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板块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 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板块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字写字 1.重点指导“会写字”(如“送”,要指出该字的结构、该字所在的田字 格中位置及注意易写错的地方等)。 2.看卡片识字,加强记忆。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通过课 内外学习积累了很多的诗词,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他们能比较正确、 流利的朗读古诗,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诗句内容还是学诗体 验上,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基本能大致说出诗的大意,但生活阅 历较浅,知识积累还不丰厚,对于古诗意境的营造还缺乏一定的想象和 拓展能力。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还存在 一定的难度。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夜书所见
梧叶 江 儿童 篱落
寒声 秋风 促织 灯
思乡之情 回忆童年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 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 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 的目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 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夜书所见》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 中的其中一首,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写儿童夜 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 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 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 无奈。全诗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着重于夜间小景,写出了羁 旅乡思之情。
板块五、 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板块六、 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 试试! 例如:《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大瑰宝。之前,我 们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唐诗宋词,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吧。
2.学生展示《山行》《赠刘景文》《所见》等诗词。 3.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诗的题目。 (揭示课题)
三、说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 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整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的适当引导、 点拨,以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本课的教学中,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 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代讲,引导学生 在反复诵读中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重点词,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提 供给学生更优质的课堂。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 法、步骤。课堂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 。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 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过程进行得也较为顺利。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是有遗憾的地方,这节课 也不例外。不足之处: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 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 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
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 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古诗三首之一《夜书所见文》,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 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 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4、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
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 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板块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