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第十五章 质谱法 经典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质谱法 - 经典习题
1.某未知物经测定为仅含C、H、O的有机化合物,其IR光谱显示在3100-3700cm-1之间无吸收,其质谱如图15-1,试推断其结构。

图15-1 未知物的质谱图
解:(1)分子离子峰(m/z 136)较强,说明此分子离子结构稳定,可能具有苯环或共轭系统。

(2)查Beynon表136栏下,含C、H、O的只有下列四个分子式:
a.C9H12O(U=4)
b.C8H8O2(U=5)
c.C7H4O3(U=6)
d.C5H12O4(U=0)
(3)m/z 105为基峰,提示可能为苯甲酰离子(C6H5CO+)峰(见教材附录十二),m/z 77、 m/z 51、m/z 39等芳烃特征峰的出现也进一步证实了苯环的存在。

(4)m/z 56.5、m/z 33.8两个亚稳离子峰的出现表明存在下列开裂过程:
(5)根据上述解析推断,证明未知化合物含有苯甲酰基C6H5CO(U=5),这样即可排除分子式中的C9H12O(U=4)、C7H4O3(U=6,H原子不足)及C5H12O4(U=0),唯一可能的分子式为C8H8O2(U=5)。

(6)由分子式C8H8O2扣去苯甲酰基C6H5CO,剩余的碎片为CH3O,则可能的剩余结构为-CH2-OH或CH3O-。

(7)将苯甲酰基C6H5CO与剩余结构单元相连接,得到以下两种可能结构:
由于该样品的IR光谱在3100~3700cm-1之间无吸收,提示结构中应无-OH,因此该化合物的结构为A。

(8)验证质谱中各峰的归属:
验证结果说明所提出的结构式是合理的。

2.已知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9H18O,IR光谱显示在~1715cm-1处有强吸收,在~2820cm-1、~2720cm-1处无吸收,其质谱如图15-2所示,试推断其结构。

图15-2 未知物C9H18O的质谱图
解:(1)由分子式C9H18O求得化合物的不饱和度U=1,且含有一个O原子,可能为一个羰基,故未知物可能是羰基化合物。

(2)根据IR光谱显示,在~1715cm-1处有强吸收,表明该未知物为羰基化合物,由于仅含有一个O 原子,且在~2820cm-1、~2720cm-1处无醛的特征吸收双峰,该羰基化合物可能是脂肪酮,其结构为R1-CO-R2。

(3)质谱中m/z 100、m/z 58两个质荷比为偶数的碎片离子值得注意。

根据质谱裂解规律,若发生单纯开裂,生成碎片离子质量数的奇、偶数应与分子离子质量数的奇、偶数相反,凡是违反这个规律的离子多是重排离子。

(4)若该化合物为脂肪酮,则m/z 100、m/z 58是由McLafferty重排产生的重排离子。

由此可推断羰基两侧的烷基R1和R2均为含有γ-H的正丁基,否则不能发生McLafferty重排反应,且m/z 100、m/z 58是由两次McLafferty重排产生的:
(5)脂肪酮易发生α-裂解,均裂生成含氧碎片离子(m/z 85),异裂生成无氧碎片离子(m/z 57)。

(6)根据上述解析推断,证明未知化合物的结构为:
(7)验证质谱中各主要峰的归属:
验证结果说明所提出的结构式是合理的。

3.图15-3为一未知物的质谱。

一些亚稳离子峰说明其具有m/z 154→m/z 139→m/z 111的裂解过程,试推断其结构。

图15-3 例题3未知物的质谱图
解:(1)分子离子区分析。

有很强的分子离子峰(m/z 154),说明可能有芳香环。

分子量为偶数,提示此化合物不含氮或含偶数个氮原子。

由M+2对M及m/z 141对m/z 139峰强度的比值(约为1:3),可知此化合物含有一个氯。

(2)碎片离子区分析。

由m/z 154→m/z 139(M-15)裂解,提示失去一个甲基;m/z 139→m/z 111裂解,提示失去m/z 28的中性碎片(CO);m/z 43较强,提示可能有C3H7或CH3CO基团;由m/z 51、77说明含有芳香环,这与较强的分子离子峰相吻合。

(3)初步确定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根据上述分析,化合物含有的结构单元有:-Cl,-C6H5或-C6H4,CH3CO+或C3H7+,据此,化合物的可能结构有如下几种:
(4)根据质谱进行结构筛选。

上述三种结构式中,若是结构B,将会发生如下苄基裂解和McLafferty 重排反应,分别产生较强的m/z 125(M-29)峰和m/z 126(M-28)峰,但在质谱中这两种峰均未出现,因此不是结构B。

若是结构C,尽管它同样会产生较强的m/z 139(M-15)峰(质谱中基峰),但无法解释m/z 139→m/z 111的裂解过程。

(5)此化合物的结构应是A式。

m/z 154→m/z 139→m/z 111的裂解过程如下:
但-Cl和-COCH3两个基团在苯环上的位置(o-,m-,或p-)用质谱不能确定,还必须根据NMR或IR光谱数据才能最后确定。

4.某化合物的IR、MS、13C–NMR及1H–NMR谱如图15-4~15-7所示。

试推断其结构。

图15-4 某化合物的IR谱
图15-5 某化合物的MS谱
图15-6 某化合物的13C-NMR谱
图15-7 某化合物的1H-NMR谱
解:(1)分子量确定:由MS m/z 174(M+)提供了未知物的分子量为174。

(2)结构单元的初步确定:由IR1695cm-1处强峰,碳谱δ203.1ppm处峰,说明分子中含有羰基C=O;氢谱的积分曲线提供了由低场至高场各类质子数之比是6:1:1:6,说明分子中总质子数为14;由氢谱δ1.18ppm处6质子双峰和δ2.88ppm处单质子七重峰(强度较弱的两侧小峰在图中未显示)可判断分子中含有异丙基(CH3)2CH-;由IR1670cm-1、1610cm-1、及1500cm-1处峰,氢谱δ6.5~8ppm之间的7质子峰,碳谱δ120~145ppm之间有6条谱线,说明分子含有一个苯环与一个烯键。

(3)分子式确定:根据上述结构单元的推断可确定分子中各原子数:C原子数=6(苯环)+2(烯键)+1(羰基)+3(异丙基)=12;H原子数=14;O原子数=1(羰基)。

则总质量数=12×12+14+16=174(与分子量相符),所以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12H14O。

(4)结构式推断:由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6,与一个苯环(U=4)、一个羰基(U=1)及一个烯键(U=1)的不饱和度之和相符。

由氢谱已知苯环和烯键上共有7个质子,其中,δ约6.80ppm处的单质子(双峰)及δ约7.55ppm处的单质子(双峰)是烯键上的氢,且二者相互偶合分别裂分为裂距约16Hz 的双峰,构成AB系统。

从其偶合常数约16Hz推断,这两个质子应处于烯键的反式位置,IR 980cm-1处强峰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样,苯环上应有5个质子,即为单取代苯。

由上述分析可知,分子中有以下结构单元:
由这些结构单元组合成可能的结构式有:
上述两种结构的差异,即是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基团是烯键还是羰基。

因此,要确定此化合物是结构A 还是结构B,可对照氢谱。

氢谱上烯键的两个质子除了相互偶合使谱线裂分为双峰(出现双二重峰)外,并未与其他质子相偶合,这说明与双键C原子相连的C上无H原子,而结构B与该结论不相吻合,所以未知物为结构A。

(5)验证:①IR:γArH~3030cm-1,γ-CH~3050cm-1,γC=O~1695cm-1(因与烯键共轭,波数降低),γC=C~1670cm-1(烯键),γC=C~1610,1500cm-1(苯环骨架振动),γCH3~1380,1365cm-1(偕二甲基),r-CH~980cm-1(反式烯键)。

②MS:质谱中各主要峰的归属如下:
m/z 98.6、m/z 81.0、m/z 57.6三个亚稳离子峰的出现也证明存在上述开裂过程:m/z 174 → m/z 131,1312/174=98.6,由分子离子失去·CH(CH3)2
m/z 131 → m/z 103,1032/131=81.0,由131碎片失去CO
m/z 103 → m/z 77,772/103=57.6,由103碎片失去C2H2
验证结果说明所提出的结构式是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