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贷中被迫违约风险及防范
内容摘要:按照银行能否控制个人房贷被迫违约风险的发生,本文将被迫违约风险分为可控与不可控两种,并分析了两种被迫违约风险的发生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可控被迫违约风险不可控被迫违约风险防范
住房信贷的被迫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因为财力原因,不能按期偿还到期债务而形成的一种违约风险。

这种违约风险,如果借款人的财务问题是短期的,则会表现为暂时的逾期违约,借款人财务问题一旦解决,就不存在此风险;如果是长期的,就会表现为一种终止偿付型违约风险。

暂时的逾期违约对银行影响不大,而终止偿付型违约会导致银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损失。

住房信贷中被迫违约风险指的是后者,即一种因借款者个人财力原因产生的终止型违约风险。

按照银行能否对这一风险的产生加以控制,可以将它分为两种:可控被迫违约风险和不可控被迫违约风险。

两种被迫违约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对应的防范对策也就不同。

被迫违约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可控被迫违约风险
可控被迫违约风险,是指银行通过自身的管理可以防止借款人的被迫
违约行为的发生,避免银行日后借款本金和利息的损失的一种风险。

这种风险尽管最终产生也是因借款者财力原因,但它和银行的管理息息相关,银行贷前、贷中以及贷后管理不善都会为借款人日后被迫违约行为的发生埋下隐患。

从银行管理的角度,可以将可控被迫违约行为的产生原因归结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借款人在借款前就存在被迫违约的迹象,但银行的制度、流程设计等有问题,对潜在被迫违约借款人缺乏识别的能力,如贷前设置的调查和评估方法未能将潜在被迫违约借款人识别出来;二是银行的制度和流程设计能很好的管理风险,但在贷款过程中有关当事人工作责任心不强或者存在道德风险,牟取个人私利,致使不满足借款条件的人借到款项,增大了银行风险敞口。

(二)不可控被迫违约风险
不可控被迫违约风险,是指银行无法通过完善自身的管理来防止借款者被迫违约行为的产生,或者说它的发生和银行的管理无关。

借款人在目前的情形下完全符合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要求,但由于住房贷款期限很长,借款人会遇上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其未来收入和支出,最终无力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

这种风险的发生主要和借款人的未来收支有关。

借款人未来收入下降,或者未来支出增加,导致借款人还贷后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最终产生违约行为。

尤其在我国当前经济转轨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职工工作频繁变动、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变,个人投资投机失利等,都会影响借款人收入的稳定,影响还款计划的顺利执行。

另外,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都会使人们的将来支出加大,再加上个人
不可预期的家庭破裂、健康状况下降以及意外事故致残等都会使个人支出增加。

防范被迫违约风险的对策
(一)可控被迫违约风险
1.银行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程序、制度设计工作。

首先,银行应建立科学的个人信贷评估标准和评估制度。

银行可以根据以往违约的现象,对其进行分析,得出被迫违约与个人的哪些因素相关。

在此基础上精选评估项目,确定评估标准,得出可以贷款的评估分值。

银行也可以借鉴个人信贷评估好的国内银行或国外银行,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拟定自己的信贷评估标准和评估制度。

其次,银行应建立一套完备的住房信贷管理制度,包括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及贷后检查制度。

贷前调查什么,贷时审查什么,贷后检查什么,各有谁负责等都要在制度中定下来。

再次,银行还要建立好个人信贷相关信息收集制度。

由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个人真实收入以及个人以往信用情况不为银行知悉,银行面临着可能失真的信用评估资料,得出的评估结果毫无鉴别潜在被迫违约风险借款人。

银行搞好信息收集,更有利于信用评估。

2.银行应该实行借出者补偿政策。

实施借出者补偿政策,贷款管理者不仅发放贷款,还负担起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监督。

这有效地防范了银行职工的道德风险,使他们发放贷款时更加小心。

借出者补偿政策根据借出者的表现发放奖金,包括发放新贷款情况、所发贷款是否有较低的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