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如何适应新课标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材如何适合新课标的变化?


•教育部今年2月公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课程标准,今年秋季,中小学将全面启用“新课标”。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涉及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等。

其中,外语科目的课标还细化到英语、日语和俄语三种。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点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语文是中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新课标的变化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注重。

语文教材是深入实行课程改革的基础,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修订的主要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于今年2月初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并于秋季开始执行。

原课标“教材编写建议”局部共9条,新课标调整修改为10条。

比照新旧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方面的变化,对教师展开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从新旧课标比照来看,有6条要求有所调整,这是教材编写和开发注重的重点和难点。

1.依据变化,注重现实。

第2条,改“教材应表达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注重人类,注
重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材应表达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注重现实,注重人类,注重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加“注重现实”,意在强调,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就要有意识地注重现实,如增加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国际地位持续提升及新时代学生注重的相关内容,真正地使教材与时俱进。

2.依据变化,强调革命传统。

第3条,改“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增加“革命传统”,意在强调教材编写和修订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内容,增加继承革命前辈和雷锋精神方面的文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

3.依据变化,配置适当。

第5条,改“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

”根据这个变化,我们能够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有典范性,文质兼美”调整为“文质兼美,有典范性”,意在强调“文质兼美”,在教材的编写修订时,可适当减少一些典范文章,增加一些现代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如多数教材的现代散文阅读就需强化;二是增加“各种类别配置适当”,这既要达到“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也要达到“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三是增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需要,也是对“注重现实”的落实。

4.依据变化,重视习惯养成。

第6条,改“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为“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这条的变化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增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在强调在某学段或某个知识水平的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增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引导。

二是删去“语文知识”,说明语文知识不宜过度淡化,这能够在新课标的“教学建议”的“具体建议”的第6条增加的“关于语法修辞知识”中找到依据,即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使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实行指导和点拨”。

5.依据变化,内容适量。

第8条,改“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表达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其中“重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移至第10条专题表述,这就要求教材编写和修订时,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是肯定的,但必须表达语文特点,或者说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水平,而且量要适当,如人教版语文的“追寻人类起源”“戏曲大舞台”等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活动的量就值得思考,假如内容过多,甚至不便实施则应调整。

6.依据变化,与时俱进。

第10条是改原课标的第8条中的“重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材编写应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

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使用。

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这是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是与时俱进之举,一定要增加相对应内容,但关键是在语文课程中的使用,而且编写的语言应准确而规范,否则会得不偿失。

此外,新课标的第1条系新增加内容,即“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表达基础性和阶段性,注重各学段之间的衔接。

”这项要求明确了教材编写的依据必须是课程标准,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解读新课标,重点是研究新旧课标的变化,并把这些变化付诸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