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学反思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3篇
《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根底上展开的。
以下是给大家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3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本节课教学连加、连减,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主要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分两步计算才能算出来结果。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我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开始,我通过让学生根据图中小女孩摘南瓜的图,自己编故事并表演动作,把图中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们都很积极的把自己编的故事说出来了。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表达了出来:第一筐有4个南瓜,第二筐有2个南瓜,小红有推来了一个南瓜,一共摘了7个南瓜。
我本来想先让学生列出两道算式,再把这两道算式整合成一道算式的,结果学生一下子就把连加的算式说出来了,因为学生对于连加、连减的算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就直接跳过了那个步骤,直接进展下面的教学了。
在接下来教学连减的过程也是和连加的过程差不多。
在连加、连减教学完以后,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连加和连减的计算顺序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对于他们的计算顺序也都比拟熟悉。
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也是尽量先让学生把图所表示的意思说出来,得出数量关系,再进展列式计算。
在练习的时候,理解题意时,我应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设计了开火车进展口算的练习,这里的口算题应该设计两道题为一组,第一道题的结果是第二道题的第一个加数或是被减数。
例如:3+4=7,7+2=9;10-4=6,6-3=3,要学生去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可以渗透连加连减的运算法那么。
跟着小火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一起探究数学知识。
出示小男孩喂小鸡的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要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编题,训练学生口头编题的能力。
先复习加法题,再进展连加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真正表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式解决问题。
这个时候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有的是分步列式,先算出5+2=7,再算7+1=8;有的就列出连加算式5+2+1=8,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主要研究连加,然后把加法算式和连加的算式进展比拟,说一说加法和连加从意义和形式上的区别,要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连加的含义。
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之后在进展它的计算法那么的探究,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连加,从而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来总结出连加的计算法那么。
连减的教学就按照连加的进展,接下来我安排了课中休,要学生做数学操,在放松的同时又调动了他们第二次投入到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又复习了10的分与合。
在稳固练习中我创设去羊村的情景,到了羊村之后我们先要停车,出示了停车场的问题,进展了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学生通过图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去解决。
来到羊村之后,小羊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
紧接着出示帮助喜洋洋和美羊羊搬南瓜和摘苹果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性都很高,而且编题和列式计算掌握的都很好。
最后,出示看图列式的题目,要学生自己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把探究的新知进展内化,并要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这些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完整,教学活动安排层次清楚。
利用动态演示出数学问题生成的过程,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的思维。
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要多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数学知识。
《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根底上展开的。
主要教学重点在学生能借助详细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以及掌握其计算方法。
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搬南瓜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先搬来2个南瓜,小女孩又搬来1个南瓜,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
然后又通过摘丝瓜这一事件,先摘了3条丝瓜,又摘了1条丝瓜,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历,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看懂图的根底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讲故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
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在让孩子答复口算答案时也要多强调计算步骤,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
数学是民主化、个性化和活动化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本课内容时一定要多提供数学活动交流的时机,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需要改良的地方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时重复较多,这点还需要注意,语言应当精炼简短,课堂效率才能有所提高。