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分配法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矩分配法剖析
第六章力矩分配法
一判断题
1. 传递系数C与杆件刚度和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2.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
3.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仅需校核交于各结点的杆端弯矩是否平衡.()
4.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
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和.( )
5.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与每一结点
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力矩分配系数的计算绝对无错误.( )
6.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
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7.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渐进法,这
种计算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近似解,也可获得精确解.( )
8.在任何情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
16.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
17.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 )
18.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的分配系数29/18
μ.( )
=
AC
题18图题19图题21图
19.图示杆AB与CD的EI,l相等,但A端的劲
度系数(转动刚度)S AB大于C端的劲度系数
(转动刚度) S CD .( )
20.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时,结点最初
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仅是交于结点各
杆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
21.若使图示刚架结点A处三杆具有相同的力
矩分配系数,应使三杆A端的劲度系数(转
动刚度)之比为:1:1:1.( )
22.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23. 计算有侧移刚架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力矩分配法.( )
24.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二 选 择 题
1. 图示结构汇交于A 的各杆件抗弯劲度系数
之和为∑A
S ,则AB 杆A 端的分配系数为: ( )
A.∑=S A
AB AB i /4μ B. ∑=S A AB AB i /3μ
C. ∑=S A
AB AB i /2μ
D. ∑=S A AB AB i /μ
题1图 题2图
2. 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μ4
A 为:( ) A. 4/11
B.1/2
C.1/3
D.4/9
3. 在图示连续梁中,对结点B进行力矩分配的物理意义表示( )
A. 同时放松结点B和结点C
B. 同时固定结点B和结点C
C. 固定结点B,放松结点C
D. 固定结点C,放松结点B
题3图题4图
4.图示等截面杆件,B端为定向支座,A端发生单位角位移,其传递系数为( )
A. C AB=1
B. C AB =1/2
C. C AB =-1
D. C AB =0
5. 等直杆件AB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 AB :()
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
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
6. 等直杆件AB的弯矩传递系数C AB:()
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
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
7.当杆件刚度(劲度)系数S AB =3i时,杆的B 端为:()
A 自由端
B 固定端
C 铰支承
D 定向支承
8.力矩分配法计算得出的结果()
A 一定是近似解
B 不是精确解
C 是精确解
D 可能为近似解,也可能是精确解。
9.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弯矩等于()
A 固端弯矩
B 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
C 固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
D 不平衡力矩乘以传递系数
10. 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弯矩等于()
A 固端弯矩
B 远端弯矩
C 不平衡弯矩(即约束力矩)乘以分配系数再改变符号
D 固端弯矩乘以分配系数
11. 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则结点A 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 )
A. M Pl 163
B.
Pl 163 C. -M-Pl 16
3 D. Pl 81
12. 图示对称刚架在结点力偶矩作用下,弯矩图的正确形状是:( )
13.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
A.100m
kN⋅
B.125m
kN⋅
C.-100m
kN⋅
D.-75m
kN⋅
题13图题14图
154
14. 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
μμAD
AB ,为: ( ) A. 6/1,2/1==μμ
AD AB B. 8/1,11/4==μμ
AD AB C. 8
/1,2/1==μμ
AD AB D. 6
/1,11/4==μμAD AB 15. 图示结构(EI=常数),在荷载作用下,结点A
的不平衡力矩为: ( )
A. 16/312/2Pl ql +
B. 16/312/2Pl ql -
C.4/38/2Pl ql -
D.12/2ql
16. 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A 的不
平衡力矩(约束力矩)M A 为: ( )
A. pl/6
B. 2pl/3
C. 17pl/24
D. –4pl/3
155
17.图示结构,汇交于结点A 各杆端的力矩分
配系数为:( )
A .2
/1,4/1===μμμAC AD AB B .0.1,0.6,0.3AB AC AD ===μμμ
C .0,2/3,1/3
AB AC AD ===μμμ
D .8
/3,2/10===μμμAC AC AB
题
17图
题18图 18.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BC 杆的分
配系数BC
μ是:( ) A. 4/7
B. 16/29
C. 16/25
D.9/25
1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CD杆端的分配系数
μ是:()
CD
A. 1/4
B. 4/13
C. 3/16
D. 2/7
题19图题20图
20.图示刚架,结点A承受力偶作用,EI=常数。
用力矩分配法求得AB杆B端的弯矩是:
()
A.m
2
kN⋅
B.m
-2
kN⋅
C.m
8
kN⋅
D.m
kN⋅
-8
156
21.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
A.1
μ
=C BC
,8/1-
=
BC
B.1
μ
=C BC
,9/2=
BC
C.1
μ
=C BC
,8/1=
BC
D.1
μ
=C BC
,9/2-
=
BC
题21图题22图题23图
22.图示结构(EI=常数),在荷载作用下,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为:()
A. Pa
B. 9Pa/8
C. 7Pa/8
D. -9Pa/8
23.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AB杆B端的弯矩是()
157
A.m
15
kN⋅
B.m
-15
kN⋅
C.m
-6
kN⋅
D.m
6
kN⋅
24.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时,杆端AB 的力矩分配系数是:()
A. 3/32
B. 7/32
C. 15/32
D. 17/32
题24图题25图
25.图示结构中B结点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158
A.m
-4
kN⋅
B.m
kN⋅
-1
C.m
1
kN⋅
D.m
4
kN⋅
26.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力矩分配系数
μ应为:()
BA
A .1/2
B. 4/7
C. 4/5
D. 1
题26图题27图题28图
27.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
μ
BC 为:()
A.0.333
B.0.426
159
C.0.5
D.0.750
28.图示结构中,当结点B作用外力偶M时,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得
M等于: ( )
BA
A.M/3
B.M/2
C.M/7
D.2M/5
29.图示连续梁,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求得结点B的不平衡力矩为: ( )
A.m
kN⋅
-20
B.m
15
kN⋅
C.m
-5
kN⋅
D.m
kN⋅
5
题29图题30图
30.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力矩分配系数
μ应为: ( )
BA
A.1/2
B.4/7
C.4/5
D.1
160
31.下列各结构可直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的为: ( )
32.在力矩分配法中,各杆端之最后弯矩值是: ( )
A. 分配弯矩之代数和
B. 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之代数和
C. 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传递弯矩之代数和
D. 分配弯矩与传递弯矩之代数和
33.图示各结构杆件的E、I、l均相同,上图杆件
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与下列哪个图的劲度
系数(转动刚度)相同.( )
34.杆件AB之A端劲度系数(转动刚度)是: ( )
161
A. 使A端转动单位角度时在B端所施加的外力矩
B. 支座A发生单位角位移时引起的在支座A的反力矩
C. 使B端转动单位角度时在A端所施加的外力矩
D. 端支座发生单位角位移时引起的在支座A的反力矩
35.在力矩分配法中反复进行力矩分配及传递,
结点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愈来愈小,主要
是为: ( )
A. 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1
B. 分配系数<1
C. 传递系数=1/2
D. 传递系数<1
36.在力矩分配法中,刚结点处各杆端力矩分配
系数与该杆端转动刚度(或劲度系数)的关
系为: ( )
A. 前者与后者的绝对值有关
B. 二者无关
162
C. 成反比
D. 成正比
37.力矩分配法是以: ( )
A.力法
B.位移法
C.迭代法
D.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为基础的渐进法
38.在力矩分配法中,转动刚度(劲度)系数表示杆端对下列作用的抵抗能力.( )
A.变形
B.移动
C.转动
D.荷载
3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放松结点的顺序: ( )
A. 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无影响
B. 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有影响
C. 对计算无影响
D. 对计算有影响,而对计算结果无影响
40.在力矩分配法的计算中,当放松某个结点时,其余结点所处状态为: ( )
A. 全部放松
B. 必须全部锁紧
C. 相邻结点放松
163
164
D. 相邻结点锁紧
41. 图示三个主振型形状及其响应的圆频率,三个频率的关系应为: ( )
A. ωωωc b a <<
B.ωωωa
c b <<
C. ωωωb a c <<
D.ωωωc
b a >> 题
41图
题42图 42. 当ωθ>>时,与干扰力P 平衡的力主要是: ( )
A.弹性恢复力
B.阻尼力
C.惯
性力 D.重力
43. 用力矩分配法解图示结构内力时,传递系数分别等于0,-1和1/2的个数各为: ( )
A.2,3,3
B.2,2,4
C.3,1,4
D.3,2,3
题43图题44图
44.力矩分配法对图示结构能否应用: ( )
A.要视各杆刚度情况和具体荷载情况而定
B.要视具体的荷载情况而定
C.不管什么荷载作用均能单独使用
D.根本不能单独使用
45.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系数表示: ( )
A.结点A有单位转角时,在杆AB杆A端产生
的力矩
B.结点A转动时,在AB杆A端产生的力矩
C.结点A上作用单位外力偶时,在AB杆A端
产生的力矩
D.结点A上作用外力偶时,在AB杆A端产生
的力矩
46.图示结构,要使结点B产生单位转角,则在结点B需施加外力偶为: ( )
A.13i
165
B.5i
C.10i
D.8i
题46图题47图
47.欲使图示体系的自振频率增大,在下述办法中可采用: ( )
A.增大质量m
B.将质量m移至梁的跨中位置
C.减小梁的EI
D.将铰支座改为固定支座
48.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为2
+ςω+ω=,
y y y P t m
2()/其中未考虑质体重力,这是因为: ( )
A.重力在弹性力内考虑了
B.重力与其他力相比,可略去不计
C.以重力作用时的静平衡位置为y坐标零点
D.重力是静力,不在动平衡方程中考虑
49.下图中哪一种情况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166
( )
50.在力矩分配法计算中,传递系数C AB为: ( )
A . B端弯矩与A端弯矩的比值
B . A端弯矩与B端弯矩的比值
C . A端转动时,所产生A端弯矩与B端弯矩
的比值
D . A端转动时,所产生B端弯矩与A端弯矩
的比值
三填充题
1.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系数
AC =
μ6/17.BAμ=8/11
题1图题2图
2.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的
167
分配系数
=0。
BC
3.单独使用力矩分配法,仅能解决无结点线位移未知量结构的计算问题。
4.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每平衡一个结点时,按分配系数将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反号
分配至交于该结点的各杆端然后将各杆端
所得的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传递至相应
的另一端。
5.力矩分配法的计算过程可以形象地归纳为:(1)固定结点即加入刚臂;
(2)放松结点即取消刚臂,让结点转动。
6.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各杆端的最后弯
矩等于各杆端的固端弯矩与历次的分配弯
矩、传递弯矩之和。
7.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在进行力矩的分
配与传递之前,需先确定各杆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和固端弯矩。
8.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杆端的最终弯矩等于固端弯矩、分配弯矩及传递弯矩的代数和。
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杆端的分配弯矩等于分配系数与结点不平衡力矩乘积的负值。
10.传递系数C AB表示B端弯矩与A端弯矩的
168
比值。
11.力矩分配法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理论中位移法。
12.结点不平衡力矩通常是汇交于该点各杆固端力矩之代数和。
13.力矩分配法中分配弯矩等于杆端系数乘结点不平衡力矩并改变符号。
14.力矩分配法不需要解联立方程,可直接计算出杆端弯矩。
15.力矩分配法适用于求解连续梁和无侧移(或无结点线位移)刚架的内力。
16.若图示各杆件线刚度i相同,则各杆A端的劲度系数S为:4i,3i,i
17.力矩分配法中各杆件的分配系数不仅取决于该杆件的劲度系数(或转动刚度),而且
取决于同结点其它杆件的劲度系数(或转
动刚度)。
18.力矩分配法中,某结点各杆件近端的分配弯矩等于反号(向)后的不平衡力矩(约
束力矩)乘以力矩分配系数。
169
19.传递系数C表示当杆件近端有转角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它与远端的支
承情况有关。
.
20.力矩分配法中,杆端的抗弯劲度(转动刚度)不仅与该杆的线刚度有关,而且与该
杆另一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21.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进行第一轮分配时,结点的不平衡力矩为作用于结
点的力偶,固端弯矩及传递弯矩的代数和。
22.在力矩分配法中,传递系数C等于当近端转动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对
于远端固定杆C等于0.5,远端滑动杆C
等于-1。
23.AB杆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 AB与杆件刚度和B端支承条件有关。
24.力矩分配法中分配弯矩是不平衡力矩乘以分配系数。
25.等截面直杆的刚度(劲度)系数与线刚度和远端支承有关。
26.力矩分配法中涉及到的三个系数是:劲度系数,分配系数,传递系数。
27.图示结构AC杆A端的分配系数
170
μ=4/7=0.571。
AC
题27图题28图
28.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的分配系数
μ=0,ACμ=1,AEμ=0.2。
AB
2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时,随着计算轮数的增加,各结点的不平衡力矩、分配与传递弯矩数愈来愈小,是因为分配系数与传递系数均不大于1。
30.杆端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等于使杆端产生单位转角时需要施加的力矩,它杆件线刚度和远端约束有关。
四分析题
1.求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
已知P=400kN各杆件EI相同。
171
2. 作图示结构的M图,各杆件EI相同。
利用对称性
3. 计算图示结构杆件端AB的分配系数。
AB
EI=常数。
18/73或0.247
4. 求图示连续梁的力矩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
172
5. 求图示刚架的力矩分配系数。
EI=常数。
6. 求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
7. 已知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为:
,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并作出M图。
173
8.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已知EI=常数,。
9.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已知EI=常数,。
10. 作图示结构的M图。
各杆长均为l,I为线刚度。
11. 求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
EI=常数。
174
12. 试写出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
各杆刚度比值如图所示。
13. 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
175
14. 试写出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
(各杆刚度比值如图所示)。
15. 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
或
16. 求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
176
177
17. 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
EI=常数。
18. 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
端
弯矩。
设支
座下沉
0.03,B
m =∆EI=42000kN 2
m
19. 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
M F BA和M F BC 。
EI=常数。
20. 求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系数。
21. 求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
EI=常数。
178
22. 图示结构三杆长度均为L,EI=常数。
求力矩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
23. 求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
EI=常数。
24.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M图。
已知:
q=20kN/m,
0100kN m
M
179
25. 已知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为。
试作M图。
26. 图a所示结构,力矩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如图b所示。
试作结构M图。
(循环二次,小数点后取两位数)。
27. 图示连续梁,每跨为等截面,已知力矩分
配系数为:
μ=0.6,BCμ=0.4, CBμ=0.5,
BA
μ=0.5。
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并作出M CD
180
图。
(计算二轮,取二位小数)。
固端弯矩分配、传递如上图
28.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M 图。
已知。
(每结点分配两次)。
29. 试利用对称性,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
181
构,并作M图。
EI=常数。
(计算二轮)。
利用对称性
30.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图。
EI=常数。
(计算二轮)。
182
31.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图。
32.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对称结构,并作M 图。
E=常数。
(计算二轮,取一位小数)。
分配、传递
3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对称结构,并作M 图。
EI=常数。
183
利用对称性取1/4结构计算,
分配、传递
34.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并作M图。
E=常数。
(计算二轮,取一位小数)。
提示
分配传递
184
35.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连续梁的M图。
(计算二轮)。
36.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连续梁的M图。
EI=常数。
(计算二轮)。
185
37. 用力矩分配法绘制图示连续梁的M图。
EI=常数。
(计算二轮)。
38.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对称刚架的M图。
EI=常数。
186
39.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并作M图。
EI=常数。
分配、传递
40.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对称性利用
187
188
分配系数、固端弯矩
0.50.50
40CA CD CB
F CD
kN m
M
====-μμ
μ
M 图
41.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并作M 图。
(计算二轮)。
分配系数:
固端弯矩和结点最初不平衡弯矩:
弯矩分配,传递过程(略)
作M 图
42.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对称结构的M图。
已知P=10kN,,EI=常数。
取半结构
43.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M图。
(EI=常数)。
189
分解荷载,取半结构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