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阳江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模拟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阳江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
制度的扩展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日本“废封建,置郡县,统一兵力、财力于朝廷”,据此判断日本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封建制度B.发展资本主义
C.增加朝廷财力D.加强中央集权
2.根据本法令,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和家务农奴可以享有自由农村居民身份的各项权利,……缴纳一笔一定数目的赎金,赎购他们所居住的房屋。

该法令的主要作用是A.彻底废除了农奴制B.农民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D.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社会转型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

下列事件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B.“三角贸易”C.明治维新D.新经济政策
4.有人说这部文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是“一个适当和必要的战时措施”;其次,它有地区的限制,没有宣布解放全部地区的奴隶;最后,它只给了黑人人身自由,缺少给予他们其他权利的具体保护措施。

这部文件是
A.《人权宣言》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宅地法》D.《独立宣言》
5.英国史学家威廉•G 比斯利认为:“对于日本来说,明治维新的重要性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

”作者认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A.彻底铲除了封建制的残余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增添了浓厚军国主义色彩D.实现了工业的近代化
6.下图是美国“奴隶制扩张”的漫画,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的无法调和。

请问: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A.国内市场能否扩大问题B.对黑人的种族歧视问题
C.美国领土的扩张问题D.黑人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7.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B.印度民族大起义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D.俄国1861年改革8.“The union must and shall be preserved(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这是林肯在1860年参加总统竞选时的主题。

他认为当时美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国家独立
B.消除种族歧视
C.维护国家统一
D.实现领土扩张
9.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在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美国》中有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林肯是美国历史杰出的总统,下列各项不属于林肯的历史功绩的是
A.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B.颁布《宅地法》
C.领导独立战争D.维护了国家统一
11.电影《乱世佳人》以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种植园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斯嘉丽及其家人、朋友在战争乱世中生活的变故.这时美国出现的“乱世”是指()A.独立战争B.工业革命
C.南北战争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为此,日本进行了哪次著名改革?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1861年改革
D.明治维新
13.“19世纪中期, 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会民不聊生, 人民的反抗情结日益高涨。

”这则材料讲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A.失败的原因B.特点C.影响D.背景
14.20世纪初,日本人吃西餐,听西洋音乐,随处可见穿西服的男子。

这样的场景最早与下列哪项除旧布新的措施有直接关系?
A.废藩置县
B.文明开化
C.实行征兵制
D.殖产兴业
15.下图人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为了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D.为了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16.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洲北部、南部分别出现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两支起义军,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谈后,圣马丁主动引退,军队交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最终彻底击溃了西班牙军队。

可见,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
A.人民群众的支持B.西班牙军队的软弱
C.资本主义的发展D.领导层的合作
17.经历了这次改革的俄罗斯,“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告别中古,走向近代;告别愚昧与落后,迈进现代化的门槛。

”“这次改革”的领导者是
A.玻利瓦尔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二世D.明治天皇
18.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定解放农奴的改革方案时说:“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下列叙述最能体现这句话意思的是
A.改革使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改革会保留大题的封建残余D.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9.1721年,俄国彼得一世规定:工场主有权向贵族领主购买农奴充当本场的劳动力,凡领主拥有的地下矿藏,加以隐瞒,迟迟不开采者,处以死刑。

该规定
A.促进了俄国近代工业的发展B.废除了农奴制
C.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D.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0.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中,“欧化”主要指
A.百日维新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
21.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1859年后,英国决定把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行政单位来管理,这在实现印度统一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

他们相信,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

材料旨在表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A.背景B.经过C.结局D.影响
2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解放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以上说明农奴制改革
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23.1868年4月,日本睦仁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该誓文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领。

下列关于明治维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次改革主要是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通过改革彻底铲除了日本的封建制度
C.改革后的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改革后的日本,实现了与周围邻国的“和平共处”
24.利用键词进行想记忆是一种提高学习效幸的有数方法,比如,当看到“王政复古”、“文明开化”、“殖产兴业”时,就能联想到()
A.俄国1861年改革B.美国内战C.日本治维新D.法国大革命25.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曾公开宣称“(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其理由是A.农奴完全成为自由人
B.农奴在解放时可无偿获得一块份地
C.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D.农奴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农奴缴纳的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故D符合题意;改革有农奴制残余,故A不符合题意;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房屋、财产时,必须付出巨额资金,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故B不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改革运动,政治上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社会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故C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仍是奴隶制帝国,故A不符合答题;“三角贸易”是带有很大殖民性质的商业活动,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是为苏俄的社会主义政权服务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最后,它只给了黑人人身自由,缺少给予他们的其他权利的具体保护措施”可知,这是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评价。

美国内战时期,林肯于1862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B符合题意;《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A排除;《宅地法》是在美国内战中颁布,与材料内容无关,C排除;《独立宣言》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D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及影响。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改革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了世界强国。

明治维新最重要的意义是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漫画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迫切需要废除奴隶制;南部种植园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奴隶劳动,反对废除奴隶制;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不可调和,引发美国南北战争,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漫画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地区社会矛盾尖锐,各种不满力量结合起来,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810年以后,整个拉美地区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故C符合题意;AB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D是废除国内农奴制的改革,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林肯在1860年参加总统竞选”,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当时美国南北两种制度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林肯认为当时美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即维护国家统一,C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实行国家独立,A不正确;消除种族歧视与题意无关,B不正确;实现领土扩张与题意无关,D 不正确;故选C。

9.B
解析: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俄国奴隶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都处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改革的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的结果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所以,①②④项是两次改革的共同点,B符合题意;③项不是两次运动的共同点,俄国废除的是农奴制度,日本废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需排除含③的ACD三项。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悉俄国奴隶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过程和影响,找出两次改革的共同点。

可用排除法,“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不是两次改革的共同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的是农奴制度,日本废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③项需排除。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是华盛顿;林肯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的,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扭转战局,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所以不属于林肯的历史功绩的是“领导独立战争”,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属于林肯的历史功绩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当时南北方实行两种制度,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两者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只得诉之以武力,因此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题干信息电影《乱世佳人》以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种植园为故事背景,讲述在战争乱世中生活的变故,这场战争是南北战争。

所以C说法符合题意;A说法独立战争是18世纪中后期发生,与题意不符,排除;B说法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与题意不符,排除;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发生在20世纪20-30年代,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关键词是以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种植园为故事背景,从时间上推断是美国南北战争。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美国入侵日本,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倡导向西方学习,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故D符合题意;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进行的改革,故A不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属于俄国的改革,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中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会民不聊生,人民的反抗情结日益高涨。

”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内容是一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日本人吃西餐,听西洋音乐,随处可见穿西服的男子。

这是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的结果。

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
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区分明治维新各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俄国的彼得一世大帝,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和产生的影响,不要混淆知识点。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的“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谈后,圣马丁主动引退,军队交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最终彻底击溃了西班牙军队。

”表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领导层的合作,故D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支持、西班牙军队的软弱、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题干材料中均未涉及,排除ABC。

故选D。

1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俄罗斯”“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告别中古,走向近代;告别愚昧与落后,迈进现代化的门槛。

”和所学知识,18世纪时,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故B符合题意;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故A不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二世是彼得一世之后的俄国沙皇,实行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C不符合题意;明治天皇推行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理解彼得一世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可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C符合题意。

A项是农奴制改革的内容;B项是农奴制改革的性质;D项是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内容,因为是“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而进行的改革,所以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他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合。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非常注意扶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同时引进西欧先进技术力量为指导,对全国地下资源、铁矿、铜矿、银矿和煤炭等进行勘察和开采。

他又规定工场主有权向贵族领主购买农奴充当本场的劳动力,凡领主拥有的地下矿藏,加以隐瞒,迟迟不开采者,处以死刑,以此促使领主兴办场矿,向工商业资产阶级转化,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民治维新”,D正确;百日维新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改良运动,排除A;大化改新是仿效中国唐朝典章制度进行改革,属于“汉化”,排除B;农奴制改革属于俄国改革,排除C。

故选D。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

他们相信,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必须团结起来,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经过、结局,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资本”“劳动力”“国内市场”依据这些关键词可知,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B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局限性,故排除ACD 项。

故选B。

23.C
解析: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的改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经济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所以A项表述错误;日本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所以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以B项表述错误;强大起来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侵华战争,所以D项表述错误,C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故C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故A 不符合题意;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结合课本所学,1861年,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实际上,被“解放”的农奴需付出高额的赎金来购买份地。

因此说:“(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

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不合题意,故选择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