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模拟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模拟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人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而人的发展、人的素质提高,也需要社会发展为之提供必需的物质和文化条件。

这体现的道理有()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
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④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正确的理解是()
A.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B.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人做出各种付出C.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D.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对此,公民应( )
①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②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言论绝对自由
③制定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谣言④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4.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风靡,有网友表示会在抖音上学习跳舞、烹饪等,培养了自己的生活情趣,但也有不少人,包括未成年人沉迷于“抖音”,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①善于利用“抖音”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②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要提高自控力
③“抖音”APP火爆,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④“抖音”APP危害大,青少年要杜绝使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5.在公园里,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牌子:“芳草萋萋,踏之何忍?”在图书馆,我们能见到这样的提醒:“这里最需要你的安静!”在汽车站,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横幅:“自觉排队,文明候车”。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维护社会秩序离不开规则
③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④社会规则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今年3月5日,谢先生带孩子乘公交车回家,到站时下起了大雨。

谢先生本以为要淋雨回家,这时公交车司机递给他一把伞,谢先生十分感动。

事后他定做了100把“爱心伞”寄到公交公司。

对此你的感悟是()
①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②要做到谦让、分享、助人③学会感恩传递正能量④
要宽容他人、严以律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俗话说:“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

”这告诉我们()
①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行②良好的社会秩序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③有了良好的秩序,就能防止一切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④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元史·许衡传》中记载:夏日外出时,众人争相摘取路边的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劝他:“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

”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要积极改进和完善规则
B.不遵守规则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C.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奖惩等外在约束
D.遵守规则需要我们自律,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9.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新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确有需求的,禁止带入课堂。

由此可见( )
①遵守规则主要靠外在约束②规则限制了学生享有自由
③遵守规则才能维护秩序④国家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广东省海丰县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李某、张某等九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聚众扰乱交通秩序案,法院分别判处李某、张某等9名被告人两年有期徒刑至十年有期徒刑不等刑罚。

基于此案,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正常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④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责任担当”位列其中。

下列说法与这一素养相符的是()
①热心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具有团队精神
②具有规则和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③崇尚自由,不受约束
④懂得谦让,懂得分享,乐于助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这段青年志愿者誓言启示我们()A.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参加公益活动B.热心公益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唯一方式C.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和奉献社会D.只有成为志愿者,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13.假如你选择当一名老师,那就意味着你要教书育人;假如你选择做一名医生,那就意味着你要救死扶伤;假如你选择做一名军人,那就意味着你要保家卫国。

这说明()①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承担或不承担责任②不同的角色要求承担不同的责任
③老师、医生或军人需要承担的责任最多④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4.“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90后”刘宜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街枫桦苇岸社区的党支部书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与党员、群众、志愿者一直守在第一线,很久没有睡过一晚好觉、吃过一餐好饭。

居民一句“有她在,我们宅在家里,不发愁”是刘宜最大的动力。

这表明刘宜( )
①作为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②作为领导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③作为公民具有敬业奉献的精神④作为女性管了自己不该管的事情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5.中学生小刚发现叔叔在朋友圈发布了一些港澳台旅游的照片,题目是“赴港澳台出国游之见闻”,小刚便立刻打电话给叔叔,向他指出其中的错误,并让他重新修改朋友圈。

这表明
A.小刚在行使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
B.小刚在行使揭发检举权
C.小刚在行使执法权
D.小刚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16.“还有什么能像我的战舰这样,把我和我的祖国如此紧密相连!”这是海军战士内心的骄傲;“这里是中国领海!请立即离开!”这是海军指战员对外国军舰以航行自由为名闯入中国领海时的坚定回应。

他们的言行
①自觉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②依法行使了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彰显了不畏强暴、扬善惩恶的精神
④体现了爱国敬业的价值准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卓嘎、央宗姐妹成长生活的隆子县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仅有父亲桑杰曲巴和卓嘎、央宗姐妹一户人家,被外界称作“三人乡”。

她们在父亲的影响和带领下,始终秉持“家有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的职责”的坚定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谱写了爱国守边的动人故事和时代赞歌。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要求我们做到()
A.依法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B.放弃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
C.避免个人利益与国家产生矛盾D.自觉履行义务,服从国家利益
18.犹太人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背后的祖国,就算是全世界最富有,也会被欺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②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
③没有祖国作为后盾,凭借个人努力也会变得非常富足
④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发展劳动教育,是因为( )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②劳动是学生亲近、了解社会的唯一途径
③劳动能丰富实践体验,培养劳动习惯④劳动是对应试教育的一个补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建国初期,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反映了他们
①心怀爱国之情
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③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为了国家利益,愿意放弃个人利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21.为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安徽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学校要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1 700万未成年人,将在“八礼四仪”的学习和体验中,从小做一个文明有德之人。

(注:“八礼”为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四仪”主要是指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为其组织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积极参加“八礼四仪”的学习和体验,分组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

(热烈讨论)
第一组同学对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必要性、重要性认真地进行了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际情况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1)请你说说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明理知礼)
第二组同学准备召开故事会,决定分头搜集有关礼仪方面的小故事。

其中一个同学搜集到以下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

走着走着,他迷路了,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挡在老伯伯的身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

”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是看不到他想要到的那座寺庙。

这时候,他想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2)如果你是那个男人,你会悟出什么道理?
(出谋划策)
(3)第三组同学准备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请你策划一种形式来进行宣传,并就“做有教养之文明人”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作为倡议人,请你写出倡议书的主要内容。

2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令人忧心)
中学生小明,因沉迷大型网络游戏而导致学习成绩急速下降。

父亲得知后,关掉了家里的网络。

为了抗议爸爸的“暴行”,竟背着书包踏上了“流浪之路”……
(1)请帮助小明,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网谣,你我远离)
近年来,网谣事件在各地频发,有的造成严重恐慌,有的严重影响社会风气。

对此,新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一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上述材料内容,警示我们在网络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网购,让我高兴)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网络在悄悄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足不出户,购得商品的价格比本地商店还便宜很多,不用取货,就会有快递送上门来,节约时间,方便快捷。

(3)请从材料中概括出一个“网购,让我高兴”的观点。

23.[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材料一:为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秀传统美德,某校组织部分学生开展了以“温暖重阳,关爱老人”为主题的活动。

(1)请你以“关爱他人”为主题拟定一条宣传标语。

(2)作为学生,到敬老院后我们可以具体做哪些事情?
材料二:青年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我承诺尽已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实行志愿精种,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3)有人说:“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费时费力,没有必要。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青年志愿者的誓词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②④:题干这句话说明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舞台。

人总是生活于社会群体之中,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故①②④正确;
③:材料未涉及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故排除③;
2.D
解析:D
【详解】
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AD:材料告诉我们个人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故D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
BC:这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选D。

3.A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网络。

①④:依据题文描述,面对网络谣言,公民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言论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
解析:A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网络。

①④:依据题文描述,面对网络谣言,公民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言论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故②说法错误;
③:公民没有权利打击网络谣言,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A
【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②:未成年要合理利用新媒体,善于利用“抖音”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要提高自控力,故①②正确;
③:材料未涉及紧跟时代潮流,故排除③;
④:
解析:A
【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②:未成年要合理利用新媒体,善于利用“抖音”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要提高自控力,故①②正确;
③:材料未涉及紧跟时代潮流,故排除③;
④:杜绝使用,说法绝对,故排除④;
5.C
【详解】
本题考查对遵守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③:材料通过社会生活中提醒人们遵守规则的提示牌,意在告诉我们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维护社会秩序离不开规则,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6.A
【详解】
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①②③:分析材料可知,公交车司机和谢先生的行为,都有利于传递情感正能量,是助人为乐的表现,启示我们要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体谅他人、助人为乐,学会感恩传递正能量,故①②③正确;
④: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宽容他人、严以律已。

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A。

7.B
【详解】
本题考查秩序的相关知识。

①:“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

”这告诉我们良好秩序的重要性。

表明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行,①正确;
②:良好的社会秩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良好的社会秩序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②正确;
③:有了良好的秩序,就能防止一切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夸大了良好秩序的作用,观点绝对化,③错误;
④: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④正确;
故本题选B。

8.D
【详解】
本题考查对规则的正确认识。

D:“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体现的是遵守规则需要我们自律,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D说法正确;
A: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改进和完善规则,A说法正确与题不符;
B:规则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不遵守规则不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B说法错误;C: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奖惩等外在约束,体现的是他律,C说法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D。

9.D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

③④:上述措施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启示我们要遵守规则,遵守规则才能维护秩序,故③④正确;
①:错误,遵守规则靠自律,也要靠他律,故排除①;
②:错误,规则不是限制学生享有自由,而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故排除②;
故本题选D。

10.A
【详解】
本题考查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①②③:李某、张某等九人因扰乱社会秩序被法律制裁,说明了社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正常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启示我们要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既有一般违法行为,也有犯罪行为,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1.C
【详解】
本题考查对承担责任的认识。

①②④:材料中责任担当,即承担责任,根据所学,热心公益,服务社会,遵守规则和法律,主动承担对国家,对社会和对他人的责任,都是责任担当的表现,①②④观点正确,符合题意;
③:观点错误,自由是相对的,需要一定的约束;
故本题选C。

12.C
【详解】
本题考查奉献社会。

C:题文中,青年志愿者的誓言告诉我们,志愿者有无私奉献精神,强烈社会责任感,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体现,不仅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有助于他人和社会,还延伸了生命的价值。

这告诉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故C说法符合题意;
A:“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参与公益活动”说法过于绝对,故A说法错误;
B:热心公益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体现,但不是唯一的,故B说法错误;
D:“只有成为志愿者,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说法过于绝对,志愿者只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一种途径,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3.C
【详解】
本题考查对角色与责任的理解。

②④:题文中,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这说明了不同的角色要求承担不同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故②④说法正确;
①:这一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与题意不符;
③: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4.C
【详解】
本题考查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①②③:题干中刘宜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领导干部,她勇于担当责任;作为一名公民,她具有敬业奉献的精神,故①②③正确;
④:说法错误,她并不是管了自己不该管的事情。

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C。

15.D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根据所学,维护国家安全就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守国家秘密等。

港澳台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题文中将赴港澳台当成出国旅游,破坏了国家领土完整,威胁到国家领土安全,所以小刚的行为是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A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义务,不是权利,观点错误;D观点正确;B检举揭发在题文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公民没有执法权,所以正确答案选D。

16.C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题文中“还有什么能像我的战舰这样,把我和我的祖国如此紧密相连!”体现了海军指战员对祖国的热爱,体现了爱国敬业的价值准则;“海军指战员驱逐闯入中国领海的外国军舰”,彰显了不畏强暴、扬善惩恶的精神,自觉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等,①③④观点正确,②政治权利和自由在题文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

17.D
【详解】
本题考查对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认识和把握。

AD:依据题文描述,桑杰曲巴和卓嘎、央宗姐妹一户人家以祖国的利益为重,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服务国家利益,故D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
BC: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时候会发生冲突、产生矛盾,这是避免不了的,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故B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8.C
【详解】
本题考查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的理解。

①②④:材料中的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依据教材知识,如
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这曲解了题文的主旨内容,故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19.B
【详解】
本题考查对劳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①③:依据教材知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能丰富实践体验,培养劳动习惯。

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劳动是学生亲近、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故②说法错误;
④:劳动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0.A
【解析】
【详解】
题干中的科学家能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具有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所以选择A选项。

二、非选择题
21.(1)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合格公民;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2)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3)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主题黑板报、观看礼仪宣传片、印发礼仪宣传资料。

主要内容:1、懂礼节,有礼貌.2、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3、懂得尊重别人.4、注意生活细节。

【详解】
(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中等。

解答“意义”类问题,要注意认真思考:这件事对谁或对哪些方面有意义。

经过认真思考可以看出,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对学生、对社会、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从对学生的角度看,这一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从对社会的角度看,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从对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只要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角度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说明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一般。

认真阅读材料,该男子问路时,冲老人大吼,称老人为“老头儿”,这些做法都是不尊重老人的表现。

因此老人回敬他“无礼”。

说明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启示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懂礼仪、有教养的人。

只要学生围绕尊重他人的角度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