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实验三十四全息照相
物理学院1300061311
二下 6 组 03 号 2015.4.15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学习全息照相的实验技术,拍摄合格的全息图;
3 •了解摄影暗室技术.
二. 实验仪器
光学平台,He-Ne 激光器及电源,快门及定时曝光器,扩束透镜,反射镜和 分束器,光功率计,全息底片,被摄物体,显微镜,暗室技术使用的设备.
三.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中所记录和重现的是物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即全部信息,这是全 息照相名称的山来•但是,感光乳胶和一切光敬元件都是“相位盲S 不能直接记 录相位•必须借助于一束相干参考光,通过拍摄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条纹,间接 记录下物光的振幅和相位•直接观察拍好的全息图,看不到像•只有照明光按一定 方向照在全息图上,通过全息图的衍射,才能重现物光波前,使我们看到物的立 体像•故全息照相包括波前的全息记录和重现两部分内容。

下面是透射式全息照 相原理。

1•全息记录
如果将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条纹用感光底片记录下来,那就记录了底片所在位 置物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
物光一点发出的球面波波前:
〃0(如刃=人(忑y )exp [诫)(兀y )]
参考光波前: 则底片上总复振幅:
光强分布:
Ig) = UU
感光底片在曝光后经显影和定影等暗室技术处理,成为全息图•适当控制曝光 量〜 2兀
匕(兀 y) = A r exp[/ — ysina]
Ug y) = U Q (x.y)+U r (x, y)
及显影条件,可以使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与曝光量E(正比于光强1)成线性关系,即
心,刃=山一例(九y)
1)一个很好的相干光源,本实验用的氨氛激光器,相干长度约为20cmo为保证物光和参考光之间良好的相干性,要尽可能使两束光光程相等。

2)保证全息照相所用系统的稳定性。

尤其是曝光的3-4秒内,千万要保持台面的稳定。

3)高分辨率的感光底片,本实验用的感光底片分辨率为3000条/mm。

4)了解和使用显影、定影、冲洗等有关摄影暗室技术。

四.实验内容
1•设计安排光路
应满足如下要求:
1)经透镜扩展的参考光均匀照在整个底片上,被摄物体各部分也应得到均匀照明
2)物光和参考光光程大致相同
3)在底片处物光和参考光的光强比为1:2-1:6
4)物距感光底片约10cm
5)参考光垂直照射底片,参考光与物光夹角约为30度
大致步骤:
1)初步规划光路,放置各元件的大概位置
2)用分束器将激光分光,用透射光(较强)作为物光,用反射光(较弱)作为参考光
3)确定物光光路,并用卷尺测量光程,用此光程确定参考光光路的反射镜位置,调整过程中注意满足上述条件
4)加入两个透镜,将物光和参考光扩展,并注意均匀照明
5)加入快门,设置曝光时间为3-4秒
注:光路的安排搭建对于这个实验非常重要,是决定全息图品质的关键因素,因
此搭建时应仔细规划考虑,尤其注意要满足上述所有条件。

我们组正是因为搭建出好的光路才做出了比较好的全息照片。

实验光路示意图
7.曝光
关上照明灯,取出感光底片并安装,所有人安静后曝光3-4秒,注意曝光时要保持台面的稳定性,不能有人移动,说话。

3.显影定影
将感光底片取下,先在显影液中浸泡约10秒,再在定影液中浸泡约15分钟,最后用清水冲洗一分钟,在吹风机下烘干,光的全息照片制作完成。

4.透射式全息图的重现
五.实验现象
透射式全息图的重现
1•原位观察虚像:
1)像的位置和物的位置相同,大小相同,正立。

2)从不同位置观察像,可以看到像的不同角度,这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一模一样
3)改变底片与透镜距离,远离时像变大,拉近时像变小。

2.另一个像(-1级衍射像)
从另外一侧可以观察到另外一个像,是倒立的虚像,并且非常大,只能看到被放大的局部。

3.底片翻转180度,用共辄光照射底片
可以观察到两个相,一个是正立,原大小的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这个像的位置和本来物的位置关于感光底片对称;另一个是在另外一侧倒立放大的虚像。

对于实验现象的解释
做实验时,实际情况并不是实验原理所说的参考光和再现光都是平面光,而 采用的是凸透镜扩展的平面光
因而实际情况为,参考光波前
O r (x 9 >') = A r expH0r (x, y )]
根据
0(X, y ) = 〃()(X, y )+U r (x y y )
1)参考光和再现光相同时,可以推得
O t (X, y ) = [r 0 - 0(A : + A ;)H exp [讷.] 一血:4)exp [讷,]
- M 2 A )exp[-讹]exp ⑵ 0」
其中
可以看到,第二项+1级衍射就是还原物的衍射虚像,位置大小正倒和原物体 完全相同。

而第三项・1级衍射则可以等效为将物的共觇光经过一个焦距为 / = 2z°的透镜成像(因为5为负,这里等效成了一个凹透镜),因为f 的不同可 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在实际观察中我们看到了倒立放大的虚像。

2)再现光是参考光的共轨球面波时,得
O t (X, y ) = [r 0- 0( A : + A ; ))4 exp 卜砂」 一卩* A )
exp [/如 exp 卜 2 讷.] 一04:人)exp[-讷)]
可以看到,此时,第三项・1级衍射是原物光波前的共辘波,因此在原物关于 感光底片对称的位置成了一个等大正立的实像(对称位置是因为将底片旋转了 180度)。

而第二项+1级衍射则是将物光经过一个焦距为/ = -2z 0的透镜成像, 这个像应当与笫一种情况参考光和再现光相同时,-1级衍射成像的位置大小正倒 相同,故也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上述所有理论推导均和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符合,故本次实验理论推导和 实验现象均做的较为不错。

六. 实验反思与总结
本次全息照相实验,让我加深了对全息的理解,可以想象,再现物的全部信 息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而白光全息的发明也是更加令人迷醉。

另外实际情况(参 考光为球面波)的推导也让我对于上学期光学所学知识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解,从 理论
0 = ik
结合到了实际,我非常喜欢这次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