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奖的理论遗产精品学案 人教选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奖的理论遗产
【高考目标定位】
【基础知识梳理】
1、斯密的理论贡献
(1)斯密的理论产生的背景
18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加快发展。
但受重伤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
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
(2)斯密的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
①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②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他的观点看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但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4)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2、斯密的政策主张
(1)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
①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有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因此它的观点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③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关于如何提高利用效率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须国家的宏观调控。
(2)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由各国的优势。
在对外贸易的时候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有利于从中获得好处。
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1)李嘉图理论的产生
①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
面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以便在国际市场上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廉价的原材料。
②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谷物价格昂贵。
同时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于降低英国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①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②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3)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①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②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
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③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
4、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1)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李嘉图认为通过市场是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
(2)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①李嘉图的自由贸易说,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他认为,生产相同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③如何认识比较成本说。
有利方面比较正确地反映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
【要点名师精解】
【考点精题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斯密与重商主义者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
①为人民自己获得丰厚的收入或者物质创造条件②使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③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④为国家或者社会共同体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创造公共产品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回答2、3题。
2.斯密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一观点()
A.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B.正确地揭示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C.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D.掩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3.斯密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这一观点()
A.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B.正确地揭示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C.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D.掩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4.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的贡献是()
①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②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③真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④全面科学地认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亚当•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
回答5、6题。
5.亚当•斯密这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是()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B.封建政治势力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启蒙思想在欧洲的流行 D.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
6.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
A.上帝之手 B.社会规律
C.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 D.无法被人看见的手
7.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以及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以降低本国生产的食品和必需品的价值,可以()
A.提高本国的劳动力的价值 B.带来农业、商业和制造业的繁荣
C.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D.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
8.以前,西藏的商品物资价格要比内地省区高很多。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后,大大降低了进出西藏物资的运输成本,导致西藏的商品物资价格总体下降,进而使西藏雇佣零时工的工价总水平下降。
零时工的工价总水平下降是因为()
A.商品的价格总是不断下降的 B.零时工的工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C.进藏打工工人员过多
D.工价取决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9.“任何一件物品的价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斯密的这句话体现的道理是()
A.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B.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C.使用价值大的东西,交换价值也大
D.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
10.在李嘉图看来,政府的作用主要是()
①保障私有财产②干预经济③革除政治弊端④振兴教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为什么说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哪些贡献?
12.材料一在将资本权在哪一部门能带来最大的收益的问题上,斯密认为,每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
他指出,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得问题,而且是攫取一种权利。
把这种权利交给一个大言不惭地、荒唐地自认为有资格行使的人,是再危险不过的了。
材料二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
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是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利益。
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1)材料一、二反映了斯密的什么观点?
(2)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什么?
(3)应如何评价斯密的上述观点?
答案:
1-5 DACBC 6-10 DCBCB
11.(1)斯密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斯密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所以说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2)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他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动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12.(1)材料反映了斯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的观点。
(2)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3)①斯密看到了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的投向,从而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他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②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他的自然秩序思想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没有看到人的本性在本质上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关系性质决定的,把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者利己的本性作为一切社会形态中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