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教师轮岗制度面临“三难”问题需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反映教师轮岗制度面临三大问题需重视8月19日,据腾讯网报道,近日,北京市教委、人保局等单位举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
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了北京执行“双减”政策的具体措施,除了严格按照“双减”的要求实施外,北京市也有自己的“新尝试”,关于“教师轮岗”的政策就引发热议。
“教师轮岗”能够有效盘活优质教育资源,激发轮岗教师的教育激情,推进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而遏制学区房炒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轮岗”政策仍然将面临很多可预见性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一是误伤教师权益。
在我国学校和老师的关系非常紧密,学校决定着老师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考核、晋升等各种权益,对老师有着极大的控制权,老师被视作学校的“资产”,而这也会导致学校管理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愿意让优秀教师离开学校,而安排普通教师完成轮岗任务,这就让轮岗沦为形式。
而在轮岗制度下,轮岗教师还要面对额外的交通费用、生活成本以及家庭难题等,轮岗教师的职称评定、考核方式又尚未成文,这将严重打击轮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月26日,据光明社教育家报道,在不少地方,轮岗沦为“镀金”的手段,或人事惩罚的举措,轮岗交流成为职称评定的“硬门槛”,很多已经轮岗回校的教师在申报职称
评定,但也不一定评得上。
二是增加学校管理难点。
教师轮岗制度,能够增强教育资源的流动性,但同时也会导致学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增加教师管理难度,不利于培养学校认同感、教学理念等,影响教学质量。
2020年5月13日,据贵州都市报报道,据调研,截至5月,贵阳市幼儿园920所,在园人数170700
余人,教职工总数20300余人。
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人数由2010年的3336名增加到11200余名。
教职工由5883名增加到20300余名。
但由于待遇差、师德师风建设不足等原因,教师队伍不稳定,幼儿教师严重不足,受机构编制政策的影响,按教职工与幼儿比1:7测算,全市尚缺教职工4087人,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大大增加学校教师管理难度,导致教师持续专业化发展支撑力量不足。
三是加剧城乡教育差距。
轮岗制度成为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跳板”,由于乡镇教学环境较差,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乡镇教师岗位对城镇教师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这样会逐步导致乡镇优秀教师的流失,更是逐步拉大城乡教育的差距。
而且轮岗政策也会导致学校并不愿意增加轮岗教师的培训投入,这可能导致轮岗效果大打折扣,教学质量甚至适得其反。
4月26日,据光明社报道,针对校长轮岗,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参与交流轮岗的校长特别是城区学校的校长大多有副高级职称,农村学校校长则
多为一级职称,因此职称评聘这一奖励工具对农村校长参与轮岗的激励作用略高于城区校长,但与政策期望激励城区优秀校长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的初衷不符。
从校长轮岗走向来看,职称激励更多鼓励农村校长在农村学校之间流动,这与政策的预期有所出入。
基层建议,一是完善轮岗制度建设,保障教师权益。
建立科学的轮岗制度,制定详细的轮岗培养计划,明确轮岗职称评定条件,确实保障轮岗教师权益。
二是加强教师考核制度建设,
三是加大教育配套建设,提高岗位吸引力。
教育同样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必须加大教育资源的引导和投入,好的教学条件才能培育出良好的教学质量,加强乡镇教学配套建设,增加补贴力度,提高基层职称评定名额比重,“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