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外科研文化建设对比谈科学发展永无止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外科研文化建设对比谈科学发展永无止境
作者:王永俊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3年第12期
王永俊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绵阳621900)
摘要: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领域的原创性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不断地认识与提高,不断地改
革发展创新发展。
关键词:科研文化;文化建设;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3.12.008 1科学的探索与发现、认识与提高,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1)在自然科学领域,爱因斯坦崇拜牛顿,但是没有僵化教条式地停留在牛顿的理论里,而是探索与发现,颠覆性地继承与发展;霍金崇拜爱因斯坦,也没有停留在其理论里,继续着
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与发现之路。
真正的学者要学以致用,学以探索,学以发现,学以创造。
继续深化科教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科技教育发展模式创新,观念理念创新。
德国1810
年教改,1845年显现效果,历时35年,成就了世界科技强国地位。
1978年中国教改,到现在也历时35年,中国文盲率从1949年的80%,降到今天的不足4%;应用型工程
技术人才队伍已能保证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发展。
2020年建成科技创
新型国家,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创新发展,增进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已有产业科技自主创新
能力,拥有完全的科技自主知识产权。
(2)通过各国发展道路对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认识。
1949年至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与探索实践中,有过不少挫折。
但是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就实现了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二。
而美国
人1776年独立建国,到1910年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历时134年。
(3)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不断探索与发现,认识与提高,改革与创新。
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到国家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民进城务工,土地出现了闲置问题,种粮农民有合并土地的意愿。
由于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的大规模推广、农业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深加工化的需要,像美国式的家庭农场,土地集中经营是必然趋势。
此举极大地提高
了个人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了单位产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又要再次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土地流转,将闲置土地集中,向家庭农场,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任何一
种制度设计都不是永恒的,永远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是根本,体制机制改革的目的就是
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早就告诉人们,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才是永恒的,封闭与
僵化没有出路。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始终代表最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现代继承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
大繁荣是大课题,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认识与提高,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科学的探索与发现之路永无止境,科学的发展
永无止境。
不断地继承、丰富、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地从体制机制上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阶段需要。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地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遵循科学发展自然规律。
2只有对历史全面系统地认识,才能对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有科学、客观全面认识
(1)中国古代的民主共和、民主政治和民主法治思想,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打压和封建社
会固有的局限性。
封建统治者以王权为维护统治的根本,对进步思想采取打压与禁锢。
商鞅使
秦国通过人人平等,人人有机会建功立业的耕战制走向强大,自己却被车裂之刑杀害。
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吸收人类社会进步思想文化之精华,去除其糟粕,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创新发展,增进原始创新能力。
结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不断地继承丰富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人类的发展
探索出崭新模式。
(2)中国的历史不能忘。
在中国革命建设长期探索与实践中走向成熟,毛泽东政治军事
原则,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依然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灵魂,要永志传承与发展。
依法治军,科技
强军,人民军队是和平建设时期,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安全、海洋权益的基石。
政治本色,军
事过硬,作风优良,服务人民。
能打仗,打胜仗,让潜在的侵略者胆寒,和平才有坚实的保障,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们的历史与文化传承,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外交原则,决定了中
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正义力量。
(3)中外政治制度对比,探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人民共和国的建
立与经济社会大发展,历史一再验证证实党的民主集中制优势。
欧美国家仅仅是徒有虚名的民
主形式,资产阶级宪政政治,三权分立,多党制;候选人电视辩论,上街拉票。
但是其核心已
经是金钱选举,丧失了民主的真谛—那就是最广泛的人民性。
任何一届政府上台,其实质无非
是党派利益,与各政党代表的利益集团利益,与民主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权利与权益,全民
的福祉已经相去甚远。
人权理念、科学民主自由思想是人类最高的共同诉求,即所谓普世价值,是人类依然在探
索与实践,认识与提高的过程,没有公权力的社会是无政府主义社会,并不符合马克思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科学理性的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权力是属于人民的,是为人民服务,并接受
人民的监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认识与提高
(1)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的探索与认识。
老子:
“人与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解读;欧美现代环保理念的引入,是人类在长期生
产生活中对大自然的理性认知。
蓝天清水绿地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
中国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沙漠化与被污染的耕地、雾霾污染、国内大
面积的地下水污染,大自然被破坏的程度触目惊心。
竭泽而渔,终有一天坐吃山空,遭到自然
的无情报应。
休养生息,回馈大自然,时不我待。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社会民众在自然生态保护中的互动之探索与认识,科学地处理好发
展与环保,建设与生态的关系,没有发展是不正确的,仅仅有发展也是不全面的。
生态文明建
设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共同维护,全民监督。
环保建设任重道远,企业界,向科技要发展,要财富,要环保,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财富,大力推广节能减排
环保技术,提高单位能耗使用率,极大降低污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环保法律体系;政府科学规划,依法治理污染。
谁破
坏谁治理,严惩严罚,让破坏者承担破坏不起的治理费用和经济处罚,惩前毖后;大学与科研
院所加强环保领域基础研究,积极研发推广应用环保节能减排技术;社会、媒体与民众行动起来,依法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形成全民重视生态环保的正能量,爱护与人类共生的大自然。
中国先贤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近现代生态环保理念的引进,要融入今人的思想文化中。
国外重视熊猫,我们重视之;国外没有重视或不知道的中国特有珍惜野生动植物,我们更
要重视之。
白鳍豚、江豚等中国特有珍惜动植物的保护任重道远,积极探索政府社会全民共同
保护的实践与认知。
(2)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纯洁性先进性建设任重道远。
庞大的官僚机构,过度的行政化,
监督的缺失、失效导致权力滋生腐败。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脱离群众与腐败滋生蔓延,发展
趋势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党的组织纯洁性先进性建设要实实在在有决心,有举措;有实实在在
的成果,刻不容缓。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是科学的、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清晰的,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必须永葆党组织的纯洁性、先进性。
和平建设时期更要从严要求,从严
治党。
党的建设,党的组织纯洁性先进性建设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科学
发展,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人民美好憧憬的中国梦实现。
(3)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自信。
这种自信源于中华文明5000年生生不息的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源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创新发展取得的瞩
目成就;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与实践,改革与创新中形成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
自信。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事业,使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了世界。
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深入分析思考,人们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史、科技教育史;欧美国家的先进性与局限性;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优势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更加清醒与清晰的认识。
(责任编辑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