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下册 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表格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读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本节主要内容,便 于下面教师进行讲解。
由漫画组图,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联想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选取学生生活情景,进行权利和义务分析,进一步理解生活与法律的关系密切。
由原始社会制度的材料展示,引出法律的源头。同时使学生更形象的感受到法律的性质。
讨论:(1)原始社会有法律吗?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2)法律的性质是什么?
教师总结: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分析与探究: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帝国,为加强国家统治,编制了一部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典型的奴隶制法典,突出特点就是确立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法律地位,以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同时,法典在财产、债务、婚姻家庭、法院组织和诉讼等方面都有比较详备的规定。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根据常识,列举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小组讨论分析,并回答,如:法律已经深淮安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难点
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
(1)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自治的?
(2)怎样创建良好的集体氛围?
(3)集体建设中我们怎样共同担责?
分析与探究的设计,旨在令学生通过对世上第一部法律的认识,明确法治的进程。
借助摄影记者镜头下的法治中国,给同学们展示了法治中国的目标和措施。
拓展延伸,使思考走入课后……
复习巩固
1.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报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这些经历说明()
学生借助教材,分析回答,如: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靠人们自觉自愿来遵守……
小组讨论分析,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例如: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学生根据自已所知,列举,如:酒驾入刑,有力加强了道路安全整治;加强网络版权监管,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净化网络环境……
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就业。
……
(2)怎样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教师提示: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目标导学二:法治的脚步
1.材料分析:距今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以母系为中心的氏族社会已经发展到全盛时期,并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制时代,也是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时代。当社会财富逐渐增多之后,部落酋长和权贵们利用权势占有更多财富。氏族中私有财产的拥有者,要求对土地、财物,包括男女奴隶进行“定分立制”以明确其所有权,并对侵犯其财产的行为进行惩罚。这样,由于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均,上位者想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社会的平衡,于是法就产生了。
提示: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②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是什么?
教师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主义法治国家。
(4)法治建设,人人受益。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这些说明了什么?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齐读诗歌,体悟情感。
倾听,思考
渲染气氛,放松学生心情。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法律的起源和本质。
2.理解生活需要法律,理解法治的地位和意义。
3.认识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树立法律意识。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2.出示组图:新教育法、劳动法等……
分析:(1)你知道以上漫画,分别反映了哪部法律吗?还有哪些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法律?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3)上述漫画反映内容,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义务呢?
教师提示: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幸福美好,我们就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等
4.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
A、法律B、制度C、道德D、法治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以组为单位交流。
通过复习巩固环境,检测本节课的教与学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9.1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
9.1 生活需要法律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法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思考:(1)《汉谟拉比法典》的突出特点和规定说明了什么?
(2)“群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3)什么是法治?
教师总结:法治是指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3.材料分析:一位摄影记者镜头下的法治中国:
分析与讨论:(1)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为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2.导入新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A.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儿童时期与法律无关
C.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紧密
D.法律对人们无能为力
2.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种()
A、义务B、工作C、权利D、好处
3.古籍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说明当时已有了法律。这告诉我们()
A.法律是从来就有的B.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C.法律相伴我们一生D.法律是国家的产物
(4)说一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的关系?
教师总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3.小组讨论:(1)以下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刚出生时,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身份证。
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上学。
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读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本节主要内容,便 于下面教师进行讲解。
由漫画组图,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联想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选取学生生活情景,进行权利和义务分析,进一步理解生活与法律的关系密切。
由原始社会制度的材料展示,引出法律的源头。同时使学生更形象的感受到法律的性质。
讨论:(1)原始社会有法律吗?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2)法律的性质是什么?
教师总结: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分析与探究: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帝国,为加强国家统治,编制了一部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典型的奴隶制法典,突出特点就是确立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法律地位,以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同时,法典在财产、债务、婚姻家庭、法院组织和诉讼等方面都有比较详备的规定。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根据常识,列举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小组讨论分析,并回答,如:法律已经深淮安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难点
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
(1)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自治的?
(2)怎样创建良好的集体氛围?
(3)集体建设中我们怎样共同担责?
分析与探究的设计,旨在令学生通过对世上第一部法律的认识,明确法治的进程。
借助摄影记者镜头下的法治中国,给同学们展示了法治中国的目标和措施。
拓展延伸,使思考走入课后……
复习巩固
1.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报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这些经历说明()
学生借助教材,分析回答,如: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靠人们自觉自愿来遵守……
小组讨论分析,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例如: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学生根据自已所知,列举,如:酒驾入刑,有力加强了道路安全整治;加强网络版权监管,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净化网络环境……
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就业。
……
(2)怎样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教师提示: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目标导学二:法治的脚步
1.材料分析:距今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以母系为中心的氏族社会已经发展到全盛时期,并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制时代,也是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时代。当社会财富逐渐增多之后,部落酋长和权贵们利用权势占有更多财富。氏族中私有财产的拥有者,要求对土地、财物,包括男女奴隶进行“定分立制”以明确其所有权,并对侵犯其财产的行为进行惩罚。这样,由于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均,上位者想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社会的平衡,于是法就产生了。
提示: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②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是什么?
教师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主义法治国家。
(4)法治建设,人人受益。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这些说明了什么?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齐读诗歌,体悟情感。
倾听,思考
渲染气氛,放松学生心情。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法律的起源和本质。
2.理解生活需要法律,理解法治的地位和意义。
3.认识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树立法律意识。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2.出示组图:新教育法、劳动法等……
分析:(1)你知道以上漫画,分别反映了哪部法律吗?还有哪些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法律?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3)上述漫画反映内容,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义务呢?
教师提示: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幸福美好,我们就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等
4.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
A、法律B、制度C、道德D、法治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以组为单位交流。
通过复习巩固环境,检测本节课的教与学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9.1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
9.1 生活需要法律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法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思考:(1)《汉谟拉比法典》的突出特点和规定说明了什么?
(2)“群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3)什么是法治?
教师总结:法治是指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3.材料分析:一位摄影记者镜头下的法治中国:
分析与讨论:(1)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为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2.导入新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A.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儿童时期与法律无关
C.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紧密
D.法律对人们无能为力
2.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种()
A、义务B、工作C、权利D、好处
3.古籍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说明当时已有了法律。这告诉我们()
A.法律是从来就有的B.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C.法律相伴我们一生D.法律是国家的产物
(4)说一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的关系?
教师总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3.小组讨论:(1)以下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刚出生时,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身份证。
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上学。
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