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第十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A版第十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
语文A版第十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体会金钥匙中句子表达的效果,习作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
注意胀即是卷舌音,又是后鼻音;寻不能读成 _u n 。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
2、教师指名反馈: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教师: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天晴后的云描述得这样形象生动呢?(仔细观察)
4、教师小结:是呀,细心观察,用心创作,就能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来。
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5、集体反馈: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6、教师小结: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不仅能看到事物的特点,还能发现事物微妙的变化。
有了对事物直观、具体的认识,我们就能把它们描述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三、语文故事
1、集体背诵古诗《清明》。
2、教师导:杜牧的《清明》诗写得轻巧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广为传诵,便有了《趣改清明诗》的故事。
请同学们读一读。
3、指名反馈:人们把古诗《清明》改成什么样子呢?
4、指导学生读好修改后的诗。
5、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后的诗和原诗的区别。
6、教师:那么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相同吗?我们一起来理解改后的诗的意思和意境。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理解。
8、集体反馈。
9、教师小结:文中改后的诗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流露出来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就有所不同了。
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几则后人修改的《清明》。
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
(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0、教师小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像这样有趣的改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找这样的趣事。
第二课时
四、自主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1、师导:同学们,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入了色彩缤纷的春天。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短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写的也是春天游双龙洞的见闻。
它是一篇游记,和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2、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短文。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
(2)思考:渴望问世按什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
(3)小组内讨论:作者介绍了双龙洞的哪些?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