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中医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中切脉时感受搏动的血管是( )A.毛细血管B.肺静脉C.肺动脉D.桡动脉
【答案】D
【分析】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
【解答】解:脉搏是心脏射血时血液对动脉血管产生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正常情况下心跳和脉搏次数相等。

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

号脉的位置是手腕外侧的桡动脉。

故选:D。

2.中午我们进餐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的( )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
【答案】B
【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解答】解:营养物质被吸收后,可经血液循环送到身体各处。

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

因此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

3.人体的血液中,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作用的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答案】D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解: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还可以运输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能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能运载
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各组成的功能。

4.我们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以保证体内环境的稳定,下列关于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全部吸收
C.重吸收后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D.肾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暂时储存,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
【答案】B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3)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

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

在大脑的支配
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解答】解: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正确;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不是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全部吸收,错误;
C、原尿重吸收后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正确;
D、肾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暂时储存,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尿液的排出。

5.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
B.汗液由皮肤排出
C.肝脏分泌胆汁
D.尿素有泌尿系统排出
【答案】C
【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种途径.
【解答】解: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肝脏分泌胆汁不属于排泄。

故选:C。

【点评】明确排泄的途径.
6.人闭着眼坐车时,能准确地判断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头部位置的变化,这与耳的什么结构有关?( )
A.鼓膜和半规管B.半规管和前庭
C.前庭和耳蜗D.听小骨和耳蜗
【答案】B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解答】解: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人闭眼坐车时,能准确的判断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头部位置的变化,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就在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和功能.
7.成年人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预防( )
A.侏儒症B.呆小症
C.糖尿病D.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D
【分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解答】解:A、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到了成年,有的身高才只有70cm,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是侏儒症。

A不符合题意。

B、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有障碍,言语不清,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

C不符合题意。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

另外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
品,也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人体激素的作用和分泌异常症是关键.
8.下列关于人体骨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连结而成
B.人体的骨骼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
C.在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所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
D.人体的骨骼支持并保护着脑、脊髓以及心脏等内脏器官
【答案】C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结.有的骨连接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接;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起到动力的作用.
【解答】解:A、人体有206块骨组成骨骼,骨骼分为附肢骨和中轴骨,A正确;
B、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B正确;
C、骨和骨连结构成骨骼,C错误;
D、人体的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动、保护和支持,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
9.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关节由关节头、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正常运动
C.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D.一组骨骼肌既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又能使骨复位
【答案】C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解:A、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腔组成,A错误。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 正确。

C、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C正确。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D错误。

故选:C。

【点评】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10.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也不育雏,这全由义父母苇莺代劳。

对苇莺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也不育雏,这全由义父母苇莺代劳”。

苇莺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①先天性行为、是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1.海南岛尖峰岭热带雨林(具有“绿色水库”的美称)常年降雨量大,这与下列生理作用有密切关系的是热带雨林降水丰富,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 )
A.生长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蒸腾作用
【答案】D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解: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

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

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

热带雨林中森林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蒸腾作用的意义.
12.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加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生物的种类
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生物的种类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理解.
【解答】解: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然条件越好,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据上分析,增加生物的种类的方法能加
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选:B。

【点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13.水稻的抽穗、扬花、结实过程是一个有性生殖的过程,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水稻( )
A.开了花
B.贮存了有机养料
C.产生了精子和卵细胞
D.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了受精卵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有性生殖的知识。

有性生殖的关键在于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解: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

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水稻的抽穗、扬花、结实过程是一个有性生殖的过程,是因为存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了受精卵。

故选:D。

【点评】有性生殖中基因组合的广泛变异能增加子代适应自然选择的能力。

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随机组合的基因对物种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但至少会增加少数个体在难以预料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存活的机会,从而对物种有利。

14.与有性生殖相比,植物的无性生殖的优点是( )
A.产生后代个体的速度较快
B.后代性状较一致
C.能稳定维持母本的特性
D.以上都是
【答案】D
【分析】首先明确无性生殖的概念,即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的新个体,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

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毕竟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便降低。

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大的变异,使后代产生新的性状,生活力比较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故选:D。

【点评】明确植物无性生殖的特点即能正确答题.
15.如图(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中,胚的组成包括( )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⑥
【答案】C
【分析】图中①种皮,②胚芽,③胚轴,④胚根,⑤胚乳,⑥子叶。

【解答】解:玉米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由②胚芽、③胚轴、④胚根、⑥子叶组成。

故选:C。

【点评】知道玉米种子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6.农户储存在粮仓里的稻谷一般不会萌发,主要原因是缺少( )A.水分B.氧气C.阳光D.养料
【答案】A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农户将稻谷晒干后贮存在粮仓内的,因此粮仓里的稻谷一般不会发芽,主要原因是缺少水分。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17.国庆节期间,数以万计的蝴蝶齐聚长沙望城区的“蝴蝶谷”.蝴蝶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A.卵生、完全变态发育B.卵生、不完全变态发育
C.卵生、非变态发育D.胎生、变态发育
【答案】A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解答】解:蝴蝶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因此,蝴蝶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18.下列关于鸟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的鸟卵胚盘色浓而小
B.胚盘、卵黄和卵白构成卵细胞
C.卵壳坚硬无孔,起保护作用
D.系带能固定卵黄,缓冲撞击
【答案】D
【分析】鸟卵的结构如下图:
【解答】解:A、受精的胚盘色浓而略大,A错误;
B、胚盘、卵黄和卵黄膜构成一个卵细胞。

B错误;
C、卵壳坚硬,起保护作用;有小孔透气。

C错误;
D、系带起固定卵黄、减震的作用,利于孵化。

D正确。

故选:D。

【点评】熟记鸟卵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9.青蛙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
A.水中环境B.陆地环境C.精巢D.卵巢
【答案】A
【分析】在繁殖季节,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解答】解:在繁殖季节,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
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

所以青蛙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水中环境。

故选:A。

【点评】关键点:青蛙的生殖特征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20.青春期是我们每个人的黄金时期,此时,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下列对青春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男女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B.生殖器官的发育已经完成
C.心脏收缩能力大大提高
D.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答案】B
【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A、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A正确;
B、在青春期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速度加快,而不是完成,B错误。

CD、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CD正确。

故选:B。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1.(12分)春季,人们常用扦插的方式对柳树进行繁殖。

扦插时,柳树枝条带有腋芽的成活率高,还是无腋芽的成活率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探究腋芽的有无与成活率之间的关系。

(1)做出来假设:
(2)该实验的变量是
(3)实验步骤:
①材料准备:取数支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柳树枝条。

将枝条下端均切成斜向切口,这样处理有利于成活,其理由是 。

②分组:A组取10支柳树枝条,枝条均保留3个腋芽。

B组取 支柳树枝条,枝条均去掉腋芽。

分别挂上标签。

③将A、B两组的茎段按要求插入土壤中,并在适宜的 (填“相同”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培育。

(4)观察记录:培育一段时间后,比较A、B两组茎段生叶和生根的数量。

并做好记录。

(5)实验结果。

A组成活率高于B组。

实验结论: 。

【答案】(1)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2)有无腋芽
(3)①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②10 ③相同
(5)扦插时,柳树枝条腋芽的有无与成活率有关,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分析】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

【解答】解:(1)根据题意作出假设: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2)实验变量:腋芽的有无;
(3)实验步骤:
①材料准备:取20支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柳枝。

将枝条下端均切成斜向切口,这样处理有利于成活,其理由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

②分组:A组取10支柳树枝条,枝条均保留3个腋芽。

B组取10支柳树枝条,枝条均去掉腋芽。

分别挂上标签,形成对照。

③将A、B两组的茎段按要求插入土壤中,并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育。

(5)实验结果:①A组新叶比B组多。

实验结论:扦插时柳树枝条腋芽的有无与成活率有关,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点评】做这题的关键是掌握扦插的繁殖方法,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

22.(16分)如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重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A、B所指的结构是神经元 集中的地方,人脑与躯体内脏联系的通道是脊髓中的 。

(2)人形成视觉的感受器是[ ] 。

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 ] 过度变曲,形成近视。

(3)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

尿液储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 。

(4)某人由于脊柱某个部位意外受伤而导致能产生尿意但不能控制排尿,则该患者的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填序号)
(5)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是 。

人看到红灯就停止前进,这属于 反射。

【答案】(1)胞体;白质
(2)3视网膜;1晶状体
(3)⑤→⑦→B→⑧→⑥
(4)⑩
(5)人类对语言文字所发生的条件反射;条件
【分析】图中A脑,B脊髓,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输尿管,⑤膀
胱,⑥尿道,⑦传入神经,⑧传出神经。

看图结合题意答题。

【解答】解:(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A脑和B脊髓里;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

脊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内的白质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2)③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

①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①晶状体过度变曲,形成近视。

(3)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膀胱,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图中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⑧→⑥。

(4)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

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

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某人由于脊柱某个部位意外受伤而导致能产生尿意但不能控制排尿,则该患者的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⑩。

(5)按照反射的形成过程将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并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人看到红灯就停止前进,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所以属于条件反射。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是人类对语言文字所发生的条件反射。

【点评】明确视觉的形成过程、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