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改造
陶行知编写的《中国教育改造》中所研究和实验的问题,直至七十年后的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继续研究的价值。

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棋手,他既反对“老八股”教育,又反对“洋八股”教育,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

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

“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

“生活教育”是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一说中改变而来的。

陶行知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后死!先死和后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

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比喻,个人觉得很贴切,也很形象。

他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蟠桃,只是蟠桃园已由玉皇大帝交给专好“升官”的猴王看管了。

玉皇大帝之所以叫他看管,只是怕他闲中生事,谁知他不当一件事做,往往在园里“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

再抬头看看,只有小桃、中桃,熟的都被猴王吃了。

我们要想彻底改变蟠桃园,不但要请出如来法掌去收服猴王,还要“瑶池王母自栽培”才能使它“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拒绝纸上谈教育,需要的是有心改造教育。

读完此书后,对陶行知提出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深受启迪。

陶行知开门见山的提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进而指出生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

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提出解决之法。

教育首先应农业相携手,而后与科学机关、银行、道路工程机关充分联络。

乡村教育到今天仍然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甚至有政协委员直接提出他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的观点。

特别是随着教育经费的上升、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等等因素,以致很多农村孩子放弃上学。

今天教育改革的时,应该关注农村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平衡分配。

进一步把握发展与公平两条主线,细化教育发展目标;在统筹发展中共建共享和谐教育,努力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促进教育整体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