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时曾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你赞同鲁迅对哪个人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说明理由。
【答案】我赞同鲁迅对刘备的评价。
罗贯中基于“拥刘反曹”正统立场,想要显出刘备的忠厚仁慈,但却过犹不及,以致露出一些有悖人情道理的马脚。
比如当赵云在长坂坡历尽危难把阿斗救出交给刘备时,刘备居然将孩子往地下一掷,说为了阿斗不值得折损一员大将,借此以显对部属的厚道仁爱,但却给人以虚伪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赞同哪一个都可以。
要结合相关情节分析。
如,我赞同鲁迅对诸葛亮的评价。
小说中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可谓智慧超群,但是纵观全书诸葛亮却给人近乎神妖的感觉。
比如赤壁之战时的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竟还能呼风唤雨,设坛祭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大军,获得了此战的最后胜利,这也不是凡人力所能及,而是神仙的法力。
故答案为:我赞同鲁迅对刘备的评价。
罗贯中基于“拥刘反曹”正统立场,想要显出刘备的忠厚仁慈,但却过犹不及,以致露出一些有悖人情道理的马脚。
比如当赵云在长坂坡历尽危难把阿斗救出交给刘备时,刘备居然将孩子往地下一掷,说为了阿斗不值得折损一员大将,借此以显对部属的厚道仁爱,但却给人以虚伪的感觉。
【点评】本题考查评价名著人物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鲁迅的观点从《三国演义》中找到相关的情节进行阐述即可,注意情节与观点要一致。
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阅读下列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知道房间里有一个陌生人,他既不属于盖茨黑德府,又与里德太太没有任何关系,我感到说不出的宽慰和安心,深信自己得到了保护……我认识他,他是药剂师劳埃德先生。
……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我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
(《简·爱》第三章)
劳埃德先生针对简爱给里德太太提出了什么建议?
【答案】让简·爱离开里德太太家,送去到学校上学。
【解析】【分析】阅读《简·爱》,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劳埃德先生针对简爱给里德太太提出了让简·爱离开里德太太家,送她去学校上学的建议。
故答案为:让简·爱离开里德太太家,送去到学校上学。
【点评】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我们经常互相问候:“你去哪里度假了?”“你睡得怎么样?”等等。
还有一个问题,我觉
得大家应该互相多问一下,那就是:“你在读什么书?”这是一个简单却有力的问题,它可以改变生活,为被文化、年龄、时间和空间分割的人们创造一个共享的宇宙。
当我们问别人“你在读什么书”时,有时我们会发现与他人的相似之处,有时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地方,有时我们会发现隐藏的共同爱好,有时我们会打开思索新世界、新想法的大门。
当怀着真诚的好奇心时,“你在读什么书”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这其实是在问:“你现在是谁?你正在变成谁?”
(选自《你在读什么书》)(1)阅读上文,说说“你在读什么书?”这个问题的不简单之处。
(2)班级围绕“你在读什么书”开展了“每日播报”的读书活动,下面是两位同学“每日播报”的内容,请你根据语境把两处空缺部分补写完整。
(每处60字左右)
【每日播报①】
大家好,我是杨泉,今天播报的是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
这部小说讲述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故事。
祥子来自农村,怀着以自己的诚实劳动改变命运的渴望来到城市。
祥子不怕吃苦,梦想着拥有自己的一辆车。
文中写道“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
”
这段文字写了祥子付出很多辛苦,用三年时间买到第一辆车时激动欣喜的心情。
后来有一次,他被宪兵抓了壮丁,车也被抢走了,这是他和车子命运的第一次起落。
后两次起落分别是:________。
祥子和车子“三起三落”的悲惨命运,也是当时所有社会底层人的命运。
黑暗的社会搅碎了他们想凭自己的一身勤快获得好的生活的梦想。
而老舍先生对社会底层人的悲悯也在字里行间得以体现。
这种悲悯情怀在今天依然重要。
【每日播报②】
大家好,我是大桐,今天播报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是一本自传体长篇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写了保尔柯察金的一生:他从一个学生到被开除后当学徒工,然后在朱赫来的引导下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布尔什维克战士。
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使得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后瘫痪。
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写作,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
书中写到:“钢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
”“当一个人身强力壮,拥有青春的时候,坚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事;而当生活的锁链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业绩。
”凭借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他将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的生命成为一个永恒。
今天,保尔所处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保尔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________。
【答案】(1)这个问题的不简单之处在于:这其实是在问你正在发生什么改变,它可以让你思索新世界,有新想法;它可以改变生活,为人们创造一个共享的宇宙。
(2)车被抢走后,祥子卖骆驼,拼命拉车攒钱。
没想到钱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买车希望
破灭;后来,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最终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新的时代,“硝烟”散去,但“风雨”依然。
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
敢于向命运挑战,信念执著,顽强勇敢,这是保尔的答案,也是我们的选择。
保尔精神不过时,而且有着更强的现实性。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这两段的内容,根据题目,不难回答,因为文段中有提示性的句子,如“它可以改变生活,为被文化、年龄、时间和空间分割的人们创造一个共享的宇宙。
”“我们会打开思索新世界、新想法的大门。
”作答即可。
(2)仔细阅读两位同学“每日播报”的内容,合理续写出符合语境的句子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①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②围绕在新的时代,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从保尔身上学到什么,来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⑴这个问题的不简单之处在于:这其实是在问你正在发生什么改变,它可以让你思索新世界,有新想法;它可以改变生活,为人们创造一个共享的宇宙。
⑵①车被抢走后,祥子卖骆驼,拼命拉车攒钱。
没想到钱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买车希望破灭;后来,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最终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②新的时代,“硝烟”散去,但“风雨”依然。
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
敢于向命运挑战,信念执著,顽强勇敢,这是保尔的答案,也是我们的选择。
保尔精神不过时,而且有着更强的现实性。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熟读文段,了解内容,结合题目不难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考生在平时对名著的经典情节、人物、事件等稍加留心,完成此题应不是难事。
对依据语境续写内容,只要围绕主题,联系上文,写出带有总结性的语言即可。
4.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
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
乌云巧迭盘龙,绣带轻飘彩风翎。
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
眉如小月,眼似双星。
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
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
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至千灵。
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
他是落珈山上主。
以上一段文字描述的是________(填写作品名)中的________(填写人物名)。
【答案】《西游记》;观世音菩萨
【解析】【分析】以上文字出自《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这是对观世音菩萨的描写。
故答案为:《西游记》;观世音菩萨。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名著的主要内容进行积累。
5.亲爱的同学,你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活动创意: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两项。
A: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________
C:________ D: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3)“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4)读书现状调查表
【答案】(1)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2)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4)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
作答要围绕“主题”拟写。
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
(2)拟写活动形式,要围绕活动主题“走进小说天地”仿照示例的格式来写。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3)解答本题要仿照示例的格式来写。
首先要从给出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熟悉且了解的人物,然后写出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再写从读书中得到的感悟。
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4)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
结论可多个,概括内容要全面。
故答案为:⑴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⑵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
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⑶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⑷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点评】(1)宣传标语要注意:1.深刻理解宣传对象。
2.选择恰当角度。
3.善用形容比喻。
4.立意构思巧妙。
5.措词压韵或精炼。
(2)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句子仿写要注意根据例句的特点,使所造句符合以下要求: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
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鼓励创新。
(3)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4)首先读懂图表反映的内容,能够整合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然后理清表达思路,条理清晰的把图表内容反映出来。
6.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
”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世界倍增温暖。
你的班级为此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在这次活动中,班级做了一次调查,见下表:
(2)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句赞美母亲的话,把它作为一曲“献给母亲的歌”。
母爱如泉,含蓄静默而不张扬,点点滴滴流淌的都是对儿女的细心呵护。
(3)写出两句你喜欢的赞美母爱的诗句。
【答案】(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妈妈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不融洽。
(2)母爱如海,深厚博大而不喧嚣,滚滚波涛充溢的都是对儿女的深情厚爱!
(3)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作答时,结合图表的标题,根据图表中的文字和数据,即可作答。
认真观察图表可知,年龄越大,和妈妈的关系越来越不融洽。
(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仿写时,一定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格式和内涵,仿句一定要与例句格式相同,内涵相关。
据此即可作答。
例句“母爱如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仿写时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对母亲的赞美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词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写出赞美母爱的诗句即可。
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故答案为:(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妈妈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不融洽。
(2)母爱如海,深厚博大而不喧嚣,滚滚波涛充溢的都是对儿女的深情厚爱!
(3)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点评】(1)图文转换题要注意比较找出规律。
(2)仿写句子要注意格式、内容、修辞、字数。
(3)平时要善于积累,要善于举一反三,注意书写。
7.某校正在举行“走进秋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识秋】下面四幅“秋”字书法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2)【知秋】秋天有两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一是中秋节,其主要风俗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其主要风俗是赏菊和登高。
(3)【赏秋】本次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古诗文。
请选出下列名句中你认为不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的三项,并简述理由。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D.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E.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F.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答案】(1)B
(2)赏月、吃月饼;重阳节
(3)A,D,E;因为它们分别是描写夏天、冬天和春天的景色的诗句。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常识的掌握。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据此可以判断出B项符合这一特点。
(2)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华名族传统节日常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
中秋节的习俗是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的习俗是赏菊和登高。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能力。
A项描写的是夏季景色,D项描写的是元宵节,是冬天的景色,E项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色。
故答案为:(1)B;
(2)赏月、吃月饼;重阳节;
(3)A,D,E;因为它们分别是描写夏天、冬天和春天的景色的诗句。
【点评】传统文化节日,其风俗和文化要注意积累。
8.下面是摘自不同作品中的书信内容,按要求完成题目。
【甲】“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
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
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
”
【乙】“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丙】“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1)【甲】出自作品________,【乙】出自作品________。
(2)【乙】选自的作品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
这些家书凝聚着________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________问题。
(3)【丙】是思想家________在《谈读书》中写的一句话,他被马克思称为“________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有句名言“________。
”为千万人所熟知。
【答案】(1)《我的叔叔于勒》或《羊脂球》;《傅雷家书》
(2)傅雷;“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3)培根;英;知识就是力量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考查《傅雷家书》的中心内容。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对学生来说,更值得一读。
(3)考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及国籍和著名的论断。
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
多读书,多了解世界文化,多积累名人知识,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故答案为:(1)《我的叔叔于勒》或《羊脂球》;《傅雷家书》(2)傅雷;“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3)培根;英;知识就是力量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9.语文实践活动。
名著知识解答。
(1)【名著馆】
《水浒传》中有一人能日行五百里,行走如飞,他是戴宗,绰号为________。
本为监狱长,后因________(人名)在________(地名)题反诗入狱。
(2)【朗读厅】
A在朗读者第六期中,一盏青灯、一杯热茶,光亮中斯琴高娃把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怀娓娓道来,这一幕打动的不只有节目主持人董卿,荧屏外的观众也在一边感叹老戏骨字正腔圆的台词范,一边也感动于斯琴高娃对自己母亲的深情。
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
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朗读者的魅力。
B班级要举行“我爱朗读”的经典诵读比赛,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条活动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20个字)
初中三年,课本中一定有许多打动你的课文,请选择你一篇你喜欢的文章参加比赛,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1)神行太保;宋江;浔阳楼
(2)《春》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引发我无眠的思绪。
【解析】【分析】(1)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
记死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一问,设计一条活动标语。
要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
要注意不要脱离“我爱朗读”这个主题。
二问,喜欢的理由可以有如下考虑: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用什么手法写的,语言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写文章的目的;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读完文章的收获。
故答案为:
(1)神行太保;宋江;浔阳楼
(2)《春》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引发我无眠的思绪。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珠只是级人物的掌握情况及语言表达能力。
10.某学校九年级准备开展“当代中学生对鲁迅接受状况的调查”,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检查读书成果】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写出了儿童天然的兴趣和爱好,体现出作者关心儿童的真挚情怀。
作者儿时,读________(人名)买的《山海经》,看闰土雪地捕鸟,坐船看目连戏……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美好生活的留恋;而在《二十四孝图》中,对________故事持极度反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孝道的批判。
(2)【观点争鸣】活动过程中,为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鲁迅,老师摘引了三句话,组织大家探讨鲁迅是“绝望而反抗者”还是“因希望而战斗者”,请你也来发表观点,并结合②③句陈述理由。
①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
(《致赵其文,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
②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③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生命的路》)
(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大变脸,鲁迅的《风筝》被删去引起热议。
部分网友赞成此举,认为中小学生读鲁迅作品确实太难;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表示鲁迅的经典作品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