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照相记忆的训练方法是怎样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脑照相记忆的训练方法是怎样的
照相记忆不是特别的能力,就是眼脑直印就是说眼睛看到什么就在大脑浮现什么。

右脑照相记忆的训练方法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编整理右脑照相记忆的训练方法的资料,仅供参考。

右脑照相记忆的训练方法
首先要说明的是,照相记忆并不像记忆术那样,很快就能看到效果,可能练习了很长时间,也毫无进展。

而我本人也没有获得这样的能力。

训练方法有好几种,都来自《超右脑照相记忆法》这本书。

总结一下大概有如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黄卡曼陀罗的训练
这种方式来源于藏传佛教的密宗,佛教的目的并在于提高记忆力,如果说可以提高记忆力,那也只是副产品。

超出常人的能力,佛教称之为神通,佛教是不提倡神通的,南怀瑾先生说神通有一个二师兄,叫做神经。

确实有媒体报道,有一些人拥有超出超人的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语言能力等等。

往往这些人都存在着一些缺陷,被称之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黄卡的目的在于能够产生心像,有意识的产生类似于梦境的场景,这种现象已经和神经病人相去不远了,神经病人有时候声称前面有个什么什么,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但在他看来可能是真的可以看到。

因此对于这种方式,不能盲目的练习,除非你对佛教已经很了解了。

黄卡曼陀罗的练习方式,实际上是佛教所说的观想,藏传佛教的密宗是比较注重观想的,汉传佛教也讲观想,如《观想无量寿佛经》中有观想落日的方法。

据说儿童可以用这种方式训练,获得照相记忆的能力,可以一下子记住一页纸上全部的文字,需要用的时候,可以如实的重现。

再加上波动速读的训练,读完一本书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一页一页的翻过去,而不是一行一行的读。

另外,也有人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
种能力会逐渐消失。

记忆术的训练方法
除了普通的记忆术的方式以外,有1000图的方法,书中称之为《映像》,一开始需要用联想编故事的方式,将1000张图片记住,与记忆术不同,这里是直接根据图片来联想,不需要编码的转换,所以更容易一些,也更好理解了。

记住所有的图片以后,还有配套的cd,一遍播放图片,一遍播放图片的名字,练习者最好跟着cd念。

cd还需要被加速,按照七田真的说法,加速以后左脑就无法处理了,因此可以训练右脑记忆。

这种方式是值得推荐的,书中称"适合于成人的右脑开发教材"。

1000图的图片是不难找到的,cd的话网络上也有一个视频,利用视频播放器就可以加速。

有一个联想练习的功能,这样个功能可以把编码的图片随机排列,然后只记图片,专门练习联想,不过这个功能只是简单的排列一下图片和记数字的时候显示数字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把数字换成了图片。

我自己试了一下只记图片,比记词语和数字要轻松,用来练习联想还是可以的。

虚空藏真言
这同样是佛教的内容,书中的描述并不详细,只说弘法大师空海,通过念诵真言获得了过目不忘的能力,书中认为通过简短的无意义的句子都可以达到目的,打开右脑的回路。

不过根据佛教的观点,发音是不能搞错的,有一点偏差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搞错,否则频率就不对了。

另外,佛教的观点,念佛或者念咒可以得到佛力加持,是一种二力法门,所谓二力,就是说一方面要靠自己努力,另一方面,有另外一种力量,佛或者菩萨在无形中提供帮助。

念佛念咒也是诸多的要领,否则是"喊破喉咙也枉然"。

通常科学人士需要避开宗教的话题,七田真是个博士,黄卡、曼陀罗、虚空藏真言本来是佛教的内容,书中只采用了训练方法,去除了宗教的成分(也有可能书在翻译的时候有所删减)。

当然,本人也并非宗教人士,不做过多的说明。

素读
所谓素读就是背诵,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现在的学校认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认为背诵没有用,不重视记忆。

素读和一般意义上的背诵是有所区别的,针对于儿童,儿童是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的,比如《大学》《论语》,他跟本就不知道什么意思,因此记住的是读音本身,依靠读音本有的韵律,所以素读是依靠声音来记忆的,声音本身也是一种形象,属于右脑记忆。

南怀瑾先生是接受中国传统的教育,在一篇倡导儿童读经的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譬如你们说,我的书看得那么多,记忆力那么好,我也常讲,因为我心里没有事,脑子心里清净,甚至小的时候看过哪本书上的好句子好的道理记下来,平常连影子都没有,是空的,碰到某一个环境,这句话,连当年在什么本子上、是什么样的纸、什么颜色的、第几行,像电视一样很清楚就呈献了,就是那么容易,你才了解人的生命自性的功能。

这是背诵的道理。

----《南怀瑾讲述:儿童为什么要背诵经典》
据说,古人上学是不用课本的,需要学的内容都在很小的时候,先背下来,古书也是不带标点的,一页纸上的写多少个字有多少行都是统一的,事先背过,老师上课时提到第几页第几行的内容,大家都知道。

在利玛窦的传记中,利玛窦把记忆术的内容写成一本书送给当时的巡抚,当时的中国人并不重视这本书,传记中称,中国已经有一套记忆实践体系,这种体系应该就是素读,否则如此神奇的技术怎么会不受重视呢。

有人希望将记忆术中技巧教给自己的孩子,但如果孩子很小,这种方式是不适合的,他根本不能理解编码转换是怎么回事,也不理解定桩联想是干什么,这是很繁琐的,真要教的话也是费时费力的事,需要慢慢引导,另外这种方式也是不自然的,不符合孩子的天性。

对于儿童的记忆训练非常简单,只要肯背就好了,就像唱歌一样,
记的是声音本身。

背诵没有什么不好,也符合中国的传统,关于理解的问题,南先生也说了:
背诵使人意志专一,训练脑,同时加强思想,一边尽管背诵,不要去思考,理性思考的作用自然会起来。

这就是《大学》所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等于在做工夫,不但能使人思考的理性发展,同时增加记忆的能力,这中间有止定的工夫。

照相回忆法VS照相记忆法
照相记忆是难以把握的能力:
一般人对于照相记忆能力的理解,大概就是拥有像照相机那样的记忆方式,“喀嚓”一下,就立刻把一整页书的内容拍下来,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随时从大脑中调出来。

那么,是否真的有人练成了这种能力呢?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不排除古今中外有人拥有这样的神奇本领。

然而,就七田真一系列书中所举的例子来看,他所说的“照相记忆”,更多的是一种比喻,用来比喻说一个人可以记得很快、并且记得很清晰,不容易忘记。

而并不是说能够确切地训练出“喀嚓”一下就能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差错的照相记忆能力。

当然,古今中外,确实也有不少的例子提到,某某人能够看一遍,就把整本书的内容一字不差地记下来了。

然而,是否能够像照相机那样,连标点符号都能记清楚,或者说这种能力是否能够运用在一起资料之中(例如毫无规律的数字或毫无意义的符号),那就不得而知了。

甚至,这种能力是否能够随时随地用出来,那就更加无法考究了。

相比而言,七田真所说的“波动速读”能力,倒是比较确切能训练出来的(当然,也是小孩比较容易训练)。

波动速读,以肉眼几乎无法看清书中内容的速度来翻书,但同时却可以很快地读完书本的内容,并且可以把书中的主要内容(有时候甚至是一些细节内容)都记得非常清楚。

这样的能力,经过科学训练的小孩,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国内外的例子也很多。

然而,波动速读,是一种理解性质的阅读与记忆,而不是像照相记忆那样的精确记忆。

对于那些抽象的、无规律的资料,波动速读是难有用武之地的。

例如,面对一屏幕的无规律数字,即便拥有波动速读能力,也只能干瞪眼,无法像记忆大师那样做到短短几分钟就能记住,并且倒背如流。

其实,我们不一定要那么死板地认定“喀嚓”一下的照相记忆能力是否真正存在,或是否能真正训练出来。

我们只需要明白,人的记忆力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不断去琢磨更好的方法,不断进行训练实践,那么,我们的记忆力就会不断得到提升!
事实上,即便不能做到“喀嚓”一下就记住,但如果稍微看两三遍,就能记得很牢、记得很清晰,那也是一种非常令人羡慕的记忆能力了。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训练,让我们记忆力不断提升,乃至于达到普通人所羡慕的“出神入化”的境界呢?
图像记忆VS照相记忆: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直接训练照相记忆,到最后可能毫无收获,连热情和信心都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比较靠谱的做法,是从图像记忆方法开始训练。

我们中国记忆力训练网所一直倡导的图像记忆方法,是得到无数事实和无数人所验证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大大提升记忆能力。

无论是用在记忆中文、数据、还是英语单词乃至英语课文,其效率都比死记硬背的方法要高很多!
当然,要通过图像记忆法的训练来提升记忆能力,这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运用、实践、训练,才能真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假如真的有“喀嚓”一下的照相记忆存在,那么,图像记忆跟照相记忆比起来,确实会稍逊一筹。

对于一页资料,以照相记忆的速度,大概只需要一秒左右就能记住,而且永远不会忘记。

而如果运用图像记忆,那还得慢慢去想图像,如果是比较陌生的抽象资料,那估计还得费不少心思去琢磨如何把关键词转化为图像,然后还需要多想几遍才能记住(当然,这个过程随着图像记忆方法运用的不断熟练,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快速)。

过一段时间当然还可能会忘记,所以还需要偶尔复习。

虽然,图像记忆比起大多数人的死记硬背方法,其记忆的效率可能会提高10倍以上,对于某些资料,记忆效率还有可能会提高100倍以上。

然而,图像记忆的效率跟照相记忆(如果真的存在的话)比起来,还是要落后很多的,呵呵。

因此,如果有人在图像记忆的基础之上,还希望能做到更好,还希望能尝试一下照相记忆,这种心态也是完全能理解的。

抛开照相记忆不谈,如果有一种神奇的记忆能力,能够让我们非常轻松、甚至毫不费力就记住许多资料,而且不容易忘记,那么,相信很多人都渴望拥有这种神奇的记忆能力。

图像记忆虽然也非常有效,然而,图像记忆的最大特点是记得牢固,而并不一定会记得很快(当然,比起死记硬背来说,还是要快很多了)。

即便是一个图像记忆方法运用很熟练的记忆大师,遇到一些比较陌生的抽象资料,也需要花很大功夫来研究如何把资料转化为图像,这个过程倒并不一定非常轻松,呵呵。

那么,这种虽然比不上照相记忆“喀嚓”一下,但却比图像记忆要更轻松更快速更牢固的神奇记忆能力,是否存在呢?如果存在,是否能通过训练来获得呢?
神奇记忆能力的特点:
事实上,没有经过刻意的训练,天生就拥有神奇记忆能力的人,不仅存在,而且数量还是不少的。

即便不说历史上那些记忆力出色的名人,几乎每个人的身边,都存在着一些记忆力特别好的人。

例如我们在读书时代,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身边的同学之中,有没有几个记忆力非常好的人?应该都是有的。

对这些记忆力特别好的同学来说,他们的记忆力是天生的好。

一篇课文,读两三遍就能轻松记住了,而且可以记得很牢,到考试的时候还能够一字不差地用出来。

如果要问他们是怎么记的,他们自己估计也不太清楚,反正读两遍就记住了,呵呵。

那么,这种不需要刻意运用某些方法(例如图像记忆法)的神奇记忆力,是否能够模仿,是否能够通过训练而获得呢?
事实上是可以的。

在多年的面授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天生记忆力非常好的学生。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记忆力好的人,他们在回忆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仅能够完整回忆出原文,而能够回忆出某个词语或某段文字大概在文中的哪个位置!
也就是说,他们的回忆,往往是带有视觉特征的!仿佛能够看到文字或资料在眼前展开!
我们研究了古今中外许多拥有特别记忆力的人,发现他们在回忆的时候,也都有着这个同样的特点。

往往记忆力越好的人,回忆时候的这种视觉特征越明显。

例如与爱迪生齐名的天才发明家特斯拉,在他的自传中就常常提到,当他在思考问题,或回忆某些资料的时候,他的额前就会经常出现清晰的画面,真的能够看到那些他所需要的资料!
所以,我们总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特征:那就是记忆力好的人,在他们回忆的时候,往往能够在闭上眼睛之后,通过额前的“虚拟屏幕”来进行回忆!
记忆力越是神奇的人,这种通过虚拟屏幕来回忆的特征就越明显。

对于需要回忆的资料,透过额前的虚拟屏幕,有些人是能清晰地看见,而我们身边的大部分记忆力好的人,则是可以模糊地看见,或者仿佛能够看见!
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
记忆能力,是跟额前虚拟屏幕的清晰度有关的,想象越清晰,记忆力就会越强。

既然记忆能力的重点是跟额前的虚拟屏幕有关,也就是说,跟清
晰的想象力有关,那么,我们的记忆力训练,如果围绕着这个主角来进行,就会更直接更有效。

因此,在图像记忆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而且是直指根本的记忆力训练方法:照相回忆法!
什么叫照相回忆呢?
照相回忆是指,当我们在回忆资料的时候(文字、数字、图像等),尽量闭上眼睛,有意识地想象额前出现一个虚拟的屏幕,我们所需要回忆的资料就清晰地显现在这个虚拟的屏幕上,我们只要看着这个屏幕,就能把所需要的资料一个不漏地回忆出来。

回忆的时候仿佛是看着一张照片来进行回忆一样,所以称之为“照相回忆”。

刚开始,我们闭上眼睛,可能什么图像都看不到,或者非常模糊、似有似无,但是经过训练之后,我们就慢慢能够清晰地看到屏幕上的内容。

事实上,我们小的时候,那种想象都是非常清晰的,所想象的东西,好像真的在眼前一般。

只是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想象力慢慢减退了(想象力减退的原因在“右脑开发”课程里有详细的讲解)。

然而经过训练之后,这种想象力是可以慢慢恢复到清晰状态的。

声音回忆VS图像回忆VS文字回忆:
为什么照相回忆的训练,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神奇的记忆能力呢?照相回忆的原理究竟是怎样的?
当我们记忆的时候,根据记忆的内容,往往可以分为三种记忆方式:声音记忆、图像记忆、文字记忆。

声音记忆指的是我们记住了许多声音,例如音乐。

事实上,死记硬背的时候(例如背课文、背单词),我们往往记住的是声音。

图像记忆则是指我们记住了许多图像,例如动画片、电影等等。

文字记忆则是指我们记住了抽象资料的形状、外形,例如这些符号:&、#、*。

当我们刚开始学认字的时候,那么多的生字,也是用文字记忆的方式来记住它们的笔画顺序和外形的。

我们为什么能够写出a、b、c这些英文字母,是因为我们记住了它们的外形。

现在我们记一些比较陌生、不太会读的字,也是用文字记忆的方式,例如:俜、偒、殛。

声音记忆是通过耳朵进行,而图像记忆和文字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进行。

图像记忆跟文字记忆的区别是,前者往往用来记那些生动活泼的图像、动画等,而后者则是记那些抽象的资料。

既然在记忆的时候有三种方式,那么,我们在回忆的时候,同样也有三种回忆方式:声音回忆、图像回忆、文字回忆。

死记硬背的时候,往往是运用声音记忆,把文字或单词,通过反复诵读,变成了声音而储存在大脑中。

当我们回忆的时候,这些声音就条件反射般地回荡在我们的脑海中,这称之为“声音回忆”。

例如请你回忆一下你的手机号,或者说出“书本”的英文单词。

是不是立刻有一些声音从大脑中冒出来?
声音记忆的效率是很低的,所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让绝大多数学生觉得很痛苦。

只有一小部分天生对声音记忆很敏感的人,他们喜欢诵读的方式,读两三遍就记住了。

而大多数人则苦恼于声音记忆的“忘了又记,记了又忘”。

图像回忆则是直接回忆出生动活泼的图像,例如回想一下今天的经历,或者回忆某部电影,或回忆某个让你记忆犹新的场面。

基本上,每个人的图像记忆能力都是非常强的,例如,看电影看一遍就能记住,而不需要反复复习,呵呵。

记忆大师善于把所要记的资料转化为图像,在回忆的时候,脑海中会轻松地冒出生动的图像。

文字回忆则是从脑海中直接蹦出文字或形状,例如,请你回忆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样子,或请你想出读音为“tong”的字,这个时候,你的脑海中是否就冒出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既不是声音、也不是图像,我们统一把它们称之为文字回忆。

如果我们记忆一篇课文,或者记忆几个英语单词,记忆效率低的人往往运用声音记忆,而回忆的也是声音;记忆大师往往运用图像记忆,回忆的时候也是图像;然而天生拥有神奇记忆力的人,不管他们运用的是什么记忆方式,然而当他们回忆的时候,往往是偏向于文字回忆,也就是说,他们能够直接在脑海中浮现出文字,文字浮现越清晰的人,记忆力就越强。

照相回忆法训练原理:
既然文字回忆方式跟记忆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在记忆的时候,直接盯着课文或单词看,只是看而不去读,然后闭上眼睛回忆,这样能帮助我们提升记忆能力吗?
这样做大概是不行的。

因为,回忆的时候偏向于文字回忆,不代表记忆的时候也单纯运用文字记忆。

如果要训练照相回忆的能力,首先需要快速地记住,这个时候往往运用图像记忆的方式更为有效。

关键在于,当我们回忆的时候,不仅要回忆出图像和声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闭上眼睛,尽可能地在眼前回忆出相应的文字。

例如,我们如果要记忆这段文字,《中庸》首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当我们要用这段短文来训练照相回忆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运用死记硬背或者图像记忆的方法,把这段短文记住。

记住之后,我们还要闭上眼睛来检验,可以先想象两眼眉心前面的空间出现一个虚拟的屏幕,看看这个屏幕上是否能够浮现出这段文字。

许多小孩都能清晰地构想出这样一个额前的虚拟屏幕。

成年人一般很难清晰地构想出来,然而经过长期训练,还是可以慢慢做到的。

为了更好地检验我们能够回忆出某个词的大概位置,我们可以给其中某些提示词作一个记号,看看回忆的时候,是否能把这些词语的位置也回忆出来。

事实上,照相回忆法训练的关键,就是在记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闭目回忆,尽可能让所记住的资料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养成这样的习惯,通过长久的训练,我们的想象力会越来越清晰,眼前能够浮现出像照片那样清晰的图像,那么,我们的记忆能力就会不断提升,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照相回忆VS图像记忆:
事实上,照相回忆是在图像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而来的。

因为要达到照相回忆的效果,首先需要把资料记住,而要记住资料,图像记忆法比起死记硬背自然是有效得多。

大多数人在回忆文章等资料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对文字的回忆,包括许多记忆大师在回忆的时候,也很少注重文字的视觉回忆,所以,虽然文章记住了,但却不知道哪个词语在文章中的哪个方位。

记住文章每段话甚至每个字的大概位置,对于学习来说并没有直接的好处,所以这也是一般人忽略文字回忆的原因。

然而,养成文字回忆的习惯,对于训练想象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如果你去询问一些天生记忆特别好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往往能够记住某个词或某段话在文章中的大概方位。

而通常记忆力差的人就做不到这一点。

可见,文字回忆的能力跟记忆力是有很大关系的。

记忆大师往往是运用图像记忆方法的高手。

然而,记忆大师同样也可以通过照相回忆法的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让自己的记忆能力不断精进。

或许有一天会发现,对许多资料,不必刻意运用图像记忆的方法,只需要稍微看一两遍,也能够很轻松地记住了。

照相回忆VS照相记忆
照相回忆法不跟照相记忆法相同的地方在于,回忆的时候,都是通过眼前浮现文字(或照片)等形式来进行的,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文一字一句所在的位置。

而两者不同的地方则在于,照相记忆法强调在记的时候是“喀嚓”一下就记住了,而照相回忆法在记忆的时候可能会相对慢一些,同时需要图像记忆方法的配合。

还有一个很大不同的地方是,照相记忆法大概只适合7岁以下的小朋友训练,而照相回忆法,则适合所有人(包括大人和小孩)进行训练。

尤其对于成人来说,照相记忆能力几乎是不大可能训练出来了,然而照相回忆的能力,则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甚至照相回忆训练到了一定程度,说不定也会出现类似照相记忆那种“喀嚓”一下就能记住的能力。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目的是要拥有超凡的记忆力,而不一定是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