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论文学语文 用语文 语文教学生活化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论文-学语文用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人教版新课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来深切地感受到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息息相关。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给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可以说,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是苍白、乏味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有人提供了“大语文”观,也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的确,语文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为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

一、沟通两个“课堂”,学习生活中的语文
我们的学生可能有这样的错觉:只有在教室里上语文课才是学习语文,走出教室就没有语文了。

语文和生活似乎是隔裂的。

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查字典能理解词语意思,却不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碰到写作文就更加愁眉苦脸,生搬硬造;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本生动的大字典,一个最丰富的作文素材库!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不应该让封闭,僵化的课堂泯灭了孩子们思维的活力。

我们应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桥梁,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孩子们在这两个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一次,我在教学实验版教材《自选商场》一文中,布置了一项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商场,认读五个商品名,孩子们的积极性马上被激活了。

晚上,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和父母去上超市、认名称。

第二天一大早我一进教室就听见孩子们在交流:“我昨天买了好多吃的,还认识了好多老师没有教过的字”,“我也是,你猜猜这个字读什么呀?”他们把包装袋你递给我,我递给你,早就互相在认字了。

胆子大的几个孩子先跑到我面前念给我听。

接着,许多孩子抢着要读给我听。

望着那一张张充满稚气、充满成就感的笑脸,我暗自庆幸——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在生活这个课堂中学习语文了!
二、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作为比较复杂而又比较精确的工具的语文,要掌握它,运用它,就更需要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

课堂上的40分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拓宽途径,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引导学
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捕捉点滴,不断积累。

拿低年级孩子来说吧,怎么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鼓励孩子们与书交朋友,平时多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课外读物,如简短的童话、儿歌、寓言和浅近的古诗等,这样一来,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增加了词语的积累。

校园里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文化设施……班级里的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识字的素材。

教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会无意有意识地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孩子们回到家最轻松最休闲的事就是看电视。

电视节目丰富多彩,新闻联播、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他们都能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

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识字契机,应该引导孩子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要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出现的字,不断地看,不断地听,不断地想,不懂的问家长,在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内化为自己认识的字。

这样,既放松了思想,又获取了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姓名中的汉字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我就锻炼孩子在收、发作业本时,认识姓名。

并结合《语文园地》中,“认姓氏,学汉字”的方法,鼓励学生回家问问亲戚朋友的姓名,并看看它们是怎么写的。

生活在商业化的信息社会里的孩子,每天都要面临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招牌,我们可要求孩子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活动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那个店叫什么名字,柜台上的商品叫什么,这又是学习语文的好机会。

另外,我还定期举行一些孩子喜闻见乐的语文活动。

像开展“识字大王”比赛、开展“我和生字交朋友”、“送生字回家”的游戏,有时还将他们的书法作品、收集到的商标制成精美的版面进行展览,互相交流,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信、快乐地学语文。

三、融入生活实践,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把已学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运用中获得新知,学习——运用——提高,循序渐进。

运用语文知识,首先应在生活中进行恰当的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表情达意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与人交流中养成良好的说话、听话习惯。

如让孩子们讲故事,让每个孩子说说他们喜欢的故事。

说的同学要表达准确、语言生动;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并能简要转述。

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打电话”的训练,充分培他们在生活中用语文的能力。

运用语文知识,在生活中进行适当的阅读:
浩瀚的书海犹如艺
术的殿堂,有了“语文”这把万能钥匙,就能置身其中,自由倘徉,自由搏击!所以让孩子在老师、家长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阅读。

低年级学生可选择《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神话故事等比较浅显的作品;而高年级则可以选择“四大名著”、《上下五千年》等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丰富积累,体验感情,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熏陶,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

运用语文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初步的习作:
教师要从孩子喜欢的角度出发,去开启孩子的心扉,尤其是刚入学不久的孩子,要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他们去写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真实感受,即“我手写我口”。

生活是写话的源泉,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写话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孩子们到校外玩,到社区做好事,努力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下来。

实践中,我发现知识、生活丰富的学生的日记中出现了“蜗牛爬竿比赛”“送蚂蚁回家”“鱼是怎样游泳的”等有趣的话题。

这些日记,写出了孩子的发现和喜悦,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个性,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语文教学,应植根于现实,植根于生活,孩子们才会学得活,学得好,终生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