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年湖南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历史
(终审稿)
一、考试目标
一般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是面向全体一般高中学生的达标性考试。
它旨在
检测高中历史授课对《一般高中课程方案》及《一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的落实情况,评估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促进学生人文涵养的提升。
历史学业水平
考试必定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达到一般高中历史教育目标作出基础性判断,有利
于促进学生全面、友好、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表现历史
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一般高中历史学科授课的正确导向作用。
一般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应努力实现《一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进度中的重要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敬爱历史,追求真实,加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广阔视野,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加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善于汲取人类优秀的文明成就,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一般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应精选平生的基础内容,加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
试卷的成立应重基础、有层次、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健发展,具备收集、判断和办理信息的能力和从不相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经过不相同视角发现、解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脚扎实地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命题依照
湖南省一般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依照教育部宣布的《一般高中课程方
案》《一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 》《湖南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推行方案》《2009 年湖南省一般高中学业考试大纲·历史》,以及人民教育初版社《一般高
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 必修Ⅰ、Ⅱ、Ⅲ),并结合我省一般高中授课的
实质情况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试题吻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色和要求,吻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慎重,采纳的情境素材表现历史学科的特色,文字表述简洁、规范,答案正确,合理。
2.基础性原则。
依照高中历史必修模块命题,突出历史学科骨干知识,侧重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侧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观察初步应用历史知识解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合适。
不相同能力层次试题的比率一般为:识记占 30%,理解占 20%,简单应用占 40%,综合应用占 10%。
3.客观性原则。
试题拥有普适性,紧扣高中历史学科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试卷的内容效度高,能够客观议论学生的学习收效。
试题难易适当,难度系数
为,杜绝偏题、怪题,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率为1: 1。
4.公正性原则。
考虑我省高中历史授课的实质,考试面向全体学生。
试题内容防备客观要素影响,充分保证无经济、文化、城乡、民族、性别等背景的差异”
5.友好性原则。
卷面设计充分表现为考生服务的要旨,吻合学生的认贴心理,在选材、用词、排版等方面恩赐考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
四、考试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要求
(一)考试能力要求
历史学科考试的能力要求,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
识记:指鉴别和记忆,是历史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要求记住构成历史基础知识的时间、地点、人物、文件、事件等要素,鉴别重要的图、像、画,以及经过阅读和观察、感知和体验的过程去获取历史信息,并能正确地表达出来。
理解:意会历史看法、现象等并能作简单的讲解,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概括和整理,形成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
简单应用:指运用所学知识简析历史问题,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方法,简述、说明、解析问题。
综合运用: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析历史问题,是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最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术,联系社会实质,贴近时代,以正确的看法方法,议论、比较、研究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要求
历史必修Ⅰ
能力要求
简综课次考试内容识理
单合
记解
应用运用第 1 课夏、商、西①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周的政治制度②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①郡县制的成立√
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
成及影响
①西汉和北宋中央集权发
√
展表现
第 3 课从汉至元政
②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元
治制度的演变√
朝的行省制度
③科举制√
第 4 课明清君主专①明朝内阁√ √
制的加强②清朝军机处设置√
第5 课古代希腊民①梭伦改革√
②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内
主政治√
容
第6 课罗马法的起
①《十二铜表法》《民法
√大全》
源与发展
②罗马法的作用、影响√
第7 课英国君主立
①《权益法案》的主要内
√容和影响
宪制的确立
②责任制内阁的含义√
①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
√
内容
第8 课美国联邦政
②美国联邦制的权益结构√
府的成立
③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
√
立宪制的比较
第9 课资本主义政
①1875 年宣布的法兰西第
√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
②1871 年宣布的《德意志
展√
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①虎门销烟√
②《南京合约》《天津条
第10 课鸦片战争约》和《北京合约》的主要内√
容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
①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
第 11 课太平天国②《天朝田亩制度》和
运动《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
议论
第 12 课甲午中日①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
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斗
②《马关合约》的主要内
√
容
③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
④《辛丑合约》的主要内
√
容
⑤《马关合约》《辛丑条
√
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中国结盟会的成立√
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
√
立
第 13 课辛亥革命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的民主精√
神
③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历史
√意义
①五四运动的时间及其历
√√
史意义
第 14 课新民主主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
√义革命的流行伟马虎义
③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④北伐战争的对象√
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时
√
间和领导人
第 15 课国共的十
②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
√意义
年对峙
③红军长征的时间和意义√
④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
√
意义
①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
√
变
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斗√
第 16 课抗日战争③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的
√
重要事例
④中国抗日战争成功的意
√
义
①重庆谈判√
第 17 课解放战争
②战略反攻的标志、三大
√
战斗、渡江战斗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
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出生的历史
√
条件、标志
第 18 课马克思主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
√义的出生内容
③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
√
意义
①二月革命的性质、结果√
第 19 课俄国十月② “四月大纲”√
③《和平法律》《土地法
革命的成功√
令》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④十月革命成功意义√
①《共同大纲》√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
√
的标志
第 20 课新中国的
③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
民主政治建设√
国宪法》
④推行民族地区自治的目
√
的及内容
① “文革”对民主法制践
√第 21 课民主政治踏的主要表现
建设的曲折发展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公民
√
主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主要成就
第 22 课祖国一致①“一国两制”构想√
②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
大业√
及其意义
①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
√
外交目标
第 23 课新中国初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
期的外交√
容和影响
③日内瓦会讲和万隆会议√
①新中国在结合国合法席
√
位的恢复
第 24 课首创外交②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
√
新场面建交
③新时期我外国交建树的
√
主要表现
第 25 课两极世界
①“冷战”的含义及其表
√现
的形成
②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第 26 课世界多极
②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
√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化趋势的出现
③不结盟运动流行的标志
√
和影响
①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解
√第 27 课世纪之交体的标志
的世界格局②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
√
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历史必修Ⅱ
能力要求
课次考试内容
简综识理
记解单应合运
用用
第 1 课发达的古代①中国古代初期农业耕作方式√
农业②小农经济的基本特色√第 2 课古代手工业①中国古代冶铸技术、丝织技
√
的进步术、制瓷技术。
第 3 课古代商业的①商人、交子、商帮√
发展②北宋城市发展的表现。
√
第 4 课古代的经济①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②“重农抑商”√
政策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①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海家√
第 5 课开辟新航路②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
√
意义
第 6 课殖民扩大与①英国成为殖民霸主的时间√
世界市场的拓展②初期殖民侵略带来的结果√第 7 课第一次工业①“珍妮纺纱机”出现√
革命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 8 课第二次工业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革命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 9 课近代中国经①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济结构的变动②中公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
① 19 世纪末、一战时期、 20 世
第 10 课中公民族纪二三十年代中公民族资本主义发√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展的原因
②近代阻拦中公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的主要要素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和主要
√第 11 课经济建设成就
的发展和曲折② 20 世纪 50-70 年代研究社会
√
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
√第 12 课从计划经容和意义
济到市场经济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我国经济系统改革的目标√
第 13 课对外开放①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格局的初步形成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色√
第 14 课物质生活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
√
与民俗的变迁要要素
第 15 课交通工具①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②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生
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活的影响
第 16 课大众传媒①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的标志√
②中国电视业出生的标志√
的变迁
③互联网√
第 17 课空前严重
①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从
√美国爆发的原因
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②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特色
机√
和影响
第 18 课罗斯福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影
√政响
第 19 课战后资本①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
主义的新变化②美国“新经济”的看法√
第 20 课从“战时①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
√
共产主义”到“斯大林和影响
模式”②“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第 21 课二战后苏①赫鲁晓夫改革√
联的经济改革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第 22 课战后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系统的形二战后出现的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成
第 23 课世界经济①世界主要经济地区企业
的地区企业化②亚太经合组织的要旨和目标
第 24 课世界经济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②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
的全球化趋势
及影响√
√
√√
历史必修Ⅲ
能力要求
课次考试内容
简综识理
合运记解
单应
用用
①“百花绽放”形成的原因、
√
意义
第 1课“百家争②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及孟子、
√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荀子的思想主张
③老子和韩非子的学派及思想
√
主张
第 2课“罢黜百
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家,独尊儒术”
①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 3课宋明理学②“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③陆王心学的主要看法√
第 4课明清之际明清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
√
活跃的儒家思想想主张
第 5课西方人文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两人对
√
主义思想的起源人的价值的阐述
①文艺中兴第一出现在意大利
√
的原因及“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第 6课文艺中兴
② “文学三杰”√
和宗教改革
③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始的
√
标志和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①启迪运动流行的原因√
②法国、德意志启迪运动的主
√第 7课启迪运动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③启迪运动的核心和启迪运动
√
的意义
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
√
界文明的贡献
第 8课古代中国②《九章算术》√
③《授时历》√
的发明与发现
④《齐民要术》√
⑤《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
√
目》的作者、地位
第 9课灿烂灿烂①《诗经》√
的文学
第 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 11 课物理学的重要进展
第 12 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第 13 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 14 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 15 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流传第 16 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 17 课毛泽东思想
第 18 课新时期理论的研究
②唐诗繁荣的条件√
③宋词中的婉约派和豪放派、
√
元曲的代表人物
④明清小说的代表作√
①汉字的演变脉络√
②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
√
点及书法家王羲之
③《清明上河图》√
④京剧的出现√
①伽利略、牛顿在经典力学方
√
面的主要贡献
②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③量子论的代表人物√
①拉马克提出初期生物进化思
√
想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
①瓦特改制蒸汽机及蒸汽机的
√
影响
②法拉第的贡献和电气革命的
√影响
①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
√
志》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
看法
③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
①新文化运动流行的原因、主
√要内容和意义
②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
√
要文章
①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评
√价
②三大政策√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的时间、会
√
议及新三民主义的作用
①“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
√
的提出
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
√
路线
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
√
本内容
① “两弹一星”和“神舟”飞
√第 19 课建国以来船翱翔成功的意义
的重要科技成就②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及其意
√
义
第 20 课“百花齐① “双百”目标√
②“文革”结束后,我国文艺
放”“百花绽放”√
学术繁荣的原因
第 21 课现代中国①新中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
教育的发展√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
①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及作
√
者
第 22 课文学的繁
②现实主义文学的特色√荣
③20 世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
√
代表作及作者
①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代表
√
作及作者
②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作
√
及作者
第 23 课美术的辉③19 世纪现实主义美术的特
√
煌点、代表作及作者
④19 世纪印象画派代表作及作
√
者
⑤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及作
√
者
第 24 课音乐和影
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及作者√
视艺术
五、考试方式、时量和分值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时量
90 分钟
总分值
100 分
六、试卷结构
1.题型占分比率
选择题 50 分,资料解析题 38 分,研究题12分
2.内容占分比率
三个必修模各占1/3。
3.度比率
全卷度系数控制在0. 8~0. 85 之。
简单稍
度系数0.90 以上
比例70%20%10%
七、型示例
(一)
【例 1】1940 年下半年 , 彭德指八路主出日的一次大模役是
A.淞沪会B.太原会C .百大D .徐州会
解析:本考学生抗期重要役的能力,意在要修业生掌握抗
期正面和后抗的详尽情况,本能力,估度系数。
答案: C。
【例 2】2007 年 2 月 22 日,美国前合国大使博在接受凰采
:“ 35 年前的破冰之旅,推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他所的“破冰
之旅”是指
A.尼克松 B .基辛格 C .外交 D .中美建交
解析:本是用一段资料考 20 世 70 年代中美关系的,意在要修业
生抓住资料中的“ 2007 年”和“ 35 年前”两个看法,认识1972 年中美关系生的重要史性事件。
主要考和理解能力。
本能力理解,估度
系数。
答案: A。
【例 3】以下作品属于主画作品的是
A.B.
C.D.
解析:本题是运用图片资料观察近代美术成就的选择题,意在要修业生认识四
幅图片分别是四个画派的代表作,观察识记鉴别能力, 本题能力层级为识记,预估
难度系数为。
答案: A。
【例 4】《共产党宣言》的公布标志住马克思主义出生。
马克思主义出生的历
史背景有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裸露②欧洲工人运动流行③想象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④工人运动走向国际结合
A.①②③C.①②④D B.②③④
.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观察对马克思主义出生的历史背景概括和概括,是一道组合选择题,意在要修业生划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影响,解决本题时只要消除④即可 , ④是马克思主义出生的影响 . 本题能力层级为识记,预估难度系数为。
答案: A 【例 5】下表是 1915— 1919 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样势头的最主要的
原因是
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
盈利指数-4. 387. 6136.9321. 43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B .“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C.公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D .帝国主义临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本题利用表格数据来观察近代我公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意在要修业生能把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判断,检测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术,解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能力层级为简单应用,预估难度系数为。
答案:D。
(二)资料解析
【例 6】阅读以下资料:( 16 分)
1933 年,黄文弼先生在新疆罗布泊汉代烽燧原址上发现了一片古纸,这是一片麻纸,长约 40 厘米,宽约 100 厘米,纸面可清楚见到麻,在同一原址中还发现有汉元帝元年 ( 公元前 48 年) 的木简,因此,该纸当为西汉时期的文物,比“蔡伦造纸”的公元 105 年早了一个半世纪。
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再次出土了比新疆罗布泊的纸还要早约一个世
纪的西汉初期的古纸,而且有数十张之多,经科技史专家潘吉星教授的研究和解析化验,确认此灞桥纸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所制成。
1973 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原址,1978 年,在陕西扶风中颜村汉代窖藏中,也分别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
1986 年,在甘肃天水市周边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汉初年文、景二帝时期 ( 前 179-141 年) 的绘有地图的麻纸,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1990 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汉邮驿原址中发掘出了多张麻纸,其中3 张纸上还书写有文字。
请回答:
有人说东汉蔡伦发了然植物纤维纸,结合上述资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观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题目引入资料,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看法,对“东汉蔡伦
了然植物” 一点行述,考合解析的能力,属于合用,度系数。
参照答案:以上事有力地了然早在公元前 2 世的西初期,我国已制造出了植物,( 3 分)而且当造出的已能够用于写文字和,( 2 分)比蔡造早了二三百年( 1 分)。
蔡然不是的最早明者,但他改造技,( 2 分)大了造原料的本源,把皮、破布,麻和旧网些弃物品都充分利用起来,( 2 分)降低了的成本,造的张开辟了广的路子。
( 2 分)的明和改,是写资料的一次大革命,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展起了很大的推作用。
( 4 分)
【例 7】全球化是社会生力和科学技展的客要求与必然果。
跨国企业有力地促了
世界的展和全球化程。
( 12 分)
以下资料,回答。
资料一:跨国企业了利最大化,有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
易
自由化所造富中的70%被达国家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 100 多个展
中国家只得 30%。
展中国家的年增速度每下降3%,达国家的增
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
达国家据有着高次的工部,而展中国家有的
工部的次是比低的。
资料二:国商品的流和生要素的流推国的展⋯⋯达国家和展中国家力
的比,决定了国的主掌握在达国家手中。
(1)资料一反响了世界史程中全球化的哪些特色?
(2)合资料一、二及所学史知,明达国家主国的原
因。
解析:本主要考世界向全球化展的,意在要修业生通跨国企业和易自由
化国生的影响等全球化的相关知,合所学知来解析全球化的特色和原因。
本
能力合用,估度系数。
答案:
(1)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大;( 3 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 2 分)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 2 分)(2)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远发展,( 2 分)发达国家在贸易、资本和技术等
方面拥有优势。
( 3 分)
(三).研究( 12 分)
【例 8】某学校一堂高中历史研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述他们对诸
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应该吻合大自然四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
该穿什么穿什么”;丙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相同的制服不就
好了吗。
”
请依照该班三位同学的看法,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判断一下,他们的说法分别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3分)
(2)请说出你的判断原因。
(9 分)
解析:本题观察学生对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主张的认识情况。
它从生活知识
下手,设计一个研究的场景,为观察学生的历史认知和知识迁移能力供应了有效的
信息载体。
解题时要抓住三个学生讲话中的要点字句,甲的“吻合大自然四时的变化”,乙的“身份地位”,丙的“上面规定”“相同的制服”进行判断。
本题属于
简单应用题,难度系数。
参照答案:( 1)甲,道家。
乙,儒家。
丙,法家。
(3 分)( 2)甲的主张体现道家适应自然的思想看法;乙的主张表现了儒家个人行为要吻合礼的要求的思想
看法;丙的主张表现了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看法。
(9 分)
【例 9】1997 年 5 月布莱尔首任英国首相,到 2005 年 5 月 5 日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在英国大选中再次获获成功,布莱尔也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
在布莱尔执政的 2003 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兵伊拉克,作为美国的重
要盟国,英国也派兵参加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请依照所学的相关责任内阁制的知识回答:(12 分)
(1) 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应具备什么条件?
(2)英国派兵参加对伊拉克的战争,内阁成员大体上是同意还是反对?为什么 ?
(3)若是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首相布莱尔可否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 ?
(4)假设英国议会中的大多数议员全力反对,结果又会怎样 ?
解析:本题从现在英国政局为切入点观察近代西方的代议制,意在要修业生
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析今世本责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依照所学知进行分
析,明确首相、内阁与国王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
本题能力层级为综合应用,
预估难度系数。
答案: (1) 具备条件:工党必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分)布莱尔必定是工党领袖;( 1 分)必定经过英国女王的任命。
( 1 分)
(2)同意。
( 1 分)内阁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 1 分)
(3)不会。
( 1 分)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只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
(1分)
(4)议会能够经过对政府的不相信案要求内阁下台;( 2 分)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央求国王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 2 分)
【例 10】某中学高二同学张浩上周五上午自习课到周边网吧上网,被班主任老师发现,碰到老师严格责怪,张浩同学很不钦佩并与老师争辩。
针对这一现象,甲、乙、
丙三位同学持不相同看法。
甲说:上网利大于弊,能够上网;乙说:上网弊大于利,
不应上网;丙说:有利有弊,只要合理引导即可。
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阐述你
的原因。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总分不高出12 分)
参照答案:利:①互联网是学生获取知识主渠道之一,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广阔
学生的眼界,②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兴趣。
弊:中学生自想法识差,鉴别能力弱,沉醉上网,耽误了学习、影响了身心健康。
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能够任选其中一种看法,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
本题为综合运用能力题,估计难度系数为。
2009 年湖南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
考试时量90 分钟,满分10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