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普通高中数学必修四(人教A版)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一课时)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表达的更加完美。
二.分析教材
本节是诱导公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分析学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3)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学生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定义、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一)等知识的延续和拓展,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识记诱导公式。
(2)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及结构特征,会初步使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并实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证明。
2、水平目标:(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分析归纳水平,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方法。
(2)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使学生体验和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推理思维方式。
(3)通过基础训练题组和水平训练题组的练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水平。
3、情感目标:(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索、
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通过归纳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渗透从特殊到一般、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准确使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
七.教学流程
(一)复习提问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诱导公式(一)
(二)新课探究
1. 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总结规律
1.探究发现任意角的终边与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的终边和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四)练习
练习第1,2,3小题;
(五)问题变形
(六)概括升华
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七)小结
诱导公式以及、使用诱导公式化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锐角的步骤(八)作业
(九)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
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积极投入到思维活动中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逐渐展开中,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方法予以解决,并获得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拓展,收到了一定的
预期效果。
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