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文言文公开课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广东)课件:阅读新课堂 文言文阅读(共22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广东)课件:阅读新课堂 文言文阅读(共22张PPT)

/
/
/
魏闻童子治邑 库无兵 仓无粟 乃起兵攻之
9.阿县“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子奇关心人民、重视生产,从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能轻而易举地打 败魏国。
21
【参考译文】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 齐王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 的。”齐王问:“你怎么知道的呢?”回答说:“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 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到 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 民,阿县治理得井井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兵 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亲带儿子, 哥哥带弟弟,以自己家的兵器战斗,于是打败了魏国军队。
7
题型四:内容理解和概括题 解题策略: 1.原则:内容理解要紧扣文本,不可主观臆断;概括要点要完整、全面 ,不能以偏概全、丢三落四;表述时用词要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 化,应恰如其分地进行概括。 2.步骤与方法:①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侧重于 叙事的,应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结果。侧重于写人的,要弄 清楚作者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侧重于 说理的,要领会作者所讲的道理及说理的方法。②善于抓住中心句、找关键 词句,理清文章层次,迅速把握文意。③或直接从文中提取中心句、关键句 答题;或找出文中关键性词句,然后依题意进行组合答题;或用自己的语言 来答题。
10
(一)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初中语文ppt课件8.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小石潭记》

初中语文ppt课件8.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小石潭记》

返回
考点全解
课本习题重点题目
小石潭记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 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 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
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 冷寂,孤凄悲凉。
首 页 返回
考点全练
小石潭记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课文全解
小石潭记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 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 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下面出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 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返回
考点全解
综合分析
小石潭记
文学常识
重点内容
写作意图 (思想感情)
课本习题 重点题目
知识网络 写作特色 阅读启示
首 页 返回
考点全解
小石潭记
文学常识
①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 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②“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 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书法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即精抒情,托 物言志,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 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 映在水底的石上。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 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广州第一中学九年级《古文阅读》课堂实录

广州第一中学九年级《古文阅读》课堂实录

广州第一中学九年级《古文阅读》课堂实录今天,我来到了广州第一中学九年级的《古文阅读》课堂,见证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古文阅读课。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堂精彩的课程吧!课堂开始时,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今天要学习的古文——《论语·学而》。

老师告诉我们,这篇古文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是对儒家思想的阐述,内容非常经典。

接着,老师向同学们发放了《论语·学而》的课文材料,要求大家先自己默读,理解文章的大意。

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同学们的自主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默读结束后,老师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有个同学举手表示愿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他认为,《论语·学而》中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味着知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了解,更在于应用和享受。

这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大家纷纷表达了对这句话的认同和深入思考。

接着,老师引导同学们一起深入分析《论语·学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同学们发现,孔子在文章中用了很多反问句,通过反问句的运用,加强了观点的陈述和思想的表达。

同学们积极举例讨论,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理解了反问句的作用和意义。

在课程的后半部分,老师发放了一份与《论语·学而》相关的古代故事,要求同学们进行朗读和解读。

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朗读和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古代文化和古代思想的理解。

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和解读,我深深感受到《古文阅读》课程的独特魅力。

在这堂课上,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古文阅读的技巧,还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堂气氛活跃而轻松,同学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更加高涨。

课堂结束时,老师指导同学们总结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表示从中获得了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新认识,受到了启发。

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水平。

回顾这堂《古文阅读》课,我深感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授课方法多样灵活。

广东中考文言文复习研讨教研室课件 (一)

广东中考文言文复习研讨教研室课件 (一)

广东中考文言文复习研讨教研室课件 (一)广东中考文言文作为考试的重点之一,备考是必不可少的。

而广东中考文言文复习研讨教研室则是众多中学老师在文言文备考方面的一次集体学习。

在这次研讨教研室中,老师们共同探讨了广东中考文言文的复习策略和难点,整理出了一部分课件以供参考。

下面,本文将围绕这份课件,详细介绍其中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复习策略在文言文的复习中,老师们首先提出了“多读、多记、多联系”三个关键词,强调了阅读、记忆以及联系是复习成功的关键。

在实际的学习中,老师们还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1、阅读古文经典古代文化经典是广东中考文言文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阅读古文经典是很有必要的。

老师们建议,在备考过程中,经常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古文经典,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解能力。

2、记忆高频词汇和句型在文言文中,高频词汇和句型表现出了它们在句子中的重要性。

老师们建议在备考过程中,多记一些常用的词汇和句型,使自己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3、联系文言作文写作除了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化,应应对考生更需要的文言作文。

老师们建议备考时多写一些文言作文来巩固自己对文言文的掌握和技巧。

二、难点分析在复习策略的基础上,老师们还列出了广东中考文言文的难点并提供了解决的方法。

1、词语理解在广东中考文言文中,很多生僻词需要我们费力去理解。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老师们建议我们多读多翻译,把词语的意思理解清楚。

2、语法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加上文语较为古朴,造成很多的语法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语法分析的课程来加深我们的理解和掌握。

3、水平的提升在复习过程中,对于提高作文水平,老师们建议我们加强对古典修辞的学习以及和庄重风格的学习。

三、学习方法根据老师们的经验,文言文复习有以下几个学习方法:1、多做习题作为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阅读和理解练习对文言文的熟练掌握非常重要。

2022届广东清远市阳山县中考语文备考研讨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演示课件

2022届广东清远市阳山县中考语文备考研讨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演示课件

D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表达乐作者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
和抱负。
B.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是想借景抒情,抒发“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
C.本文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吃苦
答题时间限制:必须在5秒内答题有效,超时视为弃权。
答题时间限制:必须在10秒内答题有效,超时视为弃权。
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都是“与民同乐”之意。
3.小组合作复习。 评分标准: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不扣分,其他团队的同学都可以抢答,答对得分翻倍。
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都是“与民同乐”之意。
第二步:逐段批注讲解 对全文进行逐段批注讲解,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地理解文意。
第三步:综合强化练习,巩固记忆
三、学技备战,战无不胜
(一)技巧点拨:掌握一些应试策略
1.字字落实,原汁原味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内容意图,烂熟于心
(全面细致复习“词——句——篇”)
三、学技备战,战无不胜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学技备战,战无不胜
(一)技巧点拨:掌握一些复习要领
3.综合分析“三步曲”:
第一步:明晰考点设置,了解设障类型。 设障类型:颠倒顺序、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勾连课文牵强求同、词句误 解、张冠李戴。 (见《中考必备》P111)
三、学技备战,战无不胜
(一)技巧点拨:掌握一些复习要领
3.综合分析“三步曲”:
先(天全下 文之的忧中而心忧句,是后“先天天下下之之乐忧而而乐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政例治如顺 :利(,中百段姓考和试乐第,8题各)种下荒列废对了选的文事内业容都的兴理办解起与来分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三一、步 学:技明备晰战考,点战设无置不,胜了解设障类型。 《三岳、阳 学楼技记备》战(,范战仲无淹不)胜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情操高尚、思想境界、心态)的句子是: 三、学技备战,战无不胜 AC.“不进以亦物忧喜”呼,应不上以文己的悲“居”一庙句堂表之达高了则作忧者其的民生”,活“态退度亦。忧”呼应上文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岳仲 阳淹楼的记乐》是(“范后仲天淹下)之中乐,而表乐达”。作者旷达胸襟(情操高尚、思想境界、心态)的句子是: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十一、三峡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十一、三峡
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2. 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
描写三峡春冬时,“素湍绿潭”中“素”写出 了水如白练,明净轻快,“绿”写出了潭水澄 碧,深沉宁静。“飞漱其间”的“飞”形象地 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2019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复习 课件:1 1十一 、三峡( 共53张 PPT)
2019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复习 课件:1 1十一 、三峡( 共53张 PPT)
词类活用 (1)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2)素湍绿潭(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2019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复习 课件:1 1十一 、三峡( 共53张 PPT)
2019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复习 课件:1 1十一 、三峡( 共53张 PPT)
3. 文章在描写三峡的水时为何不按春夏 秋冬的季节顺序来写呢?
顺上层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之势先写 最盛的夏水。因为三峡的水,以夏季为盛,故 先写“夏水”,突出夏水凶猛、迅疾的特点。
优化训练
一、 词语解释 自( 在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完全没有)阙( 通“缺”,空隙、缺口 )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 遮蔽 )日,自非 ( 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不见曦 ( 太阳 )月。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几乎挡住了天,遮住了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重岩叠(dié)嶂(zhàng):重重的悬崖,层层的 峭壁。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隐:遮蔽。自非亭 午夜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xī)月:日月。曦, 日光,这里指太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7七、卖油翁(共52张PPT)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7七、卖油翁(共52张PPT)

(二)相信自己:书面翻译以下重点句子。 1.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见他发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是对此微 微点头。 2. 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卖油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 艺熟练罢了”。
3.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术!” 4.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徐 以 杓 酌 油 沥 之,
慢慢地用油提打油倒进葫芦里,
徐:慢慢地。杓:同“勺”。沥:下滴。 自 钱孔入,而钱 不 湿 。
油从钱孔滴入而钱却没有沾湿。
而:转折连词,却。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 习课件 :7七、 卖油翁 (共52 张PPT)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 习课件 :7七、 卖油翁 (共52 张PPT)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
乎?”翁曰:“无他, 但(只是 )手熟(熟练)
尔( 同“耳”,相当于“罢了” )。”康肃
忿然( 气愤的样子 )曰:“尔安( 怎么 )
敢轻(
轻视
)吾射!”翁曰:“以
( 凭,靠 )我酌( 舀取 )油知之
(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 盖 )其口,徐 ( 慢慢地 )以杓( 通“勺”,舀东西的器具 ) 酌油沥( 下滴 )之,自( 从 )钱孔 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
尔。”康肃笑而遣( 打发 )之。
二、课文翻译
(一)挑战自己:不看注释和翻译,口头翻译全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
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 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 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课件-PPT二十八醉翁亭记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课件-PPT二十八醉翁亭记

优化训练
一、词语解释 环(环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山 谷)尤(尤其,特别)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 子)而深秀(幽深秀丽)者,琅琊也。山(名词 作状语,沿山路)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倾斜)出于(在)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 回路转,有亭翼然(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临(居高面下)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造,建)亭者谁?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出去,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没有 穷尽。
而:前两个“而”是连接时间状语和动词的连 词,后一个“而”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评析: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那些)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 息,
基础知识
一词多义
乐 (1)山水之乐
(乐趣)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欢乐)
(3)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归 (1)云归而岩穴暝
(归集,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家)
秀 (1)佳木秀而繁阴 (2)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 (秀丽)
临(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高面下)
(2)临溪而渔
(到)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后能够同大家共享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 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庐陵的欧阳修。
乐:动词,享受乐趣。述以文州,今江西省吉安市。
【评析: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思维导图
(4)伛偻提携 (动词用作名词,老人和小孩)
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 句意: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省略句 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省略介词“于”) 句意: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初中语文ppt课件1.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公输》

初中语文ppt课件1.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公输》
写作意图 (思想感情)
课本习题 重点题目
知识网络 写作特色 阅读启示
首 页 返回
考点全解
公输
文学常识
墨子(约前480~前400年),名翟,鲁国人,春 秋末战国初时期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 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墨子》是墨家的 经典之作,本文选自《墨子》第五十篇。
返回
知识网络
考点全解
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公输》中墨子揭示公输盘的“吾义固不杀人”的 理解默写 虚伪和欺骗性的一句话是:义不杀少而杀众。
返回
考点全解
公输
文言词汇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①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②知而不争(“争”通“诤”,直言劝告。) ③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挡。) ④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⑤已持守圉之器(“圉”通“御”,抵挡。) ①子墨子起,再拜(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 次。) ②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古义:用来……的方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①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道义。)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用作名词, 巧妙的方式。) ③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用作动词,杀尽, 杀光。)
课文全解
公输
王 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dié)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 子墨子之守圉(yù)有余。 公输盘诎(qū),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 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gǔ lì)等三百人, 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 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2014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的 题型。 2、通过练习掌握课内文言文(记 叙文)的知识及答题技巧。

文言文考查范围(背诵篇目24篇)
记叙文
《伤仲永》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孙权劝学》 《口技》 《公输》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 《愚公移山》 《桃花源记》(2009年已考)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 两方面简要说说。 作战前分析了“取信于臣”、“取信于神”、 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 ①政治方面: “取信于民”,认为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
打仗时等齐国三鼓,士气消失才开始打鼓;追 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②军事方面: 击时看车轮印子以防有埋伏。 。
答题技巧
1、选择题:选择下列加点字正确/不正确的一项( 技巧:依文断义,翻译全句。 例:陶后鲜有闻。(少)

2、翻译题: 技巧:字字到位,扩、 换、 例:
调、
补。
妻子 小大之狱 负者歌于途 ( )
答题技巧
3、 问答题(记叙文):
(1)课文内容:从哪些方2)写作方法:为什么要写 ……(某一个情节) 交代故事发生背景,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 为与下文…… 的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 (主旨); 正、侧面烘托、渲染……
细 目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 的意思。 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4、领会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
能力 层级 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课内文言文考查题型:
1、选择题: (3分) 选择下列加点字正确/不正确的一项( 2、翻译题。(4分) 一句。 3、主观题。(问答题)(3分) )
(3)课文主旨、作者态度



曹刿论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又何间焉 间:参与 B:小大之狱 狱:案件 C、忠之属也 属:属于 类 D:望其旗靡 靡:倒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衰竭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 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鱼我所欲也》 《爱莲说》 《马说》 《陋室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师表》(2011年已考)
议论文
写景抒情
《小石潭记》 《湖心亭看雪》 《醉翁亭记》 《与朱元思书》 《记承天寺夜游》 《三峡》(2010年已考) 《岳阳楼记》(2012年已考)《满井游记》(2013年已考)
类 别 文 言 文 阅 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