知:溶液A中的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写出一个你认为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小强将固体B洗净,通过以下实验确定其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B,滴加________有较多气泡产生固体B含有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知,溶液A中的溶质一定不含________(填化学式).
23. (3分) (2016九上·井陉矿开学考) 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都是白色固体,C为黑色粉末.若将A、C混合后加热,A能转化成B,同时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C在这个反应中作________
四、实验与探究题 (共3题;共17分)
24. (6分) (2015九上·平顶山期末) 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
(1)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减小实验误差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___,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___,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_______.
(2)下列实验装置中均有水,请根据实验解释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
A B C D
实验
装置
铁丝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水通电分解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
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6分)(2019·河北模拟) 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甲乙
(1)用甲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木炭适O2燃烧时,现象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乙图装置制取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用丙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___。
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
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
26. (5分) (2016九上·宿州期中) 如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中细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 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___(填“a”、“b”或“c”);
(3) C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 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__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五、计算题 (共1题;共4分)
27. (4分)(2017·个旧模拟) 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P点表示在t1℃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________c(填“>”、“<”或“=”).
(2)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3)t2℃时,50g 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4) 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________结晶的方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解析:
答案:15-1、
考点:
解析:
二、填空题 (共4题;共27分)答案:16-1、
答案:16-2、
答案:16-3、
答案:16-4、
答案:16-5、
答案:16-6、
解析:
答案:17-1、答案:17-2、答案:17-3、答案:17-4、答案:17-5、考点:
解析:
答案:18-1、答案:18-2、答案:18-3、答案:18-4、考点:
解析:
答案:19-1、答案:19-2、答案:19-3、答案:19-4、答案:19-5、考点:
解析:
三、简答题 (共4题;共20分)答案:20-1、
答案:20-2、
答案:20-3、
答案:20-4、
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
答案:22-2、
答案:22-3、
考点:
解析:
答案:23-1、
考点:
解析:
四、实验与探究题 (共3题;共17分)答案:24-1、
答案:24-2、考点:
解析:
答案:25-1、答案:25-2、
答案:25-3、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