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创新
摘要:针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服务理念;二是加强数字馆藏建设;三是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服务;四是加强队伍建设。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信息服务;特点;创新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1.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多元化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已不仅仅是本馆的馆藏文献资料,而且还包括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向馆外“索取”的文献信息。
各种书目数据库、图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声像多媒体记录等电子文献信息产品的上网,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规模进一步扩大。
2.服务内容精品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及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方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不仅实现了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而且信息用户的需求正日益从完备充分向及时精确转变,逐步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点是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即按照用户特定需要搜集信息,并进行重组,有针对性地生产出二次、三次信息产品,如综述、评论、专题研究报告、动态分析等,通过网络进行高级咨询服务。
3.服务对象个性化
随着用户信息意识和检索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共性检索服务,他们希望享有更符合个性检索需求的信息服务方式。
尤其是一些有特殊专业检索需求的用户,他们提出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将成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向之一。
在个性化信息服务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被充分体现,无论是面对面的咨询,还是通过网络交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4.服务手段现代化
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日益增多,计算机在信息服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以手工检索及以纸质形式传递的信息服务方式逐渐被方便快捷的计算机、互联网上操作所取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突出显示了其“无墙化”的特征,读者更多地采取了远程终端访问主机的方式进行信息查询,打破了传统图书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节省
了信息服务人员和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5.服务范围社会化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共享性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需求用户的数量大大增加,范围迅速扩大,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性。
社会上的各类人群以至每一位成员都将是信息和知识的需求者,因而使得图书馆信息服务对象的多元化特点日益突出,服务群体庞大。
由于他们的职业、专业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个体的知识储备不同,对信息需求的方向、角度、范围、要求也不同,也就形成了具有不同层次信息需求的社会阶层。
6.服务人员多能化
网络环境下要求信息服务人员一专多能。
因为信息服务人员既是文献资源的组织者、提供者、传递者,又是获取文献信息的指导者,网上文献资源利用的中介者。
面对全新载体文献、全新的用户、全新学科知识的应用者,信息服务人员不仅要具备网络操作和信息开发、检索、维护的技能,有效使用网上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便于全面迅速准确地了解、选择和获取信息资源;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
信息服务人员只有具备了超前敏锐的服务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以及娴熟的计算机信息检索技能,用自己的行动服务于读者,才能在所承载的服务中承担起信息资源管理者、网络导航员、知识导航员等多能化新角色。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策略
1.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服务理念
良好的服务理念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
随着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定要更新观念,要树立现代服务理念,要与时俱进,要适应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并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及时、广泛地传播信息,并承担起网络导航员的任务,利用自己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有用的可靠信息。
2.加强数字馆藏建设
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应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既着眼于本馆的特色藏书建设,又要注重电子出版物的收藏。
但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订购所有的电子全文文献,因此要利用网络优势,通过链接系统软件,为订购单位提供各种链接,使数据库与全文电子文献、馆藏目录、互联网相关站点、文献传递中心、最终用户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形成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体系,这种联系是全方位和立体性的。
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社会之间联系更加密切,信息服务活动不仅作用于信息服务用户的过程,而且还参与社会知识扩大再生产,从而构成了
纵横交错的立体性信息服务网络。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特色鲜明的馆藏文献体系,进一步拓宽服务渠,为读者提供更好、更新的服务。
3.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图书馆对本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的利用方面存在轻视现象,忽视了对新技术条件下读者服务工作开拓、创新方面的研究,致使现有的资源和设备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图书馆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重点研究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只有这样,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满足读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图书馆除了提供传统的书刊借阅服务以外,所面临的新任务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搜集、整理、加工,提供增值的信息知识。
4.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的建设,是网络环境下搞好信息服务工作的关键。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只有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有图书馆专业业务知识,又掌握一定计算机操作和网络运用技术的人员,才能胜任现代技术环境下信息服务工作,才能保障读者服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在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迅速普及与发展的前提下,信息用户对图书馆的服务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他们希望通过网络获得方便、快捷、个性、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
图书馆员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应充分认识和理解网络技术对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以及读者服务的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从而不断激发他们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技术、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的热情和紧迫感。
图书馆管理者要针对信息服务环境的变化、读者的需要以及图书馆员不相适应的局面,重视培养网络信息服务的“导航员”,加大馆员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史田华.因特网个性化信息服务[J].情报资料工作,2002(1)
[2]高辉.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4,(4).
[3]唐曙南.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