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对比
申 静
(曲周县医院儿二科,河北邯郸 057250)
【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运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2例,研究组采取炎琥宁+α-干扰素,对照组采取α-干扰素,对比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 研究组咳嗽消失、体温恢复及鼻塞流涕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总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取炎琥宁+α-干扰素效果明显,快速缓解相关症状,促进病情稳定,为预后提供保障。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α-干扰素;炎琥宁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101.02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常见疾病,主要是指病毒感染侵犯患儿鼻、咽及喉等位置,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鼻塞流涕等,少数患儿可能同时伴有腹痛、腹泻及恶心呕吐等,直接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降低生活质量。
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随着疾病进展,感染随之加重,严重者甚至产生脑膜炎、肺炎等,危及生命安全[1]。
临床通常采取药物进行治疗,其中α-干扰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但效果并不明显,单一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延长治疗时间,增加对患儿的伤害,因此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重点[2]。
我院对此展开研究,探讨α-干扰素+炎琥宁运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意义,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2例。
其中,研究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9.4±1.2)岁;对照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9.7±1.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α-干扰素(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6μg:0.5m l/支),50000 U/(kg·d)/次,1次/d,肌注;联合炎琥宁(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057,2 ml:4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 mg/(kg·d)/次,1次/d,静滴。
对照组:采取α-干扰素,治疗方式与研究组相似。
两组连续用药一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后病情变化,记录患儿咳嗽、体温恢复及鼻塞流涕消退时间,对比两组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判定标准[3]:治疗后一周内相关症状消退,经过检查显示肺部啰音消失,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一周内相关症状减轻,经过检查显示肺部罗音、白细胞计数好转为有效;治疗后一周内相关症状及检查结果无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相关症状消退时间
研究组咳嗽消失、体温恢复及鼻塞流涕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相关症状消退时间(x±s,d)
组别咳嗽消失体温恢复鼻塞流涕
研究组(n=52) 1.35±0.44 1.06±0.34 1.02±0.30
对照组(n=52) 2.02±0.67 1.81±0.57 1.59±0.52 t 6.0288.149 6.847
P0.0000.0000.000
2.2 总有效率
研究组总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n(%)]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研究组(n=52)27223(5.77)49(94.23)
对照组(n=52)222010(19.23)42(80.77)x28.282
P0.004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多发于免疫能力较低的小儿,近年来我国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逐年升高,不仅影响患儿鼻咽部位,同时可能牵连周边器官如器官、肺部、口腔及颈淋巴结等,成为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疾病。
由于小儿呼吸道的解剖及生理结构较为特殊,机体免疫能力尚未完全发育,受到病毒感染后,极易使其上呼吸道黏膜的抵抗能力丢失,从而造成多种并发症,加重病情,因此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成为关键。
临床既往多采取α-干扰素进行治疗,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同时还可调节免疫能力。
当干扰素与细胞表面受体发生结合,促进细胞分泌较多抗病毒蛋白,防止病毒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同时可有效改善免疫能力,防止病毒入侵,降低感染发生率。
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但效果并不明显,延长治疗时间,提高对患儿的伤害。
随着临
(下转第103页)
高血压患者一般会伴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CO和血浆内皮素是调节血管壁收缩以及稳定血管内部环境的重要因素。
不断升高的血压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打破血管内部的平衡,同时血浆内皮素升高,CO减少,会降低血管的顺应性,使患者血压升高[3]。
针对这一疾病特征,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一种硝苯地平类的复方制剂,主要包含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两种成分。
前者属于一种人工合成的他汀类药物,有抗心绞痛以及降脂的作用,还能够抑制细胞中甲戊二酰基辅酶A还原酶,使干扰细胞内转化的机体合成总胆固醇合成失败,从而有效预防患者冠体动脉出现病变[4]。
后者氨氯地平是一种硝苯地平类药物,是一种钙拮抗剂,该药物和普通的硝苯地平有相同的作用,就是能抑制钙通道,促进主动脉的收缩,但是其性能更强。
同时,该药物能够减慢和受体的结合速度,甚至和受体解离,从而有效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5]。
另外,氨氯地平可以优先选择患者的血管平滑肌,使动脉壁上面的多余脂肪得到控制,抑制合成胶原,进一步提升抗动脉硬化的效果。
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硬化、调节血压的临床疗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在本文的研究中,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5%,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71.1%;同时研究组患者在用药后只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现象,不良反应率为4.4%,而对照组患者在服药后出现头晕、心悸、水肿的现象,不良反应为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相关报告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疗效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宋伟,柴妃,李明.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4(b04):223-223.
[2] 陈节.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
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2):1675-1676.
[3] 李辉,赵凯.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
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20(1):56-59.
[4] 刘玉英,张彬,王木华,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
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9): 927-928.
[5] 周玉龙.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
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2):108-110.
本文编辑:刘欣悦
床对医疗事业的探究,提出在此基础上采取炎琥宁治疗效果更好,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病情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4]。
本文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咳嗽消失、体温恢复及鼻塞流涕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相关症状消失时间较短,有助于稳定病情,为预后提供保障。
炎琥宁是从穿心莲中提取,具有明显镇静作用,同时提高患儿肾上腺皮质能力,改善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增强吞噬病毒的效果。
与α-干扰素联合后,提高抗病毒能力,减轻症状,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炎琥宁+α-干扰素应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缩短相关症状消退时间,促进病情快速恢复,为预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孙岩.炎琥宁联合α干扰素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
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93-94.
[2] 杜燕.探讨炎琥宁联合α干扰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93-94.
[3] 张晓红.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
床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36):78-79.
[4] 王乐.联合应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
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6):18-19.
本文编辑:刘欣悦
(上接第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