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4 免疫调节(Ⅰ)优质课件 新
_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一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一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c4570e9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c.png)
通过激素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些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或性激素类似物),对青少年的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
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 )A.糖类 B.脂质C.蛋白质 D.核酸【解析】性激素属于脂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性激素、胆固醇、维生素D,故B正确。
A、C、D错误。
【答案】 B2.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C.雌激素和孕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解析】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胰岛素降低血糖,为拮抗作用,A正确。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促进生长发育,为协同作用,B错。
雌激素和孕激素与生殖相关,为协同作用,C 错。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二者为分级管理关系,D错。
【答案】 A3.正常的情况下,人体内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D.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解析】人体进食后,因为糖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呈升高趋势,此时,胰岛B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同时胰岛素会抑制胰岛A细胞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所减少,以维持血糖的平衡,BCD错误;A正确。
【答案】 A4.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的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 D.①②③【解析】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①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②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③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④正确;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⑤错误。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https://img.taocdn.com/s3/m/383c8ee76f1aff00bed51e6f.png)
膜或树突膜 。
神经 递质受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3)一般情况下每Co一p神yr经ig元ht的20轴0突4-末20梢1与1 A其s他po神s经e 元Pt的y 细Lt胞d.体或树突形成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实验分析:
Evaluation only.
C(1r)e刺a激tebd点w,it电h A流s计po指s针e.发Sl生ide几s次fo偏r 转.N?ET 3答.案5 Clie解n析t Profile 5.2.0.0.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一题多变
Ⅰ、Ⅱ放大后如图,据图判断正误: 答案
(1)电信号到达“1”时,依赖“3”结构中
的化学物质传递到Ⅱ,但到达Ⅱ时又转换
为电信号( √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递E质v受al体uation only.
突触间隙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突ro触fi后le膜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请填写图2中各序号名称。如图1常见突触类型有轴突—细胞体型 (甲) 和 轴突—树突型 (乙)。e的化学本质为 糖蛋白 。
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344e3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5.png)
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答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四、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二)思考与讨论1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三)思考与讨论2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四)资料分析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
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五)思考与讨论3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六)旁栏思考题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
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
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
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七)练习基础题 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拓展题 1.b、c、d、e。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二章: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二章: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916d8a070066f5335a8121d8.png)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材分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尤其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
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2课时内容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生命活动,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人脑的高级功能很复杂,教材选取了语言文字、学习和记忆两方面内容给予简单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⑵人脑的高级功能。
[解决方法]⑴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
⑵先让学生弄清楚突触的结构,设置相关问题讲解。
⑶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决方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动态过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六、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第1课时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2.4 免疫调节
![2.4 免疫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eb71fb43c850ad02de8041df.png)
少数病原体直接刺激B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B细胞接受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 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 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 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抗原 浆细胞 B细胞 抗原 记忆细胞
抗体
2 细 胞 免 疫
若病原体侵入到机 体细胞,体液中的抗体 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就 要靠细胞免疫来消灭和 排除这些病原体。 T细胞在接受抗原 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 成效应T细胞,效应T 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 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 使这些细胞裂解死 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 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 消灭.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皮肤和黏膜组成)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 成)
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皮肤和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作用 属哪种免疫?
天 花 侵入 人 产生 抵抗天花病 天花病毒 病 体 毒的物质 消灭 毒 (病原体) (特殊蛋白质)
例
抗 原
抗 体
1 体液免 疫
抗原
抗体
浆细胞 T细胞 B细胞
抗 体 与 抗 原 结 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吞噬细胞
记忆细胞
大多数病原体要经过吞噬细胞处理使病原体所特有的抗 原暴露出来,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 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
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2课时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
![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2课时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https://img.taocdn.com/s3/m/3f7f435450e2524de5187eea.png)
第2课时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学习目标] 1.构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型,理解反馈调节的内容。
2.举例说明激素调节的特点。
一、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依据下面的甲状腺活动的调节图示,回答问题:(1)图中有三级腺体,分别为:a.下丘脑、 b.垂体、c.甲状腺。
(2)图中有三级激素,依次为: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3)图中“+”、“-”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
2.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的控制方式,我们称之为分级调节。
3.据图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是怎样的?答案下丘脑、垂体的调节结果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增高到一定程度,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二、激素调节的特点1.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4 mg/mL,而1 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 200 kJ。
这体现了激素调节的什么特点?答案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怎么到作用部位去发挥作用?答案需要通过体液运输。
3.图中的激素随血液流经全身,但是只作用于B类细胞,这体现了激素调节的什么特点?答案说明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4.为什么说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答案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而是通过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细胞的生理活动。
所以说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5. 动物激素与酶的比较比较项目动物激素酶区别来源内分泌腺器官(或细胞) 活细胞本质蛋白质、脂质(固醇)等蛋白质或RNA作用条件与神经调节密切联系受温度、pH等理化因素制约调节机理作为信号分子传递信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相同点微量和高效;特异性一、例析激素的分级和反馈调节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
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1. 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是哪个结构?答案下丘脑。
2-4免疫调节
![2-4免疫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440dda44f7ec4afe04a1dfd7.png)
必修③
第2章 第4节
情境导入
人 教 版 生 物
必修③
第2章 第4节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这样一个设想:如果身体的某 一个器官出现病症,能不能像机器更换零件一样更换器 官?据统计, 世界上约有 4 000 万盲人, 其中因角膜病变 失明的约占一半。人们曾试图给这些盲人换上动物的角 膜,但移植上去的角膜不能在人眼上“安家落户”,很 快就溶化掉。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 呢? 提示:这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移植的器官对于 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
必修③ 第2章 第4节
人 教 版 生 物
人 教 版 生 物
必修③
第2章 第4节
问题探讨 1.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 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 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不能。 3.会。
人 教 版 生 物
必修③
第2章 第4节
资料分析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 细胞的多少与 HIV 浓 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HIV 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 T 细胞,使 T 细 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 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T 细胞在人 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3.约 9 年。刻不容缓。
人 教 版 生 物
必修③
第2章 第4节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反应的物质。 2.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①第一道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道防线:________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和________细胞。 (2)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课时反射与体温调节教案(必修3)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课时反射与体温调节教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4669a8a784868762caaed545.png)
第4课时 反射与体温调节学考要求一、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思考 变形虫、眼虫等原生动物对强光所做出的反应,能称为反射吗?为什么? 答案 不能。
因为变形虫、眼虫等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考 若刺激人的坐骨神经会引起肌肉的收缩,此现象属于反射吗?为什么? 答案 不属于。
因为反射弧不完整。
3.反射弧的两种类型(1)依据:根据参与的神经元数目。
(2)类型⎩⎪⎨⎪⎧二元反射弧,如膝反射多元反射弧,如同侧屈反射助学巧记 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5点提示(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元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反射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3)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此为二元反射弧)。
(4)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5)感觉≠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形成,感觉则仅限于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感觉(不经过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环节)。
探究1——科学探究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阅读教材,试结合下面膝反射图示思考:(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
(2)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什么?这种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案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
(3)完成膝反射的反射弧,其感受器、反射中枢、效应器分别是什么?答案其感受器是肌梭,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效应器是股四头肌(伸肌)。
(4)假若在C、D之间剪断,在D处给予适宜刺激,小腿抬起。
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小腿无反应。
这两个过程都不(填“前者”“后者”“都”或“都不”)是反射,说明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体温调节》教学设计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体温调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bc5b0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4.png)
课程篇体温调节属于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中的一个实例。
该实例充分地反映出人体在进行生命活动调节时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密不可分的。
在两者的共同协调与配合下,体温得以维持稳定,从而保证了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之前所学内容的一个综合运用,同时又对其进行巩固和提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命体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等观点,最终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一、学习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缺乏整体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所以我采取小组合作、模型构建并借助希沃5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的容量。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能用生命体的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
2.运用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的方法,阐述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3.通过学习体温调节,认识到体温调节的意义和正确看待体温变化对机体的作用及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体温调节的过程。
难点: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引入: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些区域温度高达46℃,有些却低至-70℃,就在这如此寒冷与炎热的地方,居然有人类的居住!同时运用希沃5软件“学科工具”呈现地球的立体图片,并设疑:人体正常的体温范围是36~37℃,那当地的居民依赖何种调节使其能够适应如此极端的气候?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设置,以设疑的方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主题,同时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一)寒冷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22体温调节的过程,完成下面的问题:(1)人体的体温感受器与调节中枢分别是哪些?(2)当外界环境寒冷时,人体哪些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3)当外界炎热时,人体的体温如何调节?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置有利于训练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自主思考的意识。
_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四Ⅰ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四Ⅰ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40089a0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4.png)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Ⅰ)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没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C.斯他林和贝利斯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答案 A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随血液运输到胰腺,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下列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 )。
①甲状腺②唾液腺③肾上腺④脑垂体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B解析内分泌腺是指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的腺体。
本题中仅唾液腺不属于内分泌腺。
3.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调节的机制是反馈调节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C.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D.肌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答案 D解析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
4.消渴症有如下特征:“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多溲而豪浊不止”。
该病的发生与下列什么腺体异常有关( )。
A.甲状腺 B.胰岛 C.胸腺 D.肾上腺答案 B解析从所列举的症状来看,应该为糖尿病症状,而糖尿病是因为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受损所致。
5.如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答案 C解析午餐后,人体中的血糖含量上升,为a曲线,然后胰岛素含量上升为b曲线,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为c曲线。
巩固提升6.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甲状腺激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促性腺激素答案 D解析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进卵巢产生更多的卵细胞。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版,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f40fc476eeaeaad1f33025.png)
一、选择题1.对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胰岛素分泌不足产热也将不足B.醛固酮通过影响盐的排泄调节体温C.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时,血糖不能保证正常产热所需D.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产热上是拮抗的2.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3.下图能正确反映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激素(TH)含量变化的是 ( )4.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抗体不一定是蛋白质,但吞噬细胞一定是免疫细胞②抗原不一定必须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B细胞,但一定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T细胞③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但遗传病患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④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但形状大小相同的一定是同源染色体(不考虑变异)⑤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含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等位基因(不考虑变异)⑥常染色体上的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一定相等;但在一对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相等,此病不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群体够大,无致死)A.②④⑤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⑤⑥6.关于人体免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B细胞缺陷,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器官移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B.一个白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都需要巨噬细胞D.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中,第二、第三道防线都属于特异性免疫7.结扎小狗的胰管,正常进食,小狗出现的症状是()A.生长发育立即停止B.血糖浓度明显升高C.消化不良D.尿量减少,体温偏高8.下列四组中,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的一组是A.胰岛、肝、消化腺 B.胰岛、唾液腺、垂体、肝C.胰岛、门静脉、肝 D.胰岛、肝、肾小管9.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边看电视边吃零食B.运动员长跑比赛中,听到“加油”声,加速冲刺C.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名字10.由细胞分泌的只能作用于特定靶细胞的化合物是( )A.消化酶 B.抗体C.抗利尿激素 D.神经递质11.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总结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种类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 区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区别
特点 基础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 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答案
(2)人体内是否有相应的激素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 答案 没有。 导入 要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离不开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如 何构成的呢?对于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免疫系统的反应都一样吗?
答案
方式二
教师 对于一个人体而言,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内忧外患。神经调节 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 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 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
解析 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进行二次应答,以更快的速度消灭抗原。 (3)浆细胞一般停留在淋巴结中,每秒钟约能产生2 000个抗体。浆细胞与分 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__内__质__网__和__高__尔__基__体__发__达__。
解析 浆细胞是一类分泌细胞,其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以适应分泌功 能。
√A.细胞Ⅰ、Ⅱ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解析 答案
例5 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图中能正 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 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例1 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 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是B细胞和T细胞,受到刺 激时能增殖、分化,它们都是淋巴细胞。
12345
解析 答案
3.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 最高的烈性传染病病毒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埃博拉病毒(EBV)是 一种RNA病毒(非逆转录病毒),目前感染该病毒主要的渠道是直接接触 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若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 A.可以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析 答案
例2 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 C.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
解析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 抗原均属于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胃液抑制并杀死细 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解析 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并传递给T细胞,
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
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分泌抗
体,A、B、D项正确;
浆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C项错误。
12345
解析 答案
5.如图是人体体液免疫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 答案
易错警示
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由于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而是由黏膜分泌 的,所以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中所具有的溶菌酶、盐酸等杀菌物 质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而属于第一道防线。
二、体液免疫
1.抗原和抗体 (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作为抗原的物质 应位于病原体的表面。根据抗原的概念可知抗原具有 特异性;由抗原 一般是蛋白质类的物质可知抗原具有 大分子性;从免疫识别的角度可 知抗原具有 异物性。 (2)抗体:专门攻击抗原的 蛋白质。 (3)第三道防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 生 抗体 “作战”,这种方式称为 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 靶细胞“作战”,称为 细胞免疫。
√B.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可失去致病能力
C.EBV增殖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埃博拉康复患者体内检测到的抗体由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
12345
解析 答案
4.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3)免疫活性物质 ①组成:抗体、 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②来源: 免疫 细胞或其他细胞。 2.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①第一道防线: 皮肤、 黏膜 。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 吞噬 细胞。 (2)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3.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 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 病原体 和抑制 肿瘤 等。 (3)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Ⅰ)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理解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课堂导入 方式一
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 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 (1)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不能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到? 答案 不能。
√
解析 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很快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 浆细胞,产生浓度更高的抗体。
解析 答案
归纳提升
产生浆细胞的三条途径 (1) 抗 原 ―→ 吞 噬 细 胞 ―传―递―→ T 细 胞 ――分―泌――淋―巴――因――子―→ B 细 胞 ――分―化――→ 浆细胞。 (2)抗原―刺――激―→ B 细胞―分――化―→ 浆细胞。 (3)抗原――刺―激――→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浆细胞。
(1)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_细__胞__B_、__细__胞__C__、__细__胞__E__,能够特 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细__胞__B_、__细__胞__C__、__细__胞__E__。
12345
解析 答案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 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_抗__原__―__―④_―_→___细__胞__E__―_⑦―_→___细__胞__D__―_⑧―_→_____ _沉__淀__或__凝__集__反__应___ (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归纳总结
1.吞噬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 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和消灭抗原;在特异性免疫中摄取和处理病原 体,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吞噬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的沉淀 或细胞集团。 2.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例3 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浆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彻底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2.体液免疫 (1)免疫过程
①阶段Ⅰ:大多数病原体经过 吞噬细胞 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 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 淋巴因子 。少 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②阶段Ⅱ: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 分化,大部分分化为 浆细胞 ,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3.记忆细胞直接接触抗原,引起的二次免疫反应
(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 快增殖分化产生新的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 为二次免疫反应。 (2)二次免疫比初次反应 快且强 ,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 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解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 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 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 用的物质。
12345
解析 答案
2.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 A.记忆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12345
解析 答案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学习小结
非特异性
器官 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体液 细胞
抗体 抗原
达标检测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解析 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蛋白 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属于小分子物质,不能成为抗原,所以不 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免疫反应,而不能直 接与浆细胞结合。
解析 答案
例4 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达标检测
新知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