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炫.耀(xuàn) 称.职(chèng) 爵.位(jué)
B.恩赐.(cì) 勋.章(xūn) 钦.差(qīn)
C.陛.下(bì) 较量.(liáng) 呈.报(chéng)
D.缥缈.(miǎo) 气概.(kài) 掺.和(chān)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袍子理智寂寞狡滑
B.钦差雕像凯歌聘请
C.虚荣滑稽头街澄澈
D.愚蠢庇护爱慕绵廷
3.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人生的航船不会一帆风顺
....,我们要正视困难,敢与风浪搏击,就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C.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多多,派发了八大红包,让咱老百姓眉开眼
...笑.。

D.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4.根据提示修改病句。

(4分)
倡议书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令制度;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三、团结友爱,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
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义务。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下列段首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可以将你带入一个虚拟世界,实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想象可以使你享受快乐,享受惊奇,享受自由,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

想象的确很伟大,很迷人,很慰藉,它可让悲观中的你豁亮,让昂扬中的你亢奋,更可使沉醉于艺术欣赏中的你思绪飞扬,感受联想的神奇,生发出无穷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A.想象可以将你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
B.想象可以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
C.想象生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D.想象富有无穷的魅力和巨大的作用
6.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后做出的统计。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
阅读内容人数百分比
漫画112 56%
时文杂志32 16%
武侠小说30 15%
文学名著26 13%
(1)请写出你的结论。

(2分)
(2)免费办理借书卡、开办星期六讲坛、派出流动借书车……这是某图书馆近年来为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请你为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分)
7.默写填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练习。

(19分,1-5题各3分,6.7题各2分)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注释: 1 灵公:指卫灵公。

2 丈夫饰:穿男子服装。

3 尽服之:都跟着穿戴男子服饰。

4 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

5 见:求见。

6 为:做,这里指穿。

7 逾:超过。

8 莫之服:没有人穿。

1. 下列句子句式与“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相同的一项是()
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B.天,积气也。

C.可以为师矣。

D.屠乃奔倚其下。

2.与“而国人莫之服”句式相同的是()
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B.常一人居外。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裂断其衣带。

其:她们的
B. 女子而男子饰者。

者:……的人
C.犹悬牛首于门。

犹:还
D. 而卖马肉于内也。

于:在
4.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是()
例句:国.人尽服之
A. 险.躁则不能治性
B. 屠自后断其股.
C.太丘舍去.
D. 缀.行甚远
5.下列“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B. 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

C. 有闻而传之者。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6.解释文中加点词,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7.读了这个故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人(10分)
龙应台
曾经跟孩子们讲过这样一个童话:一只心高气傲的小狮子听说人是最坏的动物,于是出发去找人,想给人一番教训。

路上碰见的第一个动物有长脸大耳四条腿。

“你是人吗?”狮子大声吼着,震得树木的叶子落了一地。

长脸大耳四腿的动物垂下头,满嘴白沫口齿不清地说明自己是一头驴子,一头倒霉的驴子,被人饿了三天之后还差点打断了腿,现在叛逃了出来。

“人是最坏的动物。

”它控诉。

小狮子要为驴子复仇,于是一前一后结伴同行。

紧接着碰到的动物背上有一个巨大的肿块。

“你是人吗?”狮子大声吼着,震落了树木的叶子。

背着肿块的动物声泪俱下。

它当然不是人,它被人凌虐得奄奄一息。

“那儿连撒尿的自由都不给。

”骆驼愤愤地说,翻起它的嘴唇,“人是最坏的动物。


最后终于碰到了一个用两条腿直立而行的动物,吹着口哨。

驴子和骆驼已经吓得哆嗦,躲到树林里去了。

狮子大吼一声,“你是人吗?”叶子落了一地。

那两条腿的动物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个木匠。


“哦,不是人。

”小狮子有点儿泄气了,但还是问了一句:“木匠能追兔子吗?”
木匠说,他不会追兔子,但是能做遮风挡雨的房子,如果狮子愿意,他可以马上做一个给它。

小狮子骄傲地点点头。

木匠卸下背上的工具箱,“乒乒乓乓”地敲打起来,不一会儿就制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大木盒。

他对小狮子说:“得量身材,请跳进去试试。


狮子一跃而入。

木匠说:“趴下来,把尾巴也收进去。

我要试试盖子密不密、透不透气。


狮子趴下,将尾巴收进盒里。

木匠将盖子盖上,四周钉上钉子,敲得“乒乒乓乓”的,很用力气。

那木盒盖得极严密却又透气。

木匠把木盒连同狮子卖给了马戏团。

驴子和骆驼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要决定何去何从了,驴子说:“其实跟人在一起,有水喝有料吃,咱们还是跟人走吧。


骆驼说:“那些叛逃在外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咱们还是跟人走吧。


木匠就把工具箱绑在骆驼背上,骑上驴子,得意扬扬地上路了,吹着口哨。

我猜想,那马戏团和狮子后来辗转到了世界各地。

(选自《读者》) 1.人的智慧表现在哪几方面?(3分)
2.小狮子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有什么依据?(3分)
3.狮子想给人以教训,反被人囚禁并卖给了马戏团,这说明了什么?根据驴子和骆驼的表现,谈谈它们的出路将会怎样。

(4分)
(二)父爱昼夜无眠(19分)
尤天晨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

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父亲不肯,说他没病。

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

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

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

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

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

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

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

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

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

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

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

“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

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是说。

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①父亲,②父亲,③
父亲并④于父亲。

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

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

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到3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

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

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

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

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选自《伴你一生的情感美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

刚柔并济:
2.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敬重”“抱愧”“理解”“感激”四个词语填入文中画线的①②③④处。

(2分)
①②③④
3.“我”无意中在浴室碰到父亲,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当我回到浴室,父亲又不放心地追了进去。

这些举动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表现出父亲是怎样一个人?(4分)
4.对于父亲做擦背工一事,其实前面有许多暗示,请写出三处。

(3分)
5.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一句的理解。

(4分)
6.“父爱昼夜无眠”,确是如此,父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时时刻刻在关爱着我们。

请你联系实际,写一件给你印象最深的事例,要求叙议结合,不超过100字。

(4分)
三、作文(50分)
题目:那次,我与________擦肩而过
要求:①首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成功”“失败”“荣誉”“批评”等;
②要有恰当的议论和抒情;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500字左右,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2.B 3.D
4.(1)【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语病,应将“没有”一词删除。

(2)【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执行”一词改为“履行”。

5.D
6. (1)初中生课外时间阅读漫画的人数最多,而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最少。

(2)①按需采购图书;②组织专题式图书展活动。

7.略
二、文言文阅读
1.A
2.C
3.C
4.C.
5.C
6.您为什么不让宫内不要这么穿,那么宫外的人也不敢这样穿了。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现代文阅读:
(一)1.①回避了狮子提出的“是不是人”的问题,回答“我是木匠”。

②迎合狮子好大喜功、乐于征服的心理,主动提出做一间房子送给狮子,获取好感。

③以“量狮子身材”为由囚禁了狮子。

2.心高气傲,孤陋寡闻,简单粗暴。

3.说明狮子过高地估计自己,好大喜功,不知彼知己,骄兵必败。

也说明人沉着冷静,临危不惧。

驴子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了有利于自己的道路;骆驼从自己的前途着想,审时度势,归顺于人。

这是它们的必然结局。

(二)
1、刚强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

2、①理解②感激③敬重④抱愧
3、反映了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自己,又恐怕自己的行为给儿子带来负面影响的矛盾心理。

表现出父亲的无私和宽容。

4、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

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

5、(能谈出自己被父爱所感动,体会到父爱如山般沉重,且语言通顺即可。


四、作文(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 污秽(huì) 怂恿(zóng)
怅然(chàng) —缕(lǚ)
B.蜷伏(quán) 哺乳(pǔ)
羞怯(qiè) 鹦鹉(wǔ)
C.温驯(xùn) 虐待(nüè)
匍匐(fú)收敛(liǎn)
D.俯冲(fǔ) 惩戒(chéng)
蓦然(mù)安详(xiáng)
答案:C
解析:A.怂sǒng。

B.哺bǔ。

D.蓦m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时一项是(3分)()
A. 余晖消耗白昼禁固思想
B. 胸襟叮嘱柠檬畏罪潜逃
C. 栅栏麝香伫立怪涎不经
D. 滑翔预警雏凫无精打彩
答案:B
解析:A.固→锢。

C.涎→诞。

D.彩→采。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郑州一号线开通首日,东西两边的客流量大相径庭,两边都很热闹。

B.拍电影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评论者不应妄下断语,应给予创作者尊重和爱护。

C.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D. 86版《西游记》中“白骨精”的扮演者杨春霞近照曝光:虽然已经7 0多岁了,但是依然神采奕奕,气质非凡。

答案:A
解析:“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与“两边都很热闹”相矛盾,因此使用不当。

4. (2017湖南邵阳中考)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 分)()
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崑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答案:D
解析:A.两面对一面,可在“个人”后面添加“是否”。

B.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喜爱”。

C.缺主语,可删除“使”。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情景剧《将军与士兵》与观众一同重温气势如虹的“9 • 3”大阅兵,见证当代军人的铁血柔情。

B. “现代汉语词典”对“大话”的解释是“虚夸的话”。

然而曾几何时,“大话”一词却作为动词大量出现,成为十分热门的时尚用语。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人诗词所描绘的,不仅是情景,也是心态。

D.在“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主题下,人们享受着普天同庆的欢乐,更感受到美好明天的召唤。

答案:B
解析:“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工具书,应该用书名号。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猫》一文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以及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自责之情。

B.《动物笑谈》一文的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其代表作是《所罗门王的指环》。

C.“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D.《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

答案:D
解析: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7.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3分)
我敬畏自然中浩瀚的事物,也敬畏自然中渺小的事物。

我敬畏长江之气势如虹,敬畏珠峰之直插云天,_______________。

我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敬畏风雨中的小草,柔韧顽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敬畏。

答案:(示例1)敬畏黄河之波涛汹涌敬畏荒漠中的胡杨坚韧刚强(示例2)敬畏五岳之壮观神奇敬畏雷电中的海燕自信乐观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从句式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即可。

8.(2017江苏镇江中考)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6分)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
速度异常快。

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材料三 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分)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

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2分)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
提一条建议。

(2分)
答案:(1)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

(2)“点赞”一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破坏了汉语的多样性。

(3)(示例)社会: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③学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

个人:①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③网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

抓住材料一中的“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仔细推敲,不难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网络新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此题重点研读材料三即可。

(3)本题要求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各提出一条建议。

“社会”方面,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加强管理来谈,可以从社会群体的监督方面来谈。

“个人”方面,可以从自身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等方面来谈。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节选自蒲松龄《狼》)[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
1.解释加线的词语。

(4分)
①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
②止露尻尾_____________
③夸父与日逐走_________
④饮于河、渭___________
答案:①挖洞②只③跑④黄河
解析:结合语句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丰富自己的文言词汇,注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未至,道渴而死。

答案:(1)才知道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解析:正确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按现代汉语语言规则恰当表述。

11.用文中语句填空。

(3分)
[甲]文中,“一狼洞其中”“前狼假寐”的用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夸父逐日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解析:理解文段内容,按题干要求正确填写。

12.面对动物界凶恶狡猾的狼,屠户依然要与之斗争;面对自然界快速运行的太阳,夸父仍然要与之比拼。

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精神?请结合目前的学习生活加以说明。

(4分)
答案:勇敢(拼搏)精神。

需要。

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要解决它们,就要有战胜它们的勇气。

解析:理解两个文段的主题,从中得到启迪,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阐述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乙]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分)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神情紧张
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

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

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

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

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

多亏我走出了门。

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

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

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

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

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

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

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

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

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

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

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

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